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山东科技出版社:融合发展、智慧出版,做好新时代的中医药出版工作

作者:张洁   2021年08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上下五千年,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而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文化,不但为民族繁衍、民众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新的时代,如何借助出版工作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快中医药走出国门,以及智慧出版对中医药国际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山东科技出版社在中医学出版方面经验丰富,可提供一些借鉴。

山东科技出版社社长赵猛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支撑。“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药文化,自然也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也是打开中华文明保护的钥匙。因此,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文化,就成了重要的时代使命。

中医药文化,开启中华文明保护的钥匙

近年来,国家出版基金和国家统计整理出版专项经费持续资助中医药普及文献整理的重点出版项目,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中宣部国家宗教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2011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今年,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被纳入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工程”“传承发展工程”,让中医药文化建设一脚迈进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多措并举,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山东书博会期间举办的“智慧出版与中医药国际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研究员、出版发行研究室副主任陈含章提供了如下的一组调研数据。近五年来,在一项针对海外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调查中,中医药始终在中国文化的代表中位列前三。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196个国家和地区,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中医药专门协议,还建立了30个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尤其是在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国家中药管理局支持举办了111场抗议中医药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了中医诊疗方案,有效方药和临床经验,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中药产品,选派中医师赴2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抗击疫情,让中医药文化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迎来了新机遇。

“智慧出版与中医药国际化”学术研讨会现场

“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文化大省,也是出版大省。所以传播文明、传承中医药文化对我们山东科技出版社来说,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令人自豪的使命。”赵猛说道。

整理和普及,以出版支撑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深化中医药出版改革创新、探索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山东科技出版社发展中医药出版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家科技类专业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也在中医药出版方面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和努力。

回顾过去的工作,赵猛说:“我们出版了《名老中医之路》《国医大师干祖望医学文集》《国医大师张磊医学文库》《李克绍医学文集》等一批优秀的中医著作,还多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古籍整理资金资助,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学术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全新修订版名老中医之路合订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无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李克绍医学文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克绍 著;李树沛,姜建国 辑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至于现在,他们则遵循“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和2021至2030年国家统计规划的要求,把中药普及和文献整理出版和研究作为后面工作规划的重点项目。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古籍,到内容丰富的现代中医书籍,再到中医药资源数据库在线认证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每一部出版书籍和每一项出版工作,都坚持传承创新传统中医文化,希望能够为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泰山学者王振国教授曾做过一个《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的项目。他提出了药性理论差是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一种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中医原创思维蕴含的理论知识经验、思维方法路径都是中医药传统创新发展的根基,也是中药创新发展的坚实支撑和宝贵资源。那么这些既是文化资源,也是科技资源的知识是不是也能转换为丰富的出版资源,进而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推手呢?这些全都需要出版社去认证、整理和编撰普及。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的统计文献中则蕴含着巨大的宝藏。如何整理、普及和共享这个宝藏,都是我们出版人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想要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国健康学,都需要出版来作为重要载体。普及、整理、利用出版工作是我们汲取前人智慧,传承中医精髓的重要的途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不只我们这些出版工作者,就连王振国教授他们这些做古籍整理的专家学者们也都是克服了很多难题,才慢慢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赵猛说。

道行且长,行则将至,形而不错,未来可期

据王振国教授说,他所参与的中华医药古籍保护计划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下的一个大型古籍出版项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和推进。从最一开始提出要参照儒、藏、道等各种文化编撰成一部集成中医文化的《中华医藏》,到空等几年后才开始做系统调研,并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再到做书目、进行规划、确定指导委员会等等……因为覆盖面过广、挖掘梳理困难、投资巨大等各种原因,前前后后经过了十五年,《中华医藏》的编撰出版项目才得以最终启动。

而出版业面临的挑战是,这几年来,中医科普图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一些原本具有中医药出版资质、在中医生活类图书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出版社都面临着相关书籍市场份额严重下滑的局面,从而导致很多出版社干脆放弃了相关图书的出版工作。

那么,为什么这些书籍在前些年能够一直处于畅销状态,但到了近些时候,却很难销售了呢?或许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科技发展、信息化程度加强,导致民众获取养生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比如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到处都在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些理念,挤占了图书市场份额。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对象选择不当造成的。

山东科技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做了市场调研,发现现在很多出版书目选择的中医大都是一些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一声,他们虽然也有临床经验,但要说能够拿出来教授广大群众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很多。正因如此,这些书籍就很难让读者们买账。“我们前面也说过要讲好中医故事,一个好故事,绝不是简单又乏味的临床经验和行医经历就能组成的。我们不能把读者当学生,只给他们填鸭式的论文和知识点。想法设法做出让读者感兴趣的中医出版物,并寻找更新的出版渠道,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全力以赴去做的事情。”

对于中医药的整理出版工作来说,未来的道路既漫长、障碍又多。但无论如何,这项工作都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大势所在,也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途径。唯有坚持下去,才能将这条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光明。

整合“信息孤岛”,做新时代的中医出版

针对山东科技出版社如何利用新时代新科技开展和推进中医药出版工作,赵猛也进行了阐释。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5G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生产、传播与出版快速融合,对传统出版方式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出版行业面临着向智慧出版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发展、智慧出版也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向内传承、向外传播的必经之路。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科技出版社坚持首重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纸质书出版的基础上建设数字化出版平台,将中医药的古籍与近现代著作电子版都纳入平台,实现了读者购买电子书、付费阅读、链接纸质书购买等方式,拓展了专业图书知识付费渠道。他们打造的“中医吴大夫”等新媒体平台取得了初步成效;与麦德森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博览医书”大数据系统也逐渐转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国际化的助力;承办的“智慧出版与中医药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更是对提升中医药学术传承与文化传播能力,探索智慧出版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推动中医药出版事业和中医药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医学知识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文献资源量非常大。”赵猛认为,医学文献是所有学科中文献量最大、最复杂的,如何将其整合,并从传统出版方式变成线上业务、现场业务,对出版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博览医书”系统则成功把传统出版业务的核心互联网化。它推出的“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让民众“快速检索、快速有针对性的求解、引导临床问题”等需求第一时间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让付费知识这一经济新模式深入人心。

下一步,山东科技出版社与多个出版社共同签署了“中医药智慧出版战略协议”,准备通过“好医书——医学图书出版发行平台”继续加强与业界的合作,把所有“信息孤岛”都整合在一起,共同提升中医药传播能力,推进智慧出版新阶段下,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和中医药出版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佑生)

作者:张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