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华章同人策划出品的长篇小说《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讲述北漂医生刘铮亮,因做飞刀手术出了问题被医院辞退,回到家乡东北小城,被安排到医院急诊科。在这里,他通过一次次忧乐交加的医疗诊断,实践了用很少的钱看好病的初衷,也传递了人生需要次优解的生活哲学。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作者:刘三叔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书中讲述,故事主人公刘铮亮回到家乡东北小城后,在这个生活节奏缓慢、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又暗流涌动的小城,每个人似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他们见证过这个城市的辉煌,也品尝着它的没落带来的苦果,但是都没有原地踏步。这让起初格格不入的刘铮亮逐渐融入其中。
小说告诉我们,有些方法可以救命,少花钱也可以治病;没有一劳永逸的医术,只有一直不肯放弃的人心。它用十余个真实病例,通俗直白地讲述手术知识,专业术语人人能看懂,让普通人学到医疗常识,让专业医生看到新思路。因为书中涉及众多热门医疗话题,有利于读者深度思考热门话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不再被假消息、表面问题迷惑。
作者刘三叔,辽宁抚顺人。医生经纪人,编剧。曾担任互联网知识付费策划人,活跃于知乎等平台,并策划了《金钱有术》《匿名区》等一系列畅销书。多年来,他一直想创作一部真正反映东北小人物喜怒哀乐的作品。在《飞刀》中,他以幽默生动的笔触,书写了有点世俗有点轴的医生刘铮亮,看惯生死也琢磨透生死的殡葬头子艾三,金镶玉似的典型东北姑娘艾辰。一样的东北方言,在他笔下显示出“让你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的奇妙味道。
故事一开始,讲述了主人公刘铮亮被辞退的原因。刘铮亮高考的时候从东北一个小城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后来又深造,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医院工作。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叫陈阿南,高考考入省内的医学院,毕业后在当地中心医院当大夫。陈阿南所在的医院,有一个患者,需要做脑动脉瘤手术。小地方医院大夫,不敢下刀,他就打电话给刘铮亮,想请刘铮亮来做一台手术,手术费五万块钱,手术成功了,家属还有红包打赏。
刘铮亮跟陈阿南是这么分工的:陈阿南负责在抚城找到合适的患者,那种家里还算有些钱,但是又没什么能耐可以到中国最好的医院排上队的。他招徕到客,再谈一个价,当然他从来不白干活,佣金抽多少他从来没告诉过刘铮亮,刘铮亮也不多问,反正手术费有就成了。这在医生行,有一个名词:飞刀。
刘铮亮在北京大医院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八千,他自己觉得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就回到抚城。他和陈阿南一起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反复的沟通,讨价还价,最后做了手术,但却失败了,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家属到抚城中心医院和刘铮亮工作的北京医院告状,最后,陈阿南和刘铮亮都被辞退。
书中介绍了刘铮亮回到家乡东北小城后的感受。东北早已经不是窝棚、马拉爬犁、狗皮帽子的东北了,也不是扳手、车床、炼钢工人的东北了。水泥森林,玻璃灌木,柏油马路上跑着的是奔驰、宝马、英菲尼迪,办公室里都是笔记本电脑。
东北人爱面子,而且东北人天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力优越感,就是自己哪怕要学历没学历、要经验没经验,但是有眼光,看啥都准。
书中也讲述了刘铮亮看到的医疗行业的反差。书中介绍,七院门口这帮人能活得比医生还滋润。望花区药匣子从调味料批发市场采购采购,拼凑出来一味药,九百块钱;刘铮亮在公立医院做一床手术才三百块钱绩效。望花区药匣子大到癌症,小到皮肤病,啥病都能整,原材料都简单;刘铮亮念了二十四年书,就挣人家一个零头。
该书是一部犯错医生的逆袭记,也是一幕幕普通东北人的生活悲喜剧,通过一次次忧乐交加的医疗诊断,主人公实践了用很少的钱看好病的初衷,也传递了人生需要次优解的生活哲学。
我们常说大城市看病贵、看病难,那你了解三四线甚至更小的城市是怎么看病的吗?这本书给你看小城医生的逆袭以及他的生活哲学。该小说已经被业内头部影视公司定为2021年度医疗大剧,剧本改编中。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