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卫平学术文存》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三十余年的学术成果集萃。整套书共十卷,构建起方教授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图画书相关理论、儿童文化研究、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儿童文学的历史与重建、法国儿童文学史论等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套书也收录方教授多篇重要图书序言、图书评论性文章、榜评、与编辑的书信往来、访谈语录等单篇作品。
《方卫平学术文存》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方卫平著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人在童年时代,对阅读有一种发自天性的乐趣。许多作家都曾忆起自己少时沉迷于读书的情景。这种沉迷,似乎与童年时代天然的幻想精神有关。鲁迅先生以不无幽默的笔调这样回忆小时候对绘图的《山海经》的向往:“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尽管他后来得到的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这个本子仍成了他“最为心爱的宝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尚未识字之前对图画故事书的本能热爱:“我就看这些连环画,一期一期地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脑子里想着这些故事,并以各种方式解释那些场面,编出新故事,把零星的情节糅在一起编成一个个长故事。”
我相信,类似的早期阅读体验在许多人的童年经验中都曾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阅读的热情却开始普遍下降。美国阅读推广和研究者吉姆·崔利斯这样描述本国儿童阅读的某种可悲现实:“幼儿园儿童百分之百对阅读感兴趣,但随着年级升高,我们失去了 75% 可能成为终身阅读者的人。”
为什么我们孩提时代对于阅读的这样一种天性的热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以至于消失?这或许是我们在为孩子下降的阅读兴趣而感到担忧,以及为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热情而感到烦恼的时候,首先应该仔细思量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些什么样的原因,在不知不觉中减损了他们阅读的乐趣,甚而浇灭了他们亲近阅读的天性。
我们就此可以想到许多可能的因素:功利教育的压力、电子媒介的侵蚀、成人环境的影响,等等。不过,如果从儿童阅读的小环境本身出发,阅读素材的选择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概是影响儿童阅读兴趣的两个首要因素。
要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阅读素材本身首先应该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应的乐趣,也就是说,这些材料是孩子喜欢读的,而不只是他奉命读的。“愉快就像胶水,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唯有内在的喜爱和兴趣,才是保持孩子阅读兴趣的永动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阅读素材所提供的乐趣,不只是一些迎合孩子的故事趣味,随着儿童的长大,它还应该给孩子提供能够丰富自我的知识、情感和精神的养分。卡尔维诺谈到小时候学会识字后,为什么对书本中的文字一时却提不起兴趣:“因为那些押韵的诗句不含有发人深思的信息,不过是些目光短浅的解释,与我的解释差不多。”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即在为孩子挑选阅读的材料时,不要把阅读的乐趣狭隘地理解为好玩的快感,而应该看到孩子对更广大的生活、思想所怀有的内在兴趣,通过优质的阅读,把孩子带领到更为开阔、高远的文学和生活趣味中。这样的阅读具有持续提升我们的力量,因而也才具有持续吸引和带动我们的力量。
阅读材料之外,要使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归根结底还有赖于一种持续、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这一习惯在其最初的养成期,又与儿童身边成人的影响密切相关。法国思想家卢梭回忆起小时候与做钟表匠的父亲一起在晚饭后朗读书籍,有时直至天亮。这一家庭阅读氛围极大地滋养了少年卢梭对书籍的热爱,这份热爱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持续膨胀。可以说,家庭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影响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然而,在今天,许多成人恰恰早已放弃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天性中的阅读爱好往往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延续。因此,想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浓厚的兴趣,成人也要好好反过来想一想自己对待阅读这件事情的态度。
我们应该看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是把阅读像一个任务、一件工作那样加诸孩子,而是呵护和保存他们心中那支热爱阅读的火种。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上,让阅读成为他们乐于亲近的一种生活乐趣、乐于保持的一种生活习惯;在不远的未来,这份乐趣和习惯将馈赠给他们无尽的甜蜜回报。
《方卫平学术文存(第九卷)童年与童年的文化》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方卫平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了多年来作者散见于报刊的以“童年与童年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分为“文化”“教学”“阅读”“漫谈”等几个部分,还收录作者相当一部分随笔。相较于系统性地阐述,本卷文章多结合具体事件、出版物等,以较小切入点言简意赅阐明观点,展现了作者这些年来的学术轨迹及思想发展。随笔更是涉及阅读、校园生活、人物小传等广泛内容,新颖有趣,多方位呈现作者三十年来的学术生活及所思所想,是对作者文存的重要补充。
作者:方卫平
(本文原载于:山东教育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