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诗圣杜甫留下太多名篇佳作,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是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另辟蹊径,从地理的角度解读杜甫。作者聂作平不仅体现杜甫历史伟人的一面,也还原他衣食住行接地气的一面,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这本作品出版的前因后果如何,作者和出版社之间擦出怎样的火花,百道网专访作者聂作平,和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总策划郑雄,以及本书责编高林如。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中华文脉》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聂作平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聂作平历时数年,循着杜甫的踪迹,漫游河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深入考察杜甫一生宦游、行旅的山川城郭、遗址旧迹。他从地理角度切入,借助田野调查、文献钩沉、诗文解读等方式完成的杜甫传记《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杜甫的人生际遇为线索,解历史,证地理,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诗圣的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和起伏跌宕的命运。
百道网专访作者聂作平,和中州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总策划郑雄,以及本书责编高林如,请他们讲述本书的出版故事和亮点。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作者 聂作平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总策划 郑雄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责编 高林如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是“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中的一种。丛书出版工程在2020年确立,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导,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承担,其基本思想是把中原地带、黄河流域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地带的历史文化传统,用现代方法重新审视、描述、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文化流传、继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中华文脉”丛书分文明之源、文化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创造、文化黄河、文化传播六大板块,本着“专业话题、大众表达”的原则,打造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流水平的出版品牌,实现大众出版、融合出版的重要突破。首批面世的15种图书中,既有《溯源中国》《河洛古国》等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有《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动传记,也有《汉字之光》《至味中国》等重要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更有《家国黄河》等黄河文化的扛鼎之作。出版方在选择作者时,注重请文笔好、阅读积累深而广的作者,即“作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作家”。
聂作平从很早就开始关注杜甫,他小学时读到父亲收藏的《唐诗选注》,就对杜甫感兴趣。自2015年至2020年,聂作平走访了杜甫在甘肃、四川、湖南等生活过或旅行过的地方,后来写了一篇《逃向成都:杜甫的入川之路》,发在《南方周末》上。之后,他有意识地考察杜甫行踪,先后写了《几人相忆在江楼:杜甫的川中岁月》和《天地沙鸥:重走杜甫晚岁漂泊路》等长文,均发在《南方周末》上,这几篇长文成为《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一书的基础。
郑雄和聂作平相识已近10年。2021年4月,郑雄注意到聂作平把自己写的关于杜甫的一系列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反响非常好,有的篇目阅读量达10万+,非常感兴趣,就打电话问他有没有想过要出一部书,并介绍中州古籍出版社参与的“中华文脉”丛书,他们一拍即合。随后,郑雄带着责编高林如专程到成都见聂作平,聂作平也在考察杜甫巩义墓和偃师墓时,顺道去郑州和两位编辑做过交流。2021年10月,聂作平基本完成本书定稿。
杜甫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读书人;一个毕生信奉儒家出世思想的人;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总是为时代与时局而担忧的人;一个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终于未能如愿的人;一个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的人。早年,他到山西,江南,齐赵,乃是漫游;中年后,他到甘肃,到蜀中,到荆楚,乃是生计所迫。“天地沙鸥来自杜甫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生地理是我自创的一个词,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行旅踪迹。我想讲述的就是,杜甫为何会成为杜甫,诗圣如何成为诗圣,诗人与时代的关系,诗人与大地的关系。”聂作平如此解释书名《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
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市面上有不少写杜甫的书,但还没有人从地理的角度写过,更没有人将杜甫的生平与他的诗歌、时代及行踪结合在一起写过。聂作平希望读者通过此书,既能了解诗圣人生,诗圣作品,也能跟随诗圣的脚步有一次纸上的旅行。
本书不仅是一部杜甫传,是一部杜诗传,也是一部杜甫地理志。为了进行写作,聂作平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虽然杜诗对杜甫所经行的地方,几乎都有描述,但千年以后,变化颇大,有的是地名变了,有的连山川面貌都变了,寻找时便需要比对。如果只是坐在书斋里,那无法看出古今的这种变化,也无法有直接的感受。由于这些地方大多不是景区,而是在野外,田野考察比旅游要辛苦得多,艰难得多。
“在古代文人里,杜甫留下的痕迹相对算是丰富的,四处墓地,出生窑洞,以及几座草堂,还有各地的纪念性建筑,很丰富。这是后人对杜甫的怀念,是对这位具有人民性的诗人的认可。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杜诗也不仅书写在纸上,同时也书写在大地上。”聂作平说。
在郑雄眼里,《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文学、历史、地理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我们提到杜甫,对他的印象就是诗人,大家也更习惯从诗歌的内容上解读杜甫这个人,这本书则用文学的方式来写历史和地理。聂作平沿着杜甫的人生轨迹,在地理上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历史,探索历史,凝视历史。”就这样,在杜甫的人生地图上,聂作平和杜甫背后的唐朝历史相遇,他把相遇的过程和自身感受写下来,在文献上下功夫,考证杜甫的家世、杜甫和同时代诗人的关系,让笔下的内容变成文学叙事和地理叙事。《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是诗学的,它是作者的心灵与世界碰撞后的感悟。
因为把杜甫写成了有血有肉的人,揭开了他琐碎的生活和普通的烦恼,将一个人人生的复杂性具体而丰富地展现出来,郑雄认为本书非常打动人。“聂先生将杜甫看作他的偶像,这是一段粉丝追寻偶像的旅程,是古今两位知识分子跨越时空的交流。所以当看到聂先生写到石壕村雷大爷,写到湘江亭阁中的老人,写到极度害怕崎岖山路的朋友臧胖子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聂先生和杜甫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联系。因为有聂先生和杜甫的双重感受,这些山川胜迹、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深沉,更加丰富。”郑雄表示。
他还指出,杜甫作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背影的文学巨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让我们对他怀抱崇敬,将他视为英雄和圣人来仰视。然而聂作平不仅仅把杜甫看成历史伟人,他还原杜甫的衣食住行、生活际遇,冷静地分析杜甫如何一步步沿着人生的台阶往前走,平视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在《天地沙鸥》里,读者可以感到聂作平不是历史的追随者,他没有变成杜甫脚下的侍从,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文学观、价值观,在书中体现了自我人格的关照。
有人说诗圣是在漂泊中诞生的。他一生漂泊,一生写诗,从七岁“开口咏凤凰”,到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不论是旅食长安十年,还是潼关失守后的逃难之旅,不论是带着家小辗转于西秦岭的千山万壑,还是如浮萍般流寓湖湘时,他都没有停止写诗。
作为一本杜诗传,书稿中杜甫诗句随处可见。在编校过程中,编辑和校对重点核对了全书引文,特别是杜诗,只要有版本依据的,都不做改动。作为一本“杜甫地理志”,书稿中古今地名更是常见。核对古今地名除了查地名词典,还要注意自地名词典出版后,行政区划是否发生了变化。审慎起见,编辑不确定对应关系时就不标注今地名,避免误导读者。
除了内容,封面、目录、配图等也要突出诗歌和地理元素。封底诗句:“万里横行的青春壮怀,暮年漂泊的凭轩涕泗”既化用了杜诗,又极恰切地总结了杜甫这一生。“万里横行”化用杜诗《房兵曹胡马》中的“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大家公认这两句既是写胡马,也是写杜甫,对良马的极尽赞美,也正表现了杜甫奋发有为的蓬勃朝气与驰骋万里的远大理想。“凭轩涕泗”则化用了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书写了杜甫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责编高林如透露,为了封底广告语精彩抓人,这两句诗是从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杨景龙的新诗《杜甫故里》中摘来的。
19岁的杜甫出门远行,游郇瑕,游吴越,游齐赵,游梁宋,游齐鲁,他是从哪里出发的,走的是陆路还是水路?48岁的杜甫为了生存,自东都而华州,自华州而秦州,自秦州而同谷,自同谷而成都,他是如何带着家小辗转漂泊的……聂作平除了用文字详细讲述了杜甫或壮游或漂泊的路线,还亲自绘制了五幅局部行迹图。这五幅图有的详细绘有杜甫行走的路线,有的只标出了漫游地点。高林如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主要参考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王兆鹏主持制作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在地图上标出了杜甫一生的行迹。
“在过去那个没有飞机、高铁、汽车的年代,杜甫走过的地方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地方他去过多次,有些线路他往返多次,绘制出线路的难度已远超我的能力范围,不如留给读者朋友。这本书夹页便是这幅《杜甫行迹图示》,希望大家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在这幅唐代地图中连出杜甫走过的路。”高林如说。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与他对平凡的人、小动物甚至小植物的那份关怀和珍惜之情有很大关系的。杜甫为每一位普通老百姓写诗,比如那些被抓往前线的壮丁、在他家堂前扑枣的西邻老妇;他为不知名的小地方写诗,比如奉先、羌村;他为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写诗,比如与老友相逢、向朋友借一匹快马;于此同时,杜甫无日不担忧不关心君主,哪怕只是品尝一道消夏小吃。苏东坡说杜甫“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便是诗圣,他是拥有一颗伟大心灵的普通人。杜甫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奉行儒家济世精神,同时又热爱世俗的日常生活。在《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里,诗圣的精神和当下现实产生了全新的碰撞,聂作平与诗圣的心灵碰撞在一处,这里有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传承。
(本文除了采访聂作平、郑雄、高林如外,还参考高林如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公众号发表的文章《编辑说|世界读书日,我签下了杜甫的一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