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首发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顺利举行,活动由中国船舶集团第708研究所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协办。
与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第七〇八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征、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大同初中校长章国芳、上海新凌小学支部书记顾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科创中心主任邵倩,以及来自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第七〇八研究所、第七〇一研究所、第七一九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和编者代表等。
首发式由第七〇八研究所党群工作部主任韩龙主持。
首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陈华栋社长致辞,并介绍图书出版历程。他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积极发挥上海船舶产业集聚地的特点,依托母校学科优势,一方面,对接体现国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先后成功策划出版了“航母与潜艇关键性技术系列”“海洋强国出版工程”“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系列丛书”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科普读物出版,陆续推出了杨猷院士“帆船史”“轮船史”,余春大校的“极地科普”图书以及《雪龙探极: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史》《于无声处:黄旭华传》等科普图书,形成船海板块的多元图书构建。“中国船舶研发史”无疑是船海板块的新亮点。“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是对新中国船舶研发历史的一次系统的归纳和梳理,全面展现了中国船舶从单一到全系列,从全系列到全谱系的研发全景,侧面展示了中国“造船人”拳拳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新时代科学谱写科学家精神提供新的视角,让读者从70多年的新中国船舶研发史中可以一窥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丛书主编张毅以及编者代表七〇八所原所长梁启康研究员、陈英高级工程师分别回顾了丛书编写过程,分享了编写故事、编写体会,并从全面性、原创性、真实性等角度阐述了本丛书的独特优势。第一是真实性,编写的过程中搜集的资料是“真金白银”,取材翔实,资料数据可信。第二是全面性,这套丛书的内容基本上囊括民船各类船型。第三是原创性,这套丛书第一次由我国顶尖建船研发单位,学会,建造厂及科技院编写,编写者是国之重器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把自己研发的成果写出来,原创性,权威性。
会上,中船集团第七〇八所党委书记王征、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上台为丛书揭幕。同时,出版社总编助理、科技分社社长钱方针代表交大社向上海新凌小学、大同初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赠书。
上海交通大学王磊教授、江南造船集团原技术科长丁伟康研究员两位专家分别从专业、应用方面对丛书给与了点评。王磊教授指出“中国船舶研发史”基本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专家,都是大人物写科普文章的典型案例。期待八所和学会能够借此丛书,多做宣传,多讲背后的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出科学家故事,为船海历史传承和未来船海发展吸引优秀青少年进入行业做出贡献。丁伟康研究员强调,这本书是我过船舶研发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经验总结,可以作为从业人员和感兴趣的学生等各界人事作为教科书。
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代表学会对丛书顺利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由院士领先的专家委员会和丛书编撰团队表示衷心感谢!中国舰船研发史,作为新中国船舶研发历程的重要著作,涵盖了我国船舶研发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船舶工业和民用船舶的发展轨迹。他表示学会作为船舶与海洋领域的专业组织,一直致力于我国船舶工业事业的发展,也将一如既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宗旨,支持中国船舶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七〇八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征对各相关单位和编者在“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的编写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感谢。他指出,该套丛书出版以后,我们要做好宣传,走进社区和学校,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以这套丛书为素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中国精神,宣传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最后,大家集体参观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首发式圆满结束。
“中国船舶研发史”丛书是上海市重点图书,它是目前唯一系统全面介绍民船、工程船和海洋开发装备等研发史知识、研发历程和辉煌成就的丛书,以油船、液化气船、工程船、科考船等为载体,全面展现了中国船舶从单一到全系列,从全系列到全谱系的研发全景,并从这一侧面展示新中国“造船人”拳拳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该丛书由曾恒一院士领衔、船舶领域资深专家通力合作撰写而成,集图谱化的船舶知识、人文化的历史知识和通俗化的专业知识于一体,既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也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努力把船舶研制的专业知识以通俗语言介绍给读者。
(本文原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