文 章

上古荐书 丨《宋人乐府观述论》

2023年09月0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宋人乐府观述论》以宋人乐府观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宋人对前代乐府诗的接受过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乐府诗创作的特色,同时也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作者回顾了《文选》《乐府古题要解》《通典》处理乐府诗的基本范式,比较了宋人编纂《文苑英华》《唐文粹》选录前代乐府诗的不同特色,《乐府诗集》《通志•乐略》梳理乐府旧题的指导观念,再从宋人编选本朝诗的总集《宋文鉴》与各家别集探讨宋代乐府观的具体呈现,展示了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传统走向徒诗这一过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图景。把握乐府理念对创作的具体影响并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揭示出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是宋代乐府诗的专门研究,关注宋人乐府观的继承与发展。书中追溯了宋人乐府观形成过程中如何继承宋前对乐府诗的界定与编纂范式,梳理了宋人创作与编选活动相互促进的脉络。本书呈现了乐府诗徒诗化后,宋代文人通过模拟前人与自创新题,促成乐府诗创作观念、题材、形式等方面均形成新变的过程。

《宋人乐府观述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罗旻
出版时间:2023年02月

本书作者罗旻,北京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乐府学、先秦哲学。著有《宋代乐府诗研究》《雅音的流变:两宋琴曲歌辞论略》《〈诗经〉文化笔记》等专著。

精彩书摘:

宋人乐府观述论序

张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已经进入高朗斑斓的深秋,距罗旻为新著书稿《宋人乐府观述论》向我求序,转眼已过去将近半年。罗旻当时说不用着急,但如再不落笔,怕要耽误出版日期了。

上面几行字其实写于一个多月前,当时刚开了个头,又不知因为什么事搁下了。现在捡起来接着写,就不重新开头了,留着它做个见证。

为罗旻的书写序,是一件开心的事。罗旻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跟我攻读博士学位是2009年,不过跟她相识早在此之前。她是北大元培学院2002级的本科生,元培学院的学生有自主选择学科方向的自由。据她的一篇小文说,2004年秋季学期听我讲古代文学史(三),第一堂课,就被我“用九十分钟时间洗成了宋粉,从此风月从容,雨过天青”。年轻人说话总是惊人地新鲜,“洗成宋粉”的说法我还第一次听到。不过到底什么样子才算“宋粉”,我现在也没搞明白。据说从那以后她打定主意要研究宋代文学,但她先是考到哲学系读了一个中哲史的硕士,2009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之后,才考入中文系读博士,开始走上研究宋代文学的路。用今天年轻人的话说,是“入坑”。

罗旻的学科背景和一般从本科到博士都在中文系念出来的同学不大一样,她有比较全面的文史哲学科基础,学术视野比较宽阔。平时阅读广泛,善于思考,写作才华出众,因此我对她如期完成博士论文并不担心。她选择将宋代乐府诗和宋人乐府观念作为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好像也没有经过太多周折。我和门下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会定期不定期地在一起聊天,或者开读书会,或者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不一定和学术研究有关,但无论聊什么,最后往往会落到学术上。在这样的聊天中,学生的兴趣所在,才性如何,都可以有所表现。这也是我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一般情形。好几位学生的研究课题都是在聊天中逐步形成雏形,最后才落实为具体的题目。罗旻好像有一次问过,为什么我会跟她特别聊到乐府诗,并建议她研究宋代乐府和宋人乐府观?回忆起来,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不过如今已经记不得具体的细节。印象中是她经常把自己新写的旧体诗词发给我看,有几首模拟乐府诗体的作品,颇具形貌神情,乐府风味十足,尤其有几首模仿李贺乐府风格的诗篇,简直可以乱真。于是在一次聊天时,我有意提到关于乐府诗的话题,发现她不仅有兴趣,而且读得很多,对乐府诗旧题本事、新题乐府、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等,聊起来都在点上,说明她对古代乐府用过较多的功夫。当时聊得很高兴,便建议她不妨全面调查一下宋代乐府和宋人的乐府观念,看看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不妨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谁知罗旻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当时并不知道,罗旻还在高中时,就买了一套《乐府诗集》自己钻研,不仅读得多,而且也下过一些功夫模仿写作。从高中时期开始的兴趣,兜兜转转,最后终于落实到博士论文的选题上,这么长程的坚持,确实有一些无法言说的缘分在。

以我多年指导学生的经验,有价值的学术课题很多,但有的研究对象和题目,似乎就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学人准备的,必得此特定之人才能发现其中的趣味,把握其中的关键。非其人,或者可能对其视而不见,或者不能发明课题本身的精彩。宋代乐府诗和宋人乐府观念这个大题目似乎就是这样的例子。乐府诗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甚至形成专门的“乐府学”。但学界的关注点主要在唐前乐府,从乐府诗的发生到发展演变、从乐府制度到文体功能、从音乐文学到逐步脱离音乐的变迁、从诗歌命题本事到乐府体裁风格特点、以及乐府诗和其他诗体的关系等等,都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宋代乐府诗和宋人乐府观却一直没有进入“乐府学”的主流视野,个别论著虽有所涉及,但大多泛泛而论,还留下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这个广阔的研究空间,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位能够驰骋其间并能发明其学术价值的学者涉足。因此,与其说是我的建议让罗旻“入坑”,不如说是这个课题终于等来了最合适的人。

宋代随着文化的普及、出版业的兴盛,迎来了文献整理的高潮,唐前的各种写本文献,在宋代大量被转换为印本文献。文献物质载体的转变,其技术基础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和进步,而文化的原因则在于宋人为创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学术和文学所作的努力。创造的前提是继承学习,全面的学习又带来了整理前代文献的高潮。于是利用新兴的雕版印刷术,宋人将经过他们编辑、整理的前代写本文献,大规模地转换成了印本文献。这个过程从书籍出版史和文献学史上看,意义重大,也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写本文献向印本文献转变,这个历史事件本身的文化史意义及其对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尚有许多值得继续探讨的空间。就拿乐府诗为例,作为音乐文学的乐府诗,发生于两汉,经过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代,都是音乐文学的主流文体。中唐发展出新乐府,开始逐渐脱离了音乐文学的属性。随着燕乐曲子词的出现,音乐文学的功能逐渐转移到曲子词,于是乐府诗在宋代走向全面徒诗化。宋人在新型音乐文学曲子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但并没有放弃乐府诗的写作。只不过在宋人手中,乐府只是作为徒诗的一体来使用。比起前人,宋人乐府无论体制还是主题,以及创作观念,都有许多变化和创新,都值得从文学史的角度加以考察研究。如果从乐府诗发展的宏观历史看,除了创作的成就,宋人的贡献还有更重要的一面,那就是对前代乐府诗歌和乐府文献的收集、分类、整理和刻印,这也是宋人全面编集、整理、刻印前代文献风潮的重要个案。也就是说,作为音乐文学的乐府诗写作高潮是在唐以前,但大规模收集、分类、研究、编辑、整理的高潮却是在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就是这个整理高潮中集大成的成果。宋人的乐府诗写作,宋人对前代乐府文献的大规模整理,必定统摄于特定的乐府观念,这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今天研究唐代以前的乐府诗,必须依据经过宋人收集、整理、编刻而流传下来的材料;我们对乐府诗的认识,也不可避免受到宋人观念的影响。因此,考察宋人的乐府观和宋人对乐府文献的整理,不仅对研究宋人乐府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对唐前乐府诗研究的格局和结论。另外,如前所述,宋人对前代乐府文献的总结、整理,也是历史上写本文献大规模转换为印本文献这一文化潮流的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研究宋人乐府和乐府观,不仅是文学史研究的好题目,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上文化转型的复杂性,其中值得探讨的话题就更多了。这么一座学术富矿,被罗旻抓住,不得不说是人得其题、题亦得其人。

对宋代乐府诗创作的研究,罗旻已经写成博士论文,并以《宋代乐府诗研究》的书名正式出版,其学术意义学界自有公论。这部《宋人乐府观述论》是她新的研究成果。这部新著,全面梳理、总结宋人在乐府诗写作和整理、编撰前代乐府诗的学术活动中体现的乐府观念,材料宏富,论述全面,思考深入,新见迭出。比如指出宋人“将乐府精神上溯至《诗》《骚》,强调其播于歌诗,旨在美刺的功能”,还从乐府诗的编纂和创作两个层面清晰地梳理了宋人较前代更加丰富多元的乐府观。又比如关于《乐府诗集》《通志·乐略》等重视音乐传统、强调古题源流的编纂态度,和《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从创作实际出发、视近世乐府为徒诗的观念的对比,分析论述也很中肯。最后,书中对乐府旧题从合乐歌辞到不入乐徒诗流变的梳理、“在文人拟乐府的自由发展中,徒诗化倾向是一种必然”的结论、“随着历代古乐更迭,乐府古辞的文本不断地与音乐疏离,最终仅能作为纯文学文本被后世文人所认知”等论述,不仅是对乐府诗流变规律的总结,而且对研究古代其他音乐文学形式也有参考价值。

罗旻给人的感觉,两字可以概括——“靠谱”。为人做事“靠谱”,学术研究“靠谱”,做教师也很“靠谱”。她在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去北京一家高校做了教师。如今国内高校对“青椒”(青年教师)普遍不友好,罗旻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应对各种严苛的考核。2015年,刚任教三年的青年教师罗旻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在高校,来自学生的这个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最高肯定,说明她在教学上一定有过人之处。“靠谱”之人,做什么都“靠谱”。她的这部《宋人乐府观述论》,也是一部“靠谱”之作。

罗旻阅读能力过人,又善于梳理材料,在准备博士论文期间,据知情人透露,她把《全宋诗》从头到尾翻阅了三遍,整理出大量材料,还广泛阅读了其他乐府文献,为博士论文写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我曾劝她把整理出来的材料编一部《全宋乐府》和乐府研究资料汇编。她博士毕业之后,在繁忙的教学和写作之余,这个工作一直在做,据说目前已经大致整理校阅完毕,就等找到合适的出版机会。做学问要踏踏实实下苦功,罗旻做到了,做到了就有收获。如今,已出版的《宋人乐府观述论》《宋代乐府诗研究》与还在等待出版机会的《全宋乐府》和资料汇编一起,将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系列。我相信,如果盘点新时期古代乐府诗研究的成绩,罗旻的这一系列论著,一定会有重要的地位。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