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在质量认证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2021年05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1月出版《质量认证背景下的幼儿园自我评价——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行动经验》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了在质量认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具体包括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应该做哪些准备、教育质量提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园长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如何提高专业素养等内容。

《质量认证背景下的幼儿园自我评价——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行动经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美]雷切尔·罗伯森(Rachel,Robertson),[美]米莉安·德莱斯勒(Miriam,Dressler)
译者:刘昊,陈敏倩,张冬霞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大力重视,我国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于是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在“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中,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在2021年重点工作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3月18日,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评价指南》的有关情况。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在介绍《评价指南》的主要内容时提出,《评价指南》要求在实施工作中要注重优化评价方式方法,要“注重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既要开展常态化的自我评价,又要构建外部评价体系。特别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评价指南》的颁布,尤其是这些重点内容、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通过这些来引导学校,要不断地对标对表,及时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指南还在研究当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大抵是相通的。《评价指南》中提出的关于义务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等,对做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此,《质量认证背景下的幼儿园自我评价——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行动经验》一书值得阅读,因为在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上,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首先,从质量评价到质量提升存在一定的路径。如果大家只研究外部评价,那么就等同于把这些路径装进了一个“黑箱”里,探寻不到幼儿园质量提升的真正方式;其次,打开这一“黑箱”的关键在于深入幼儿园内部、站在实践者的“局内人”立场上,将幼儿园视为评价的主体而非客体,去探索自我评价的机制和规律。

精彩抢鲜看

近些年,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幼儿园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采取一定的奖惩或扶助措施,是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这种方式,制定了相近的政策和制度。美国可以算是最早的探索者之一。自21世纪初,美国各州政府开始建立“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由州政府实施对各类幼教机构的评级,评级的结果与后续的资金奖励挂钩。目前,美国已经有四十多个州建立了评级系统,参与评级的幼教机构超过了11万所。此外,美国很多民间专业组织也围绕评价开展了一系列服务。通过认证的幼教机构往往享有更高的声誉,在招生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然而,谈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仅去参与评价或通过认证绝不是全部。正如一则西方谚语所说,“称一头猪并不能让它变胖”。接受外部评价给一所幼儿园带来的是声誉或资金激励,以及让幼儿园获得对自身质量状况的客观认识、对存在问题的诊断。这些可能会成为激励幼儿园提升自身质量的动力、意识,并提供客观的起点。但是,再完备、再精致的外部评价也不可能自动带来质量提升。从质量评价到质量提升存在一定的路径。如果我们只研究外部评价,那么就等同于把这些路径装进了一个“黑箱”里,探寻不到幼儿园质量提升的真正方式。

打开这一“黑箱”的关键在于深入幼儿园内部、站在实践者的“局内人”立场上,将幼儿园视为评价的主体而非客体,去探索自我评价的机制和规律。

图片

所谓自我评价,按照该领域研究的先驱之一范·佩特赫姆(Van Petegem)的界定,是“主要由学校发起,在学校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出于做出决策、实施变革的目的,认真选择参与者、系统地描述和评价学校运行状况的过程”。自我评价是与外部评价共生的一对矛盾体,自我评价这一概念在欧洲的诞生源于各国学校在政府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的压力下形成的一股反作用力。随着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呼声越来越强,一些国家的政府开始把管理权力向学校下放,由此以学校为主体实施的评价逐渐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视。

国外学者基里亚基德斯(Kyriakides)和坎贝尔(Campbell)曾经总结过这对矛盾体共生的形态。第一,平行模式,即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时进行,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序列模式,即先后进行,如先进行自我评价,外部评价时参考自评的结果,这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我国开展督导或等级评定之前,会让幼儿园先进行自我评价。第三,合作模式,外部评价者和学校共同决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达成视域融合并合作实施,从而得到更为统整的评价结果。

在本书中,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价时采用的标准是基于外部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实施的程序和方法也大多参照了第三方评价要求。因此如果按照上述三种模式来看,它基本属于第二种。本书原版书名叫作“ProveIt”,直译过来是“向别人证明你优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它所讨论的自我评价,是作为迎接外部评价的准备阶段,“副产品”的意味十分明显。

基里亚基德斯和坎贝尔认为,无论是平行模式还是序列模式,它们都不能充分地彰显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和个性化,不能充分地体现出自我评价的价值,因此最终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合作模式。不过,在各国越来越强调自上而下考评的背景下,他们的这一愿景更像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让幼儿园和政府平起平坐地商讨评价标准,共同开展评价,似乎有些难以想象。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自我评价并不是完全依附于外部评价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存在。它与外部评价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差异。第一,在评价目的上,外部评价往往充当监管、考评或激励的依据,属于终结性评价,具有“高利害”性。自我评价并不是为了配合某种外部的激励,而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内部保教质量提升的需求,是“低利害”的,更多地具有形成性评价的特征。第二,评价的目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评价秉持的价值追求不同。“高利害”的外部评价追求的是权威性和外部公平,这些价值主要存在于评价主体之于评价对象的外部关系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自我评价则须重点关注幼儿园内部,追求的价值寓于组织氛围和教育成效提升中,是向内的价值。第三,在评价内容上,外部评价仅考察少数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关键因素,往往借此对幼儿园整体质量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自我评价为了指导幼儿园开展全面的质量诊断和提升,需要采用尽可能全面、细致的指标,为幼儿园指明各项工作的方向和方法。第四,在评价方法上,外部评价一般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和程序,采用非参与式的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结果通常借用数字的方式呈现。自我评价不排除参与式的信息采集,允许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互动中逐步达成相互之间的深入理解。记录和分析的方式是灵活的,不仅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也可以以文本、图示、影音资料、档案袋等多种方式呈现,并采用质性的方法加以分析。

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幼儿园不应全然照搬外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应当基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采用更加个性化、灵活的方式。

(责编:肖歌)


(本文原载于:教育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