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之治”的制度史遗产 ——《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读者分享会

2023年02月27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202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期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于2023年2月2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举办“‘中国之治’的制度史遗产——《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读者分享会”活动。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出席并致辞;历史学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栏目主讲人、《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张程漫谈创作感悟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栏目副制片人陈德鸿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海涛畅谈两家单位长期合作的渊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石松主持了这场读者分享会活动。活动现场的一些读者朋友和多家媒体记者,一同走进精彩纷呈的历史世界,与大家分享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法治文明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强强联合,打造价值高地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作为出版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长期坚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努力提高出版物的精神高度、内涵丰度、价值纯度。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和魂魄。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为中国古代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文化积累,以及推动世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律讲堂》(文史版)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的知名品牌栏目,栏目力求探索中国古代经典案例中的法理思想,提炼中华优秀法制文化中的法理精髓,在法律文化界和大众传媒领域获得了广泛好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与《法律讲堂》栏目的合作已经超过十年,长期以来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自依托专业优势,合力打造优质法律文化品牌,形成电视节目与图书产品的优质结合,充分利用各自宣传阵地,形成节目与图书的宣传互动,有力拉动产品势能。合作至今,已出版《兵圣谋略》《秦亡汉兴九十年》《大宋奇案》《辽代疑案》《民法典文化解读》等近六十种图书,已逐渐形成规模优势,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的《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唐宋至明清卷)》是两家合作的最新力作。该书从科举制度及科举配额制度、司法分权制度、史官制度、继承制度、坊市制度、社仓制度等三十多个专题,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剖析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文化和变迁,探讨其中的政治内涵和历史作用。该书通过一则则生动的故事,帮助读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悟。既有较高的思想性、学术性,又极具可读性、启发性,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通俗读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着诸多政治制度创举,无论是人才选拔方面的科举制度、社会管理领域的司法制度,还是涉及社会、家族、家庭和个人的婚姻制度,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政治内涵与历史作用,对中国古代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和长足发展贡献良多。

本书作者张程作为《法律讲堂》(文史版)的主讲人,出版过《故宫传》《衙门口》《制度与人情》《清朝反贪大案》等多部聚焦中国制度变迁和历史题材的图书佳作,是该领域的知名历史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深入研究,见解独到。

张程认为,如何看待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代制度的流变至关重要。制度演变以社会文化为基础。两者犹如植被与土壤的关系,什么样的土壤长出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政治制度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天底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活的植物,同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

在世界各个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发展至今的文明。这得益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两大不容忽视的突出成就:一是中国传统社会保持了超稳定结构;二是中国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尽管有动荡有快慢,但总体趋势是螺旋式向前的。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不仅中国社会和人种没有毁灭过,而且当今中国人的心理和一千年前人们的很多思想观念还是相通的,我们民族的心理和记忆也没有断层或者“重启”。

中国“唯才是举”等理念及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唯才是举”等理念及制度对西方影响甚巨。比如,科举取士制度是中国人了不起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科举取士制度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他在20世纪20年代曾多次指出:“英国实行考试制度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二三十年。英国的考试制度就是学我们中国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亦是英国的。”说到底西方各国的考试制度还是学习中国的。

早在 15、16 世纪开始,一些西方冒险家、传教士等人来到中国,不仅把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传入东方,也把中国的文化带回欧洲。他们早在那时就把中国科举制介绍到西方社会。当时的欧美是怎样的情况呢?“欧美各国在18世纪以前,文职官员的选用主要有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或实行个人赡循制、政党分肥制等方法”。跟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相比,当时欧美的这些制度的缺陷显而易见,随意性大,任人唯亲,缺乏公正性、竞争性,腐败现象滋生。

从1570年至1870年的三百年间,以英文或译成英文的有关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文章、书籍多达七十余种。到 17、18 世纪,就有人谈到要学中国,直到19世纪前后欧洲的文官制体系才逐渐形成。19世纪英国政府开始推行文官考试。1870年英国使文官考试制度化和正规化。

当然,西方学习中国科举制度也并不是照搬照抄,他们只学习考试选官这种方法。中国运用考试选官先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科举制的‘公平竞争、平等择优’原则是其被西方借鉴的根本原因”。

资深出版人、媒体人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在读者分享会上强调“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好的“营养液”。 《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唐宋至明清卷)》正是解历史文化之“渴”的作品,它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古代制度及案例,通过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即使没有政治专业、法律专业背景的人,也能从中探知法治文化的历史传承和人文魅力。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律讲堂》栏目副制片人陈德鸿介绍道,《法律讲堂》栏目分“生活版”“文史版”两个版块。“生活版”节目是服务当下的国家立法、普法,实用性强,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史版”节目旨在“观复而知新”,回望过去,观照现实,探究历史和文化新的内涵;挖掘经典文化的时代脉络和人文气息;体悟人生起伏,透视传奇背后的风云变幻。

说到《天下大政:中国政治制度史话(唐宋至明清卷)》,陈德鸿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座富矿,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政治内涵和独特的创造,值得人们深入挖掘、探讨,因为它对当下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法律讲堂》“文史版”为什么下大力气打造“政治制度史话”之类系列选题的原因之所在。而电视节目和图书的互动,产生了溢出效应,这是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海涛指出,我国历来重视历史和法治教育,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和健全的法治观念,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汲取了哪些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养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又留给今人哪些历史智慧与现实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从本书中寻找到答案。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海涛

本书是一杯以历史为引的陈年佳酿,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畅饮这一杯文化厚重的“玉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历史长河中“不醉不休”。

纵观历史,“中国之治”包含 “中国智慧”,展现 “中国风采”。挖掘古代制度史遗产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之治”,有助于我们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更加坚定地在中国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立即购买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