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历时七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家藏文库”丛书(第一辑)出版

2021年10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继“国学经典”之后,中州古籍出版社历时七年倾力打造的“家藏文库”丛书隆重面世,继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藏文库(第一辑50种)》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先秦]商鞅,[晋]葛洪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家藏文库 读书传家”,中州古籍出版社历时七年倾力打造的“家藏文库”丛书(第一辑50种),整箱亮相,于金秋十月隆重与读者见面了。这是继该社所出“国学经典”之后,再次推出的大型系列丛书,可称为“国学经典”的姊妹篇。“家藏文库”与“国学经典”相映生辉,充分展示了该社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成果。

出版缘起:

中州古籍出版社用十年时间打造了“国学经典”(100部),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乘势而为,继续开发新的系列产品,以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就成为当时社里面临的又一局面。该丛书的策划统筹、副总编辑卢欣欣同志,一位优秀的中青年编辑,对古籍出版充满真挚情怀,曾主持多项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其中她担任责任编辑的《刘学锴讲唐诗》一书曾入围“‘中国好书’选评书单”。为了让更多的经典走近大众,她经过反复论证和市场调研,从回应“国学经典”的角度出发,顺势提出“家藏文库”的概念,适时推出“家藏文库”丛书的选题策划方案。

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室书香让家庭的这份爱传得更久远。丛书取名“家藏文库”正是基于这份期待,期望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爱读书、读好书,从而变化气质,涵养心灵,丰富自我,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丛书遴选重要的中华典籍进行准确可靠的注释和生动灵活的解说,最终目的是将经典名著引入千家万户,走进万千家庭的日常生活。“家藏文库”的选目,与“国学经典”不重复,力求做到更广泛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侧重于文化素养的培育、家庭教育的完善、优良传统的传承等方面。项目于2014年立项,2015年陆续见书,两任社班子赓续接力,至今已历时七年。近两年,社长许绍山同志、总编辑郑雄同志把是书的出版,提高到“古籍传承文明,经典照耀人生”的立社精神和传承家国情怀的高度,十分重视编校加工、印制出版、宣推发行等一系列工作,成立专职团队,亲自指挥、直接调度;副社长赵亮同志带领发行团队反复推敲省内省外、线上线下营销方案的每个细节,合力打造该社新的产品线。上下同心协力,出版速度明显加快,第一辑50种图书于金秋时节如期与读者见面。本丛书集结了该社一批优秀的编校人员,据统计,先后有29位编辑、校对参与了第一辑项目。

丛书特色:

1.选目精当 定位精准  

从传承优秀家风的角度,丛书收录了《梁启超家书》和《曾国藩家书》。其中,《梁启超家书》约请著名梁启超研究专家解玺璋先生进行诠释导读。图书出版后在北京召开了新书发布会,知名学者孙郁、马勇、张丁等联袂推荐,发布会现场反响热烈。随后,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专题报道推荐,学者孙郁在《北京日报》撰写书评《读〈梁启超家书〉》一文,是书上市很短时间即售罄,多次重印,现已热销3万余册。 

丛书收录了《朱子读书法》,将大儒朱熹最系统的读书法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掌握读书技巧。读书有乐趣,善读更增慧。丛书中还收录了从《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选》到《花间集》《先秦散文选》《晚明散文选》等诸多经典诗词文名作。经典中字词韵味、音律格调、对仗形式和逻辑结构的美感,使人读来齿颊留香、妙不可言。长期浸润其中,无论审美还是表达,一定都会有大的提升。

2.名家整理 特色鲜明  

“家藏文库”丛书,因其定位家藏,古籍普及,所以坚持高标准。从选目入手,坚持走精品化路线,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希冀整理者对待书稿以学者的眼光著述、以大众的视角表达。如《先秦散文选》的选注评者为学术大家曹道衡先生,其见解独到,注释简明、串讲简洁、评析精准,处处体现出学术大家的格局和风范。《李杜诗选》的注评者为唐诗研究大家、87岁高龄的刘学锴先生,其对李杜的解析,视野开阔、浅切生动,鉴赏文章篇篇都是经典。《唐人小说选》的选注评者是知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时人先生,该书的前言中,李先生将唐人小说的流变放在中西文化相互关照的背景下解说,不啻为一篇视野宏阔的论文,对于普通读者,在普及的基础上兼顾了提高的目的。先生将书稿交到出版社时,已在病榻之上。遗憾的是,书未出,人已去,这部书也成了先生的绝笔。此书的出版,让精品永存,让李先生的治学精神永存。

3.以质取胜 精雕细刻

坚持只出精品,坚守工匠精神,是对丛书编辑出版的根本要求。例如丛书中的《大唐西域记》涉及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许多知识,注释和翻译的难度较大,在寻找整理者时,经多方打探,历时两年有余,最终找到了西北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周松教授担纲。其所做译文庄重典雅,高度反映出了原作的魅力。杨景龙教授注析的《花间集》,则是编辑团队中的一位年轻编辑高林如同志看到杨景龙教授在中华书局所出《花间集校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质量很高,她主动邀约杨教授做一本面向大众的《花间集》注析。杨老师被其赤诚打动,将一个大众普及读本最终打造成了一本深入浅出的高品位读本。是书行文晓畅生动、韵味隽永,诗意盎然,可读性强。《唐才子传》的整理者为著名的古籍整理及辞书编纂专家、92岁高龄的舒宝璋先生,他校注的《唐才子传》1987年7月初版于我社,同年10月9日著名古籍整理专家傅璇琮先生写信表示祝贺:“宝璋同志,大著《唐才子传校注》拜读,甚佩用功之勤。琮承乏亦编有类似之书,但迟迟未能出版。您先着鞭,有功学林,诚可贺也……”此次向舒老约稿,舒老欣然应允,于是编辑团队将此书修订再版,这既是对34年来作者与中州古籍出版社友情和信任的最好见证,也为读者奉献了一本质量上乘的经典图书。

丛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活化古籍出版是中州古籍出版社不变的主线,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古籍社一以贯之的追求。行稳致远,据悉,“家藏文库”第二辑50种已按计划推进,不久的将来,又一套经典好书将会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敬请期待。

(责编:肖歌)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