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广东人民出版社立足本土资源再添力作,打造国内首部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

作者:王冉   2022年05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以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1963年至今,数万名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为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立下了不朽功勋。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陈启文创作的《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真实还原了东深供水工程各个建设时期的艰辛历程,彰显了建设者群体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与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近日,百道网专访本书三位责编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陈志强以及编辑王庆芳,听他们讲述这部恢宏之作如何全方位呈现这一跨世纪工程及其建设者的风采,老牌广东人民社又是如何多措并举护航重大选题落地生根。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 《血脉》责编 肖风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 《血脉》责编 陈志强

《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启文 著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追寻历史足迹,还原工程建设背后故事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被称作“东方之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50多年前,这座繁华的城市,却险些因为缺水而成为荒岛。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当年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缓解香港用水困难。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这支由知青、农民组成的万人建设大军克服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仅用时1年就使得工程建成通水。 

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事实上,不仅很多香港的年轻人,甚至内地的年轻人都对这一跨世纪工程及这群伟大的建设者比较陌生。责编们表示,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策划与指导下,推出了这部作品,希望能引导读者追寻当时的历史足迹,还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故事和他们排除万难的奋斗精神,揭示其中蕴藏的粤港两地血脉相连的情谊。

随着选题的诞生,选择作者又成为关键一步。责编们坦言,作者的选择一度是个难题,一方面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分散在各地,调研采访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一题材对作者也有较高的行业要求,需要比较熟悉水利方面的知识。

陈启文曾被国家水利部授予“水利文学创作特别贡献者”称号,在他笔下诞生了如《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荣获了国家图书奖等国内重磅奖项,其作品更是被译为多种语言远销海外。另外,陈启文还是一位扎根广东、对广东情况颇为熟悉的作者。经过认真研讨后,广东人民出版社相信陈启文是该选题作者的不二人选,遂即向其发出邀请。恰到好处的是陈启文对这一题材的创作葆有高度热情,双方一拍即合。

创建于1951年的广东人民出版社,经过多年来的砥砺奋进,在护航重大选题上已形成优良传统。社长肖风华表示,广东人民出版社始终贯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出版这条红线,希望把党的声音及时传播到百姓心坎里。因此,对于重大选题特别是重大主题出版选题,广东人民出版社一直强调“一盘棋”意识,做好顶层统筹,一体推进,集全社之力确保选题高效落地:一是及早谋划,制定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注重作者的权威性和专业度,保证重大选题在时效上的领先优势和内容上的绝对优势;二是出台了《广东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重点出版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生产制度,采用政策托底和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免去编辑部后顾之忧;三是立足市场变化,从内涵和外延上引导创作,使原本艰涩难懂的表达更接地气,努力使重点选题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成为传递优质内容与推动双效增长重点着力的一部分。

宏观与细节交融,弘扬建设者奉献精神

《血脉》对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进行了纪实性回顾与梳理。当年,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在党中央领导下,用心血、汗水和智慧在东江和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香港供水生命线。伴随香港经济腾飞,东深供水工程又历经三次扩建、一次全面改造,57年持续对港供水,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

采访中,责编们娓娓道来了该书八个章节如何清晰、全面地谱写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史。引子与第一章简要回顾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开展背景及整体情况;第二章从何霭伦、符天仪、陈韶鹃等建设者代表的视角出发,展现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不惧艰辛、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第三章至第五章回顾了东深供水工程首期工程及三次扩建的历程,体现了建设者群体精益求精的态度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第六章描述了相关人员如何耐心解决工程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第七章记述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者群体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按时按质完成工程改造的事迹;第八章则描绘了东深供水工程的众多管理人员如何兢兢业业地履行机器保养、水质监管等工程“守望”工作。无论是工程建设者们的手挖肩扛,克服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难,还是工程维护者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是内地与香港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有力证明。本书还引用了许多精确数据,配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深入浅出地描绘了这一跨世纪工程的建设及运营。

可以说,《血脉》不仅从宏观上还原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历程,还从细节着手,刻画了建设者群体不畏艰苦、甘于付出的生动形象。对此,责编们表示,好的文学作品要情感真挚,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跨越任何年龄阶层的情感层面的共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挖掘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个体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启发和激励读者。就像东深供水工程将几条河流连通在一起一样,当年参与工程的个体就像一颗颗水滴汇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这本书里,无论是何霭伦、陈韶鹃等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还是李玉珪、陈立明、徐叶琴等担任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又或是鞠躬尽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坚守在岗位上的“牛叔”,以及在暴雨和洪水中为保护珍贵设备而牺牲的罗家强,他们都体现了不惧艰难,不畏牺牲的奋斗精神。书中对这些人物的话语、动作乃至神态都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立足本土资源,打造岭南出版精品

50多年来,有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一项旷世工程拔地而起的背后,有着太多由时间与热血积淀的故事。责编们透露到,本书创作过程中最为困难的阶段便是收集创作素材。

对此,作者陈启文和本书责编等相关人员不辞辛劳,亲自进行田野调查,走访当年的施工现场,逐一拜访参与当年工程建设以及工程经营管理的人员,获得第一手资料。在素材收集完成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又和陈启文围绕叙事风格等具体的撰写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经由双方的精心打磨才使得这部作品问世。

书中的大量插图让读者更为直观地领略这一工程的建设实景,这些插图由广东省水利厅及部分建设者代表所提供,采访中,广东人民出版社向广东省水利厅以及建设者代表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在收到图片后,编辑们对这些图片进行筛选,选出与各章节内容相贴合的照片,并认真核对。

为了体现文学作品的特点,责编们选择采用简洁大方的版式,将与东深供水工程相关的小图置于章节前,起到提示本章内容的作用。同时,在文中穿插部分跨页大幅图,展现工程的磅礴气势。订口处增加一抹渐变的渲染,使整体的视觉效果更为美观。

本书封面集合了工程路线图、香港城市景观以及水库图这三种元素,紧扣本书内容,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本书。广东人民出版社特邀长居岭南的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先生题写书名,其雄浑饱满的笔触很好地承载了粤港两地血脉相连的深情。

广东人民出版社始终立足本地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已经陆续推出了红色广东系列、湾区城市传记等系列,如已经出版的《广州传》《潮州传》等,不仅在市面上受到读者热捧,也展现了湾区城市的精神谱系和文化财富。今年年初,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广东古籍整理项目又再添力作,《广州大典·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民国广东档案汇编》这一重大出版项目已花落该社。

社长肖风华曾荣获第一届“中国好编辑”称号,事实上,他也是《血脉》的责编之一。采访中,肖风华分享了社里以传承弘扬岭南文化、讲好广东改革开放故事和湾区故事为己任,在本土出版资源挖掘上所形成的成功经验。首先是坚持精品生产,聚焦岭南文化、改革开放、湾区建设三大出版方向,全面解决地方出版物量多不精的问题。其次是深耕细作,系统挖掘梳理,抢占岭南文化高地,最为典型的就是坚持做强做大《岭南文库》,这是中国出版界系统出版地域文化研究著作中起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出版工程。再者是按照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新要求,遵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创新岭南文化和湾区文化资源开发,建立多媒体融合的地方文化出版传播体系,使融合出版在传承和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作用更加突出。

未来,广东人民出版社将继续朝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岭南出版精品的方向努力,积极开创“大湾区文学”新局面,向读者展示更多党、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迹和辉煌历史。

作者:王冉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