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有趣的汉字家族》。这是一套系列丛书,是介绍汉字知识的趣味读物。书中讲述了汉字的来历和造字逻辑,在阅读中可以了解汉字的演化,感受古人的创造乐趣。这套丛书分8个分册,分别是数字家族、狩猎生活、农耕时代、武器王国、衣裳故事、金钱密码等。这8册图书,分别从生活中8大类常见的事物入手,总共介绍了260多个小学阶段的重点生字,讲述了这些汉字的来历和故事。同时也介绍了200多个小学生实用的成语,书中讲述了汉字不为人知的故事,知识丰富,趣味盎然。
《有趣的汉字家族(全8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司马喵大人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作者司马喵大人,本名陆建国,是著名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做过中学老师、媒体编辑,曾经参与多地中学教科书的编写。他曾经多次到中小学校进行演讲,介绍汉字的来历和有趣的知识,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这本《有趣的汉字家族》,正是司马老师多年来探秘汉字文化的结晶。
在这套丛书中,讲述了汉字的很多奇妙的形成过程,破解了五千年文明的密码。在阅读这套书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汉字里隐藏了很多的秘密,这些秘密都是你“万万没想到”的,会让你“大吃一惊”。看了这套书以后,你就会知道,这些汉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丛书包含8 个分册,分别是《数字家族》《狩猎生活》《农耕时代》《武器王国》《女生世界》《男生世界》《衣裳故事》《金钱密码》。
在《狩猎生活》这本书中,介绍了与动物相关的各种汉字。为什么“犭”字旁成了动物类汉字的标志性部首?第一只狗是怎么来的?汉字中的 “猜”“默”“臭”等字,跟狗又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在《农耕时代》一书中,讲述了与粮食和土地有关的汉字的来历。讲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汉字故事。书中告诉读者,为什么科技的“科”是禾字旁,停留的“留”是田字底,苛刻的“苛”字,又跟草有什么关系。
《武器王国》这本书中,告诉我们,为什么“我”字有“戈”, “斧”上是“父”。书中也解释了为什么“强”字和“弱”字,都带有“弓”字旁,为什么“岁”字会让人心惊肉跳。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武器类的汉字有着很多出人意料的故事。
在《衣裳故事》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在古代,人们把上身穿的衣服,叫做“衣”,而把下面穿的衣服,叫做“裳”。在有关衣服的各种文字里面,暗含着尊卑等级的观念。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节日穿着的衣裳里面,也隐藏着情感的表达。用帛和布等各种不同的面料做成的服饰用品,也反映了不同的时尚和财富。
在《金钱密码》这本书中,介绍了与财务、金融和市场有关的汉字。书中告诉我们,“赛”字为什么有个“贝”字在下面,现在的“现”字为什么是王字旁。从一些汉字里面,可以看出,与金钱有关的各种事情,比如,管理财务,有钱或者没钱等等。每个字里面,都隐藏着丰富的内容。
在这本书中,还让小读者们,一起来造字。一起来记忆汉字的本义,破解字义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学好语文课。
书中讲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最初是出自明初文学家刘基的《卖柑者言》这篇文章。作者借卖柑者之口,批评很多官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就是说,表面上看着像金子和宝玉一样光鲜,内里却已经破败不堪。这里的“败”,指破旧、破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物虚有其表,华而不实。如果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那就可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应该专注于学习的阶段。一定要练好内功,切勿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那种人。
《数字家族》一书讲述了与数字有关的汉字的来历和形成的过程,书中告诉读者,在汉字里面,为什么1是一横,2是两横,而4却不是四横。书中讲到,人们根据不停地说话的经验,发明了“百”这个字。又根据不停地走路,发明了 “千”这个字。在这些表示数字的汉字里面,都隐藏这丰富的生活经验。
书中介绍了为什么数字123,汉字写作“一二三”。
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华夏先人使用的一件计算工具上了,这便是算筹。
什么是算筹呢?其实就是一根根长短粗细差不多的小棍子,有竹子、木头做的,也有拿动物的骨头和大象的牙齿做的。我们的先人,把这些小棍子放在布袋里,系在腰间。在需要计数的时候,就把这些小棍子拿出来。这些小棍子就是算筹。
我们的先人拿出一根小棍子横放在地上,这就是“一”字的起源。“二”和“三”这两个字,也是这样产生的。
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故事在发生,古人提笔写数字,画一条横线就是“一”,画两条横线就是“二”,画三条横线就是“三”。可是到了“四”,为什么突然就不是四条横线了呢?
其实,古人也曾经这样做过,用四条横线表示“四”。从商朝开始,一直到汉朝,都还存在。
那么,什么时候改成现在这种写法了呢?
在春秋战国时期,“四”这个字,出现了两种比较另类的写法。其中一种写法,像一个圆形的瓜或是饼,里面有一个三角形,把瓜或饼切成四块。
还有一种写法,是一个扁圆形,从里面画一撇一捺下来。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马叙伦老先生,提出了一种观点。他认为:“四”很可能本义并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动作。
什么动作呢?我们看这个扁圆形,有点像一个鼻孔。而一撇一捺,则好似两串鼻涕,从鼻孔里淌出来。也就是说,“四”的本义,是鼻涕淌出来。这个意思,今天为另一个相近的字“泗”所继承。
这样推断的话,应该是古人觉得一条一条画横线太麻烦了,所以到了“四”这个数字,他们就采用了“通假字”的办法,即把读音相近的“四”拿来做了数字,而“四”的本义,则另造了一个“泗”。
这样的变化,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在《诗经》说:“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意思就是说,从眼睛里流出来的叫做眼泪(即“涕”),从鼻子里流出来的就叫做鼻涕(即“泗”)。所以,马叙伦的观点,与《诗经》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其他的表示数字的汉字,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人们想象不到的。
在这套丛书中,揭示了一个个汉字的前世今生,呈现了古人造字的逻辑,破解了五千年文明的密码。小朋友们阅读这套丛书,可以领略古人造字的智慧。也有助于记住汉字的基本含义,学好语文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