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1年7月29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在北京举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一共获得9项奖励,其中6种出版物榜上有名,这些获奖出版物编辑分享了自己做书的心得。
《烽火中坚:八路军抗战将领》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7月29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在北京举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一共获得9项奖励,其中6种出版物榜上有名。其中,《烽火中坚——八路军抗战将领》荣获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中华弓马剑槊图说》荣获印刷复制奖,《中国小说发展史(2册)》、《五台山文化遗产(11册)》荣获图书提名奖,《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有声书荣获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提名奖,《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荣获装帧设计提名奖。“晋书房”公众号特邀获奖出版物的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和印制单位,与大家分享相关的编辑理念、设计思路和印制技艺,彰显山西出版人在出版各环节“做精、做细、做好”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良好风貌,展现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
书名:《烽火中坚——八路军抗战将领》
出版单位: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慧婷 郁婷 张晓华
作为《烽火中坚——八路军抗战将领》的项目负责人及责任编辑,这部数字资源库从策划到上市,我在不同身份中来回切换,过程充满挑战,过往历历在目。这是一个出版人创作选题的历程,更是被八路军精神深深触动的过程。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抗战将领是八路军中的精英人物,他们运筹帷幄、精准布局,对抗战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八路军将领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如何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呈现,是选题策划的重要课题。在查阅了众多资料后,我发现,这一方面的系统梳理还是个空白,任何单独的简介、故事都不能全面诠释。如果能以将领人物资源库的形式制作一部电子出版物,把众多史实资料分类呈现,不仅形式新颖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尽可能地将史实完整展现。
制作一部电子出版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是内容的齐备,二是技术的呈现。内容与技术要完美配合,需要团队作战。作为项目负责人,自己又是责编,就像是一部戏的导演,指导整个创作过程:策划脚本、设定分工、合理筹划时间。其中,内容要尽可能扩充优化;三审三校要在内容灌入平台前后至少开展两轮;设计不仅是整体装帧设计,还有不同层级程序界面设计;超链接路径、按钮表现等等。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拥有110多万文字,2000多张图片,以及近千分钟的音视频资料,容量2G的资源库光盘以及一本将领名录图书。
回顾这部重大出版题材的编辑制作过程,耗时长,流程多,对于青年编辑团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编辑这个选题的过程,就是锤炼意志、不懈进取的过程,细细品读每一段史料,认真分析逻辑顺序,深入思考八路军精神,无时无刻不被将领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结所感动。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希望通过《烽火中坚——八路军抗战将领》这样一部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国人打上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
印刷复制奖
《中华弓马剑槊图说》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任鸿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新要求、新工艺,才能做出好产品。多年来,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把“提高标准、提升能力、争创一流”作为印制标准,在印制《中华弓马剑槊图说》时,我们及时整理出版社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印刷工艺,制定作业指导书,以高于国家标准的执行标准做好印制工作。
该书装订方式为裸脊精装,壳面为护封烫金、压凹,内文为四色印刷,图片色彩要求鲜艳稳重,图网多处接图,接图精准。我们精心准备好各项印前工作,对文件参数反复确认。拼版时,针对裸脊精装去掉了书脊上折标字、折标块,使裸书脊更加整洁漂亮,而且针对性地在版面外围加注了书名、代别等标志;对折手方式、成品尺寸、工艺要求、版心位置、页码套合进行了检查,折好蓝纸样后精心与清样进行了逐页比对,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内文多处接图比较特殊,校对人员认真比对;内文采用龙口纯质纸,纸面相对粗糙,内文挂网方式采用175线,使产品印刷时既能相对细腻,色彩还原好,又能使暗部层次不糊不脏,同时,采用了色彩管理反补偿曲线,使印前制版数据做到规范合理;晒版时调整显影时间温度,严格按规范出版,出版后进行了印版检查,并使用测量仪对印版逐块测量网点,使印版质量得到保证,为印刷精品打好基础。
印刷时,我们对设备进行调试,对原稿进行分析,制定具体印刷质量标准,调整印刷色序,做好密度检测和记录,严格把数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墨色一致。特别是在印刷过程中,为了再现中国古代武术的精粹,提高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我们及时请来美编讲解专业色彩知识。在两百余幅手绘步战图和骑战图印刷上,与美编多次交流、面对面沟通,在套印上、色彩上、层次上不厌其烦,多次调试,直到达到满意效果。
装订经过了折页、配页、锁线、浆背、裁切、上壳、裹护封、塑封等工艺。书壳分为前壳和后壳,壳面用纸有纹路,保证纹路不歪、不斜,糊壳后采取了另加压平的方法,保证了书壳平整、无空泡;书壳烫金、压凹,采用先进电雕铜板工艺,确保文字图案清晰和光泽度;折页专人专机生产,确保多处对接版准确无误;三面裁切严格按照成品质量要求生产,严把尺寸关,为飘口一致打好基础;护封压痕后保证了成品竖直、方正、棱角分明。
多年来,山西人印公司坚持“不断改善质量环境,全员追求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如今荣誉的取得就是今后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们将再接再厉,在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领导下,再立新功。
图书提名奖
《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下)(精)》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石昌渝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石昌渝先生是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的专家。2018年夏末,当我接到社里的任务,让我责编石昌渝先生的著作——《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时候,心里既感到诚惶诚恐,又感到无比荣幸。
在联系石昌渝先生取得稿件后,我很快进行了审稿。通过审稿,我对书稿有了一定的认识。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专著,总体框架以时代为经,以小说类型流派为纬。以时代为经是任何历史叙述的基本逻辑,但以小说类型流派为纬,这就避免了作家作品的简单编排,从而使小说史叙述真正成了小说文体自身演进的历史。作家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小说类型流派中的一分子。唯其如此,中国古代繁复的小说创作现象才成为一部前后连贯的、因果关系明晰的、可感的历史存在。
本书主要包括一个导论和十编内容。从秦汉志怪讲起,至清末小说转型结束,完整地论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演变,精当地评价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类型和特点,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书中关于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历程及其内外部原因的叙述与分析,多有与以往同类著作不同,论述更为深入明晰、切合实际,从而使所描述的中国小说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本书见解精辟,取材详实,分析精当,结构严谨,脉络清楚,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编校过程中,我与石昌渝先生保持着良好沟通,石先生对于我反馈的问题总是及时予以回复,他的女儿石雷女士对于稿件的审定也起了关键作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上,王春声老师付出了很大心血,使这本书完美呈现出典雅大方的设计风格。它的出版问世,必将推进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和编撰,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图书出版后,果然如之前预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自发为该书写了书评,许多高校、图书馆将其列为馆藏图书。
2021年6月11日,朋友突然发来微信,告诉我《中国小说发展史》入选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并向我表示祝贺。看到消息,我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喜,反倒觉得该书获这个奖是理所当然的,毫不令人意外。
而后,我的目光转向窗外。窗外,阳光明媚,安静如昨。此刻,我很欣慰,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幸运的。
图书提名奖
《五台山文化遗产丛书·塑像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作者:崔元和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纸质出版物作为二维平面媒体,对三维立体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多维景观遗产的呈现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数字化和全媒体出版对传统纸媒的冲击,针对文化遗产这样涉及面广、表现直观的选题,纸质出版物如何取得突破,一直是当下中国出版界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的《五台山文化遗产》丛书打破了纸质出版物对文化遗产类选题“只能做画册”的简单重复开发,真正向内发力,做出了平面媒体“不平面”的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文化遗产类图书出版的新范式。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在搜集和汇存大量历史文化典籍、史料的基础上,对有关文化遗存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学术梳理研究。同时,又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设备,对五台山的建筑、塑像、壁画、碑刻及题记等古代遗存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图像、数据采集和保存,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纸质图书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信息的潜能方面,做了积极且有成效的探索。
该丛书计划出版4卷,包括《塑像卷》《壁画卷》《建筑卷》和《景观卷》。现已与读者见面的,是其中的《塑像卷》6册和《壁画卷》5册。与通常所见文物资源类或旅游画册类图书有所不同,该书所收存的文化遗产信息更为立体、多面,几乎囊括了五台山寺院有关文化遗产信息的各个方面。诸如:有关寺院遗存现状的文字记述及总体平面图;有关寺院在史志、碑刻、题记及其它文献中的重要记录文字,以及这些重要记录的梳理及释义;现存有关塑像、壁画制作年代、产生背景、历史传承、遗存现状及其题材内容、样式风格的辨析和解读;历史上存在过但现已湮灭的寺院、殿宇、塑像、壁画等的史料勾稽及状况还原;有关重要塑像、壁画等文化遗存实体的正面、侧面及重要局部、细节的高清照片,以及部分重要遗存实体的高精度线描图;有关重要文化遗产实体的二维或三维尺寸、制作年代、使用材质、遗存地点,及其遗存位置图或遗存结构图;同一寺院所有同类文化遗存实体的重要信息汇总;所收重要文化遗存的图版说明文字等。
该书通过基础文物信息的采集、历史文献信息的梳理及高清图片、图表与多维空间感的叙述呈现,一方面克服了图、表形象有余延展性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使语言描述的时空延展性得到释放,将文字与图、表的呈现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与其说《五台山文化遗产》丛书是一套全面反映五台山文化遗产历史与现状的资料全集,不如将《五台山文化遗产》丛书理解为一个运用历史文献资料、高清图片线图、科学图表数据,通过多维叙事重构的五台山“全息”模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成果甚至是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企及的。
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提名奖
书名:《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
出版单位: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责任编辑:董晓宁
2020年,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甫一进入有声书赛道,就丢出“王炸”,打造了《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把春秋社在有声书领域的声望迅速建立起来。
《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有声书项目是春秋社目前最大的听书项目,精选了刘慈欣的11篇经典短篇作品,其中,《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朝闻道》《诗云》等7篇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超新星纪元》《全频道阻塞干扰》两篇已有影视制作计划。产品本身便是“最璀璨的银河”。
截至2021年6月,《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播放量达288万次,订阅人数超过8万人,收听热度一直处于喜马拉雅科幻文学榜前列,创造了喜马拉雅上的一个收听“新高峰”。
一部优秀的文字作品变成音频作品需要经过5个关键环节,即签约版权、文本校对、选择演播、有声化编辑和产品营销。
2020年春秋社取得了刘慈欣11篇短篇小说的有声书版权。获得版权后,社里组织编辑第一时间进入确定文本环节。在对市面上流行的刘慈欣老师作品的多个版本文本进行了相互比照后,编辑人员修改了一些知识性错误,把《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的文字作品校对成了最准确的版本。
文字确定之后,项目团队邀请到国内知名演员于和伟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副主任王明军担任演播者。他们层次丰富、特色鲜明、情感充沛的声音,配上刘慈欣的大家文笔,充分展现了科幻文学的理性与厚重。
在有声书的制作过程中,有声书编辑的作用不可或缺。由于科幻作品的结构比较宏大,听懂作品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为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编辑在有声书中的关键情节增加了很多背景音效,以便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春秋社编辑人员逐字逐句进行试听,指出问题并请播音员进行重录。录制完成后进行的三审三校,从各方面保证这部有声书的质量。
在音频审核过程,春秋社提前与喜马拉雅制定了运营推广方案,双方拿出优质资源,统一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保证优质内容获得最大的流量支持。经过4个月的紧张录制,25万字的文字原著成功转化为总80集约1200分钟的音频文件,由喜马拉雅独家上线发行。
《流浪地球——刘慈欣经典作品集》有声书在喜玛拉雅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很多听众在评论区分享了他们收听后的感受。一个视力障碍人士说:“刘慈欣老师的作品我都会反复去听,有声书让作品能够在我的耳蜗里演电影。”这个评论让人动容,让人相信好的文字是可以通过声音直抵人心的。
装帧设计提名奖
《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唐五代木构建筑实例》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籍,它既是一本非常全面地研究中国唐五代传统木构建筑的书,内容有详尽的断代记载、史料分析,又有很强的木构建筑的专业性阐释,极具专业学术价值。同时,它还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典藏性。这部书的文稿长达28万余字,并附有470余幅图片,160多幅建筑专业制图,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大部头。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应该从一个较高的认识层面去理解、去认知。对它的创意设计本身就是整体图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建立在整体图书内容、思想上的浑然一体的表达。
该书设计突出学术性、珍贵性和经典性,整体设计分外函套、精装书、手杖别册三部分,形式结构采用现代设计。函套的设计在不失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把原有概念解构重组。材料上选择“大地特种纸”,因其独特的表面肌理和色调,与书中的建筑内容统一、协调、匹配,彰显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引导读者在第一视觉阶段,对图书内容产生“特殊的感知”,树立较好的图书形象。
精装书的封面结构采用“露脊”装钉形式,与图书“木构建筑”核心内容契合,封面表面材料选用东方文化气息较浓的手工纸,采用烫印、起凸工艺,使书籍的传统文化气质得以突出展现,也重点表达图书设计表里合一的创作理念,使图书内涵再次得到有效传达。
由于图书内容庞大和丰富,因此对它的内文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表现内容独特性和版式唯一性时,重点强调了当代书籍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是明晰书籍内容和条目,满足人性化阅读需求。比如:正文的字体、字形的考究,图注字体和字色的区别,以及整体篇章用大面积留白来表达建筑中的空间、虚实的变化。同时,还为图书特别设计了可珍藏的、非常珍贵的唐五代木构建筑图长卷。图书的别册手杖本采用了与整体图书相一致的设计风格,无论是构成元素,还是运用材料、制作工艺均与函套、图书统一设计。同时,还融入很多现代设计理念,让读者将阅读、查阅、感受、心得融于一体,比如:人性化展示图书的重点内容,将经典古建筑图样与文字相结合,留存大量空白与阅读者进行互动,使读者真正领略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智慧。
该书整体装帧创意的初心是传达书籍内容的史学价值和专业内涵,突出体现东方传统建筑文化的独到气息,用现代设计语汇阐述对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责编:肖歌)(本文原载于:晋书房公众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