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编辑带着作者和插画师考察采风,明天出版社这本精品图画书历时两年有余匠心打磨

作者:刘瑞丽   2022年10月1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明天出版社长久以来奉行的核心理念就是“做精品书”。在原创图画书系列“我的山野中国”里,《一双大鞋》讲述了一个关于东北山民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启迪孩子成长的故事。它以质朴温厚的图文叙事述说乌拉鞋的奥秘和乌拉草的珍贵,传达出乡土中国生存智慧的深厚意蕴。为了完成这个温暖的故事,明天出版社安排了一次作家、画家的采风活动,给本书的创作者们带来深刻的体悟,并将其融入图画书的创作中。

《一双大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作者:薛涛/文 朱成梁/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一双大鞋》极富东北地域风情,作者薛涛以纯真的儿童视角和诙谐幽默的笔调,讲述小主人公去长白山的荒地屯看望姑父的经历。姑父是一个手艺娴熟的制鞋匠,可是他做的鞋子却都没有尺码。这是为什么呢?大鞋里藏着什么秘密?怀着好奇之心,小主人公踏上惊心动魄的探秘历程……

本书将蕴藏在鞋匠老姑父手中那一双双乌拉鞋里的乡土智慧、人伦温情、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腻、精准的艺术化“还原”。书页翻动间,林海雪原的苍茫之美与倔强生命的强悍之美融为一体,引导小读者感受中国记忆里的雪乡童年,体认山野劳动人民坚强的品格与朴素的生命智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扎根大地、向上成长的定力与勇气,拥有更加丰厚、自洽与睿智的心灵。

《一双大鞋》作者 薛涛

《一双大鞋》绘者 朱成梁

当作家听到“山野”“山民”时,讲述故事的灵感一跃而出

大自然能够给予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长力量,但是今天,城市中的孩子普遍远离自然,与质朴的劳动生活距离比较遥远。作为一名图画书编辑,《一双大鞋》的责任编辑李宝华非常欣赏日本绘本大师安野光雅创作的有关自然风物的作品,其中既呈现了美好的自然风光,也有故乡风物人情的艺术传达。她一直很想做一套这样的原创图画书系列,让孩子在阅读中不仅能领略自然之美,同时能够领悟生活之美,获取更多的精神启示。

进入后疫情时代,每每看到孩子们假期不得不“宅”在家里,作为一名童书编辑,她总在想,自己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呢?思来想去,她萌生了做一套聚焦山野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套系的想法,在孩子们难以远行的日子里,希望这套图画书可以让他们看见那些生活中看不见的风景和故事,在山野中国里收获一份成长的精神馈赠。

在策划这个选题之初,编辑就想到了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儿童文学作家薛涛,认为“我的山野中国”系列里应该有一本他写的故事。写作数十年,薛涛对词语的反应非但没有迟钝,反而与日俱增地敏感,在2019年他和编辑聊到此事时,“山野”这个词刚从编辑的嘴里说出,便仿佛在他“眼前的桌子上跳起来,窗外那条昏暗的街瞬间就亮堂了”,他跃跃欲试。再听到“山民”这个词,薛涛的脑子里立刻闪出一个画面,画面的主角是家住吉林荒地的大姑父,他正安静地坐在屋子里缝制乌拉鞋,窗外是连绵的山脉,山上被白雪覆盖,整条山脉也安静下来……

在我的印象里,东北的山民就是这个样子:会一点手艺,这手艺也是营生,动动手就能贴补家用;专注、寡言,默默地忙活着手头的活计……他们大多凭借自我领悟拥有某种智慧,也靠着这些智慧隐匿深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薛涛的创作灵感跟着“山民”这个词一齐跳出来,他真想掏出纸笔立刻动手。

东北人从小肯定常听人说这句话,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和貂皮是大家都知道的宝贝,可是乌拉草这种荒野上遍地都是的草有什么宝贵之处?在《一双大鞋》中,薛涛用温暖的笔触将答案娓娓道来。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我”在一年的寒冬之季,陪着奶奶去姑父家里串门走亲戚。姑父住在荒地里,那个屯子很远,藏在皑皑白雪的长白山深处。他是一个鞋匠,还会做木工活、打铁、修剪果树,屯子里的人都夸姑父是一个聪明人。可是,年幼的“我”却看出了姑父做鞋子的问题,他做的鞋子每一双都是那么大,连尺码都没有,这样的鞋子哪里会有人买呢?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鞋竟然一双双地卖出去了,这激起了“我”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有一天,一位护林员买走了一双大鞋,“我”决定悄悄跟在他身后,看看他会不会走着走着就把大鞋走丢了。护林员把甸子上又细又软的枯草塞进新买的大鞋里,穿上鞋走远了。在林海雪原里,“我”迷失了方向,掉进了废弃的捕兽陷阱里。姑父赶来救出了“我”,背“我”回家。“我”趴在姑父的肩膀上,正好看见一双大鞋踩在雪地上。“我”感觉到那乌拉鞋像是大船,自己坐在大船上。这时,姑父告诉了“我”关于乌拉鞋与乌拉草的奥秘……

生命刚强的鸿雁,和“以不变应万变”的乌拉鞋

著名插画家朱成梁表示,第一次读《一双大鞋》这个故事,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朱成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而故事的背景是东北苍茫的林海雪原,这种南北地域的差异激发了他的创作想法。故事里东北的深山、东北的大雪、东北的大鞋子、东北的汉子,都是他很想画一画的,他期待在图画书的世界里遇到他们,也想让现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遇到他们。不过对一个画家来说,描绘没见过的东西肯定会存在一些挑战,为此,明天出版社特地安排了一次画家实地考察采风活动,并请作者薛涛在这次采风中全程陪同,做大家的向导。

朱成梁第一次见到乌拉鞋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的造型、结构、材质、乌拉草的本色和质感吸引住了。他感到,这就是自然的本色。用乌拉草的色调来画这本图画书的念头,一下子从他脑中冒了出来。他还给这种非常质朴自然,又有年代感的色调取了个名字,就叫“乌拉调”。一直以来朱成梁更喜欢用丰富的色彩,来营造视觉的冲击,但是这次他讲故事的手法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觉得“乌拉调”和《一双大鞋》故事的味道更吻合,朴实无华,却又浸润着饱满的历史感和自然智慧。此外,朱成梁画的雪也很有表现力,著名绘本研究学者朱自强在书评《寻常而珍贵的“乌拉草”》里表示,“他用灰蓝色调来衬托雪的洁净,呈现林海雪原中银装素裹的壮美景象,让我对消失在东北雪乡里的童年眷恋不已。”

在采风期间,朱成梁一路走,一路拍,相机被“喂”得饱饱的。除了目睹乌拉鞋,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鸿雁越冬的栖息地——沈阳的浑河见到了鸿雁。河边的鸿雁会主动过来觅食,这与羞涩的天鹅完全不同,朱成梁一边喂它们面包,一边抚摸它们的羽毛。鸿雁的羽毛棕色、黑色、白色相间,朱成梁忍不住感慨,“那是艺术品,非常入画,难怪我国古代有那么多描绘鸿雁的佳作。坐在薛涛的吉普车里,听着《鸿雁》的歌曲,看着天空中飞过的鸿雁,那种辽阔高远的感觉真是让人沉醉。”在《一双大鞋》里,朱成梁也画了好几只形态各异的鸿雁,它们落在长满乌拉草的草甸子上,在天寒地冻的北国严冬照样怡然自得,亦刚亦柔地展现了生命的刚强,可以看作东北山民的隐喻意象。

采风期间,大家去了一家别有洞天的馅饼店,里边摆着老板从四乡收集来的老家具、老物件、老工具,在这里朱成梁和乌拉鞋、牛车用的器具等民间的老物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朱成梁表示,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无用的东西,经过岁月的打磨,更像是饱经风霜的艺术品,也像是智慧又低调的老者。它们给孩子讲的故事,平实却又不乏趣味,而且耐人寻味。就像《一双大鞋》所讲的乌拉鞋的故事,它不仅让孩子了解这种鞋子的有趣,而且传达给孩子前辈们的智慧。“东北山民在物质生活不那么丰盛的年代,以不变应万变,用乌拉草的多少来调节鞋子与脚的松紧,而不是做各种尺码的鞋子来适应脚的大小。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好了,乌拉鞋只有在博物馆里能看到,但是它身上所承载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神,仍然值得传承。”朱成梁说。

已经没人穿的乌拉鞋对我们来说仍有“大用”

薛涛在他的创作谈《一个词与一个故事》中透露,《一双大鞋》里太阳屯、月亮屯、荒地等地名都是真的,他本人就在这些地方出生,并度过童年、少年时代。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薛涛确实有五个姑父,最后一个姑父前年去世。“一个月前,我们还在梦里遇见了,他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五个姑父的背影陆续消失,他们也把我的少年时代带走了。我想在这个故事里和他们重逢。”于是,在《一双大鞋》的情节里面,其他四个姑父也都得到安排,也因为薛涛对姑父们深藏感情,即便写一个简单的故事也不忍心冷落任何一个姑父。对待他们,薛涛尽量做到周到圆满。

土地给了薛涛生命,也滋养了他的文学生命。在薛涛笔下,鞋匠、木匠、猎人、驯鹰人、敲钟人、巡道工、护林员、电影放映员……他们同时又是薛涛的父母亲、亲戚、亲戚的亲戚、邻居、旅途中的过客……“他们一直在我的身边,或者在我的记忆里。”薛涛在采访中说,他们说话的腔调影响了自己说话的腔调,也影响了他写出的文字的腔调。没有他们,他无法成为一个写作的人。薛涛匍匐于东北的黑土地上,执着地关注和挖掘那里的人和故事。那些人和故事,不断带给他新的精神启示。就像这个故事中的鞋匠姑父,他告诉薛涛,一个作家要有开阔的胸襟,装得下一座山、一条河,它们都是创作的源泉。他也告诉读者,这片滋养人间草木的山野不仅藏着生存智慧,也孕育着博大、丰盈、温暖的心灵。

乌拉鞋虽然在生活中看似已经“无用”,但它所承载的东西仍有“大用”。“我的姑父告诉我,一双足够大的鞋,可以装下所有的脚,可以走很长的路。这是一个山民的智慧。他坐在院子里,安静地缝制一双大鞋,默默地与对面的山脉对话,与山坡上的草木对话,与头顶飞过的雁阵对话。他好像告诉我,坐下来,安静下来,你脚下的一只蚂蚁也值得打量一整天呢!这是山民的睿智,他们懂得怎样跟环境达成和解与和谐,最终完成自我的和解与和谐。这样的生命,才是有质量的生命。”薛涛谈到,通过创作《一双大鞋》,他愿今天的孩子们,不仅能享受到富足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拥有精神的富足,开启有质量的人生旅程。

《一双大鞋》讲述了一个关于雪乡童年的故事,文图合成后,它更像是一本图画书里的乡土风物志,述说着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当编辑一遍遍翻看它的时候,惊喜与感动远远超越了初期策划时的预设,内心充溢着一种满满的幸福感。编辑表示,一双没有尺码的乌拉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哪怕是年轻的东北人来说,它都是相对陌生和遥远的。“可能很多年以后,人们已经不知道乌拉鞋是什么了。但我觉得,或许在被遗忘之前,我们还可以为它做点什么,哪怕只是给孩子讲述一个故事。乌拉鞋像所有老物件一样,它的身上承载着岁月深处的人情与智慧,承载着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文化基因。”

在这本图画书里,我们跟随故事中的小主人公走进林海雪原,揭开乌拉鞋没有尺码的奥秘,这其中不仅有探秘的乐趣,更蕴含着成长的领悟和文化上的寻根。希望这本图画书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超出自己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更辽阔的远方,并让这种“看到”融入孩子的精神成长中,以一颗包容、勤劳与睿智的心,在人生旅程中探寻幸福的方向。

(本文除了参考明天出版社提供的《图画书里的雪乡童年——<一双大鞋>创作背后的故事》等资料外,还参考朱自强的书评《寻常而珍贵的“乌拉草”》,薛涛的创作谈《一个词与一个故事》)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