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李秋沅《看见满天星》作品研讨会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研讨会由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福建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协办。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大连作协主席、《海燕》文学月刊执行主编刘东,武汉作协副主席、武汉传媒学院驻校作家黄春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史雷、舒辉波,《福建文学》原编辑部主任、编审、福建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小山,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石华鹏等专家学者与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纳杨主持了研讨会。
李秋沅《看见满天星》作品研讨会
《看见满天星》是一部非典型的战争题材小说,从个人命运这个小切口为切入点,揭示了战争之于人民的残酷,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伟大,展现了先有大家而后有小家的伟大民族气概。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描写精细入微,饱含灵魂的悲悯情怀,将战争的影响、英雄的气节、烈士的家国情怀,囊括进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在告诫读者不忘抗战英雄的同时,又增强读者强国意识。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看见满天星》的选题意义、文学价值、写作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嘉宾发言(按现场发言先后排序)
高洪波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
高洪波认为,李秋沅在《看见满天星》中承续了自己以往的风格,历史沧桑感十分浓郁,南国气息跃然纸上,虽人物众多,但女性主人公描写到位,心理把握出色。家族史式的叙事结构,借助少女苏小冉的视角,写出了苏道心这一特殊人物对父母亲的思念与怀想,同时将动荡时代、战争场景带给个人命运的压迫和打击展现给读者,主题的表达十分含蓄,但十分有冲击力。书中一句话点破主题:“一直想听到父亲所听到的花开的声音”,木叶帮助小主人公和奶奶找到了历史的沉积物,也顺便还原了苏挺和陈明月的真实面目。个人命运、家族传承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力感与无奈感,全在小说中默默告诉给了读者。掩卷沉思之余,会引发读者关于个人、家庭、血缘一系列思考,沉重中有力度。
海飞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
海飞认为,这个作品就他所阅读的主题小说而言,有三个极为难得的“不多见”。第一,这是一部“不多见”的反战题材的小说——国际上反战题材的小说不少,反观国内却较为鲜见,《看见满天星》正好填补了我国反战题材儿童文学作品的空缺。第二,这是一部“不多见”的闽南地域文化作品,它不但写到了闽南的一些风俗习惯,还写到了闽南人的性格、脾气,把闽南人的担当、决绝与血性都写得十分深刻。第三,这是一部“不多见”的真实的小说。李秋沅对于细节的刻画入木三分,又情真意切,让人毫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可见她的功力之深厚。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多见”的力量感十足的作品。
徐德霞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儿童文学》原主编
徐德霞认为,李秋沅作品的标识度很高,离散与寻找是她作品常见的范式,家国情怀则是永不褪色的主题。《看见满天星》写了一家四代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孙女的视角追溯奶奶的人生、几家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秋沅把“家”与“我”更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国难当头之时,家和个人渺小如一粒沙,但是把人物的命运与国难紧紧相连,不但把中国人骨子里不屈不挠的精神写足了,而且将家国情怀等正面、积极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也就更有光彩,这比仅仅写一个家族的兴衰要大气、更鼓舞人心。
刘颋
《文艺报》副总编辑
刘颋认为,《看见满天星》视角独特——虽以两个女孩的视角进行叙事,讲的却是父辈的故事,而父辈的故事勾勒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境遇。李秋沅将书中角色的执念、把个人对生命的追问,与家国、英雄、奉献、牺牲等进行交织和纠缠,因此,本书虽没有特意地写历史、写英雄或者写反战,却直指人性中最光辉的东西,呈现出个体命运和家国命运的共鸣。另外,从艺术层面来说,《看见满天星》饱满了时间的艺术,它描写了人对于命运无力感的反抗,在人与时间的博弈当中,时间最终塑造了人,但人也同样赋予了时间以意义。
史雷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史雷认为,《看见满天星》有几个独特之处。第一,是它的视角尤为独特,它不是单一视角,而是采用了多重视角;第二,是它的地域风情鲜明而浓郁,颇能彰显作家的个性、风格;第三,是它包含许多社会心理描写;第四,是它坚持从小历史突破大历史,将家国命运隐藏在小人物和家族的命运之中。
舒辉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舒辉波认为,《看见满天星》写的是家国情怀之下的儿女情长。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在某些时候并非统一,而是尖锐对立的,比如在日寇入侵战火纷飞时刻,作为中华儿女,到底是卫国还是守家?这是两难的选择。黑格尔说,真正的悲剧不是在善恶之间,而是在两难之间。《看见满天星》正是立足于这样的两难选择,在时间的河流里,通过几代人的命运遭遇与生命成长让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融合,既复杂多义,又美好伤感,在时光漫漶中呈现人性辉光,读来荡气回肠,让人唏嘘慨叹。本书的另一特点是,在故事题材的处理上,作者在处理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将“大”和“小”对立起来,更没有正面书写英雄故事,而是立足于儿女情长,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刘东
大连作协主席、《海燕》文学月刊执行主编
刘东认为,《看见满天星》有两个相当独特的地方。首先是这本书给了当代作家一个很好的参考。关注时代才能使作家的创作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广阔的空间、更好的故事、更深刻的主题、更厚重的内涵,但是切口一定是个体,这是文学的要求,也是人性的要求。写大时代一定由个体入口,在这方面,《看见满天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其次,本书还解决了一个关于写历史题材的问题——我们永远走不回历史,无论我们看多少资料、采访多少人,历史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我们能走回去的只有记忆,还有人性、人心。因为人性是不变的,人心是相通的,不管相隔多少年。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态度。
葛竞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葛竞认为,创作主题比较厚重的历史题材作品特别难,作者需要过三关:第一关,作者必须建立知识储备,掌握足够多的素材;第二关,是一个历史关,作者怎么看待历史,怎么看待宏大的世界背景,这个观念不仅要有高度,而且要紧跟时代;第三关,作为儿童文学的作者,还要把握儿童性的问题——怎么把一个宏大的、厚重的、深刻的,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有理解难度的,这样一个素材真正让儿童读者接受、喜爱,而且能够特别深入地去感受这个作品?无疑,《看见满天星》在这三个关卡上做了非常好的展现、表率。
黄春华
武汉作协副主席、武汉传媒学院驻校作家
黄春华认为,《看见满天星》有四大特色:第一,它本身是一个传奇,但是作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更像一篇阅读流畅的优美散文;第二,这个传奇是由两个孩子串起来的,他们俩是一个线索上的两个人物,落脚点却是在大历史背景中的人物命运;第三,一个孩子最强烈的好奇心就是对过去和未来的追问,而本书恰当地把握住了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第四,这是直面现实、挖掘人心的一个作品,本书并不直接写战争的残酷,而侧重于写人本身,书中的人物,每一个都将人性演绎得十分深刻。
石华鹏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
石华鹏认为,李秋沅在《看见满天星》这部小说中,表现出了一个优秀作家的两个特点:她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她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出色的讲故事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秋沅在这个故事当中用两个视角构成了对同一个事件的追溯,这种讲述的方法让一个平面的故事变得很立体。第二,这部小说对时间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读来并不觉得时间的漫长。此外,她还有着出色的教育家的睿智,她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小读者,在家与国、我与人之间应该怎么去选择。
小山
《福建文学》原编辑部主任、编审、
福建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小山认为,《看见满天星》有三个可贵:一,选材非常可贵,它将孩子的故事和历史事件相结合,给儿童读者普及了远征军历史事件,十分难能可贵;二,作品的真实性非常可贵,它所涉及的人物十几个,各有各的特性,但无论是美的善的还是冷漠的狡诈的,在这个作品中都得到了丰富而真实的呈现;三,“满天星”的意象非常可贵,在小说中,星星反复出现,犹如坐标或者信仰,带给孩子生还的力量,引导孩子的人生方向。
纳杨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主持人纳杨表示自己被《看见满天星》中人物的命运与苦难深深打动。她认为,本书对于远征军这一英雄群体的普及,无论是对于历史还是对于英雄后人来说,都具有巨大的意义。而书中对于几个人物的描写,更是将人性中的光辉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秋沅
《看见满天星》作者
《看见满天星》的作者李秋沅在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创作进行了分享。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与过程,并提出了在新时代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担当与使命。她写战争孤女的故事,因为在战争中,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不尽的中国罹难义士陷入逝川之中,但我们没有办法记住所有为救国而毅然赴死的人的名字,唯有以文学的形式,时刻提醒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铭记英雄先烈的无言付出。在大题材与小切口的关系处理上,李秋沅将目光锁定在了微小个体的命运上,以小见大,将个体微弱而执着、倔强的点点星光汇聚成一束照耀历史照耀未来的光芒。
《看见满天星》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李秋沅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看见满天星》是福建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秋沅创作的非典型战争题材小说,是作者经过长时间酝酿,漫长的构思打磨,一点一滴精雕细琢完成的。
作品讲述了抗日战争英雄的遗孤苏道心颠沛流离,并在年老之后找寻双亲踪迹的故事。在苏道心寻亲的过程中,作者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展示了战争对每一个小家庭、小人物的影响,但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展示了抗战英雄的风骨,展示了一幅幅壮怀激烈的爱国画卷。
作品的写作笔法和创作角度上都展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充分展现出作家创作的艺术追求。
作家简介:
李秋沅,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厦门文学院一级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天青》《天目》《木棉·流年》《谜境·青鸟》及作品集《茗香》等十五部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上海好童书”奖等,作品入选年度桂冠童书、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同步阅读。
(本文原载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