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爆款选题的3大底层逻辑

2023年05月10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不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我需要学习写作吗?没有天赋,缺乏文采,我应该如何学习写作?普通人怎么靠写作实现自我价值?又如何通过写作赚钱?写作真的可以学会吗?

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写作,认为只有靠写作为生、做与写作相关的工作的人,才需要认真打磨这项技能,其实,写作就像说话、思考、阅读,是这个时代人人需要的底层能力。

《学会写作》作者粥左罗,靠写作入门,从月薪5000元的编辑,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达人,他的职业转型靠的就是写作这项技能。

作者在这本书中构建了一个完善的系统,教读者培养稳定的写作系统能力,掌握系统的写作方法论,不依赖天赋、灵感、文采,人人都可以从零开始成为写作高手。

数十万人验证成功的写作方法论,8年专职写作的经验总结。读罢本书,我们会明白:人人都需要写作,人人都可以受益于写作。

《学会写作》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粥左罗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当你会找选题,又有很多选题可以写时,若你想写爆款文章,你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变成:哪个更容易成为爆款选题?

《孙子兵法》中说:“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

能取得胜利的人,往往都有充分准备,只有在完全了解情况,认为自己能获胜时才去作战;失败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准备,战争已经开始了,才谋划怎样取胜。

写文章也是如此,阅读量高不高,可能在你写之前就基本能确定了。高手写文章,先是找一个阅读量可能很高的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菜鸟”写文章,先是随便找一个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

写作时顺序不同,文章发出来后,命运就不同。

怎么写是战术,写什么是战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写好,是正确地做事;写什么好,是做正确的事。一定要先选择做正确的事,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那件正确的事。这就是写作中的“胜者先胜而后求战”。

很多人写的文章阅读量总是不高,就是因为他们一有某个想法就马上下笔写,比如写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学了什么。但读者凭什么关心你一天到晚做的那些琐事?

我不是说那些内容不能写,但在写的同时一定要满足“绝大多数人关心、对绝大多数人有价值”这一条件,如果只满足前者,你就是在进行自我满足式写作。

为什么我写一些日常经历还能被很多人喜欢?就是因为我不管写什么,心里都时时刻刻挂念着读者,所以即便写一些日常琐事,我也尽可能地从中提炼出会对大家有所启发的内容。否则我为什么要写作?我为什么要公开写作?公开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为了记录心情。

到底如何做选题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看?我总结出以下3条爆款选题的底层逻辑。

一、覆盖人群:多少人可能会阅读

覆盖人群是指你写的主题有多少潜在阅读人数。

这是做爆款选题最重要的底层逻辑。有的主题能覆盖1000万人,加上你写得好、传播得好,可能很容易就被几万人甚至数十万人阅读;但有的主题可能只能覆盖10万人,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20万人阅读。

比如,同样是写给新媒体从业者看的两篇文章,一篇的标题是《微信公众号编辑排版规范》,超过10万人阅读;另一篇的标题是《为什么你写的专业内容没人看》,只有2万人阅读。

为什么同样的团队、同样都是与微信公众号有关的主题、同样是高质量的文章,阅读量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问题就在于选题。第一篇文章分析的是编辑排版规范,这个主题的潜在阅读群体几乎涵盖了所有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人员,有数千万人;第二篇文章分析的是“为何专业内容阅读量低”,这个主题的潜在阅读群体只有那些写专业内容且文章阅读量较低的微信公众号编辑,所以它的阅读量注定无法和第一篇文章的相比。

现在,我请你做一次测试。我找了5篇文章,它们都是同一微信公众号上写给职场人看的,你试着看这5篇文章的标题,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阅读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柳传志:我的复盘方法论》

□《一个人是否废掉,就看他下班后 5 小时》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和善意》

□《日常安排工作,总有人不配合怎么办》

请各位读者花两分钟思考一下,然后根据下面的排名看看你的判断是否准确。

□《一个人是否废掉,就看他下班后 5 小时》

□《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

□《日常安排工作,总有人不配合怎么办》

□《柳传志:我的复盘方法论》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和善意》

大家猜的顺序可能不完全准确,但基本不会差太多。连作者具体写得怎么样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猜对,这说明什么?说明选题合适是成功的一半。怎么选出爆款选题?关键在于覆盖人数的多少。我相信你看上面那些标题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想看《一个人是否废掉,就看他下班后5小时》和《那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都做对了什么》的人,肯定多于想看《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和善意》的人,尽管后面这篇文章是某位管理学专家写的。

所以,爆款选题的第一个底层逻辑就是选题潜在阅读人数一定要足够多。选题太小众,那可能就要放弃,小选题永远出不了大爆款,这一点没有例外,更没有意外。即使你没有做阅读量达10万+的文章的野心,平时写文章时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在有多个主题可以写时,优先选择覆盖面更广的主题。

二、痛点程度:阅读时有多大共鸣

关于痛点的定义非常多,其中我最认同梁宁的解释:痛点是恐惧。

做产品的人如果不理解这句话,便做不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做营销的人如果不理解这句话,便做不出市场上受关注的广告。

怎么理解“痛点即恐惧”?

你害怕洗头洗不干净会有头皮屑,所以有了“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你害怕吃辣太多容易上火,所以有了“怕上火,喝王老吉”;你害怕吃完饭回办公室时一嘴蒜味,所以有了“吃完喝完,嚼益达”。

这些害怕,就是恐惧,就是痛点。

同理,写作的人如果不懂这一点,便写不出读者争相阅读的文章。

《怕上火,难道你就不怕肾衰竭》是王老吉广告最火的时期的一篇爆款文章,这篇文章就抓住了一个大痛点:人们对肾衰竭的恐惧。

《第一批奔三的90后: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抓住的痛点是:很多90后对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的恐惧。

《阿里彭蕾卸任:从月薪500元,到身价400亿,留下2条职场潜规则》这篇阅读量“100万+”的爆款文章抓住的痛点是:人们骨子里对贫穷的恐惧和不安,和对收入增长的渴望。

用户的痛点很多,但有的痛点小,有的痛点大,有的痛点只有小部分人有,有的痛点几乎所有人都有,痛点的大小决定了读者共鸣的深浅。比如对于一个职场年轻人而言,相较于办公环境,升职加薪就是一个更大、更普遍的痛点,讨论升职加薪的文章的阅读量就会比讨论办公环境的文章的阅读量更高,也更容易成为爆款文章。

所以,爆款选题的第二个底层逻辑就是,话题要直击用户的大痛点。

三、社交原动力:多少人会主动传播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回答过,答案基本都是“信息多”“更方便”“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等,我认为都不对,以上都是优势,但不是最大的优势。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是“社交属性”。

新媒体时代,人成了内容最大的分发渠道,因为所有内容都在社交媒体上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来传播,每个人都成了一个小的媒体中心,都可以向外辐射几百、几千人,那几百、几千人中,每个人又都可以继续向外辐射几百、几千人,这就是所谓的基于社交关系链形成的“爆炸式传播”,正因如此,一个没什么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写的一篇文章在一天之内被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看到才成为可能,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新媒体信息传播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等其他优势。

这个时代,无社交,不媒体,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在传播上寸步难行。如果用户在看完一篇文章后不愿意主动传播,那这篇文章当然没有机会成为爆款。

因此,爆款选题的第三个底层逻辑是,话题本身要有极强的社交原动力。

什么是社交原动力?就是这个话题本身蕴藏着天然的分享欲望。

有些人平时写完文章,有时候会发到微信群里,然后发一个红包,让大家领红包后帮忙转发。以后不要做这种无效劳动了,没有用的。如果你的文章本身不让人有分享欲,无论你多么苦口婆心地请大家分享,大家也不愿意分享;如果你的文章本身让人充满了分享欲,你不发红包大家也会争相转发。

比如你无意中发现公司里的某个负面八卦,这时候有个声音突然出现说:“放过他们吧,不要告诉别人,我可以给你 100 元。”

我想,你内心是拒绝的,你怎么会为了 100 元而把这么让人有分享欲的八卦埋在心底呢?你一定会忍不住把它马上分享给关系较好的同事。

内容的社交原动力是指,你的内容可以充当社交的辅助工具。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获得大家的点赞、评论,直接转发文章给微信好友,跟朋友吃饭或聊天时讨论某篇文章的故事或观点,等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把内容当成了社交辅助工具。我举几个例子。

《成都人有什么好得意的》

《东北人也太有趣了吧》

《广东人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上海人也太太太太太喜欢搓麻将了吧》

《山东人为什么爱用倒装句?没有吧我觉得》

这类文章能在朋友圈“刷屏”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每个地方的人都愿意分享这样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有趣、有话题、让人有归属感。

《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神奇经历会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要分享,再加上锦鲤本身就是一个流行的社交话题,文章爆火是偶然中的必然。

《啊啊啊啊啊做运营的也太惨了吧》,这样的文章会成为运营从业者群体在朋友圈自嘲、吐槽的社交工具。

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原动力做传播,我总结出用户转发、分享一篇文章的 5 个动机。

1、表达观点,比如《所有不谈钱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2、利他心理,比如《不想得空调病,就一定要做好这 5 件事》。

3、站队心理,比如《买 800 万元学区房是庸俗,带小孩环游世界就不庸

俗了》。

4、寻找谈资,比如《北京,有 2000 万人假装在生活》。

5、塑造形象,比如《原创已死》。

一个选题只要能极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一个动机,就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如果能同时满足几个动机,就是一个社交原动力极强的选题;如果内容再写得好一点,文章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极大。

写作也讲究先胜而后求战,我们要先找一个阅读量可能很高的选题,然后想办法获得高阅读量。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是否受欢迎?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多少人会阅读?阅读时会产生多大共鸣?多少人会主动传播?也就是思考一个话题的覆盖人群、痛点程度、社交原动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