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成立64年,出版图书10000种,他们是如何坚守品牌的?

作者:刘瑞丽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上半年疫情来袭,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受影响不很大的出版社,出书量和线上销售额双双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坚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传统文化的专业出版上,既要坚守品牌,保证质量第一,同时不忘跟上时代,不断创新,保持自己的格调,继续出版代表中国水平的图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1956年成立以来,累计出版图书10000多种。一直以来,它的出版物文化含量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强调内容为王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创新不止,传承精华,为读者和市场输送优质图书和产品。

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出版社的线下销售受到重创,上海古籍出版社如何应对这种窘境?面对编辑转型为“经纪人”的时代变化,他们如何保证品质第一,坚守自己的品牌,又是如何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最后,在当下培训青年编辑成为紧要任务的时刻,出版社又有哪些动作?对此,百道网专访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

出书量和线上销售额双双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上半年疫情肆虐,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工作也没有停摆。从今年2月起,上海古籍出版社开始复工,除了在公司值班的人外,大多数员工在家办公,编辑校对的工作量没有丝毫减少。

今年1月到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总计出版了21种新书;4月全面复工后,一个月后就推出129种新书,这得益于编辑校对人员疫情期间在家办公,一直没有停止出书前的准备工作;在6、7月出书量即达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国内疫情对出版社的最大影响在于线下销售的全面滑坡。

为应对疫情,除传统的营销手段外,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加大网络营销的力度,动用了在B站直播、编辑拍视频投放在网络上等新媒体营销手段。因此到7月为止,出版社的网络销售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5%。

尽管如此,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利润还是有下降。一方面,线下销售本来占出版社总销售额的40%左右,因为疫情,这部分销售受到重创。另一方面,虽然网络销售上涨,但因为营销等活动,有的图书发货从往年最低折扣的6折降到了4折,这也成为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是个传统出版人,还是想强调内容为王。营销活动将图书降价,会导致图书利润越来越低,这对行业健康运转不是好事情。”高克勤提出自己的担忧。

坚守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不含糊

过去在出版行业里,编辑是能够和作者对话、能够提升作品质量的职业,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出版社被看成了书商,编辑则纷纷成为了作者的经纪人。“无论环境怎么变化,至少我这一代人还在岗位上坚守。”高克勤说道。

那么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如何坚守自己的品牌的呢?

首先,上海古籍出版社坚守专业出版方向,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邀请各个学科里最有名望、最前端的作者来做学术工作,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做得更专业。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年出版中的北京大学朱凤翰教授主持整理的简帛系列,上海大学张寅鹏先生主编等《清代诗话全编》,复旦大学郑利华和上海交通大学许建平教授主编的《王世贞全集》等。

“除了传统的文、史、哲文献及其研究领域外,我们还努力将新出土文献、家谱、地方志等板块都做好。”高克勤表示。据他透露,古籍整理方面,在“十四五”规划里,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将出版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整理编纂的《唐五代诗全编》。

除此之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将继续把做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高质量完成。

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坚持创新的学术研究。例如接下来,出版社将出版复旦大学教授、首屈一指的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的文集。

最后,上海古籍出版社把目标放在花大力气做大众读物上。去年,他们重做了经典的学术著作“蓬莱阁”典藏版系列,推出了获“中国好书”称号的《中国古代纪时考》、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梦影红楼》。今年5月,出版社出版了《长恨歌图》,以及《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著,彭树欣 选评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其中,画册《长恨歌图》由日本江户时期狩野山雪绘,是国内首次出版,将《长恨歌》全诗的内容以绘画的方式体现出来,展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构图精巧、笔法灵动。另外,还附有陈尚君结合诗歌对画作的详细解读。

而《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则是继《梁启超修身三书》《梁启超修身演讲录》之后,为了完整体现梁式的修身之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梁式新篇。该书为了完整体现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年轻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启超给儿女的书信、家庭讲学文录、自述和对亲人的怀念等,精心编校,加以导读、注释。

与时俱进,出版各环节360度推陈出新

在坚守传统、延续品牌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兢兢业业,同时出版社也不忘创新。例如,《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已接力出版了半个多世纪,在古籍整理中尽量体现出当代学术特征,并且与时俱进,不断推出修订版本。

在老选题的维护和新选题的发掘上,出版社也非常用心。比如出版了《陈寅恪文集》纪念版。据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启动、至1982年首次出全《陈寅恪文集》,此次影印了80年代的初版,以纪念《陈寅恪文集》出版40周年,纪念陈寅恪先生,纪念为出版《陈寅恪文集》作出重要贡献的陈寅恪学生蒋天枢,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辈们。

《陈寅恪文集·纪念版(精装 全10册) 》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陈寅恪 著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新,比如《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以图说史,开启了建筑研究表达方式的新风气。在装帧设计、版面设计上,同样创新不断,比如潘焰荣设计的《观照——栖居的哲学》摘得2020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铜奖。

《观照:栖居的哲学》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洪卫 著,潘焰荣 设计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据了解,《观照——栖居的哲学》是一本探究中国家具设计未来的专著。作者洪卫研习中国传统家具多年,他注重手造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衔接,探讨中国家具的栖居哲学。“观照”可以说是古与今的观照,也可以说是人与物的观照。该书设计以深咖色为主色调,与家具的木质颜色融为一体。哑金光色的书名映入眼帘,营造出东方语境的审美意趣。图书的编排节奏,纸张材质的变化,给读者以丰富的阅读体验。书中三部分的插页打破了阅读的节奏,使读者得到片刻的停顿与思考,引领读者体会传统老家具的魅力。

高克勤指出,目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创新是面向图书出版全流程的创新。从编写到出版,每本书的内容质量和装帧质量都是出版社的关心重点。现在是数字传媒时代,大家都能够在网上看内容了,那么纸质书的意义是什么呢?高克勤认为,纸质书不仅是一本有内容的书,还是一本可以流传下来的收藏品。也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典藏版。

“古籍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社,我们在坚守的同时努力地与时俱进,不但要做好传承,还要做好传播。而做好传播,就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段和创新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书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高克勤如是说。

以老带新,加强对青年编辑的培训 

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重点项目里包含不少大型项目,例如“十三五”规划中的《清代诗话全编》和《王世贞全集》均达到了上千万字。另外,出版社还将出版北京大学整理的秦简,以及《甲骨文合集》的第三编(第一编的主编为郭沫若)。

出版社的大型项目和重点图书的出版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和推进,这就对编辑的业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出版社如何培养和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也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注重对青年编辑的培训,在培训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开展培训班,另一个是“一对一”地由老带新,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高克勤告诉百道网,给新编辑们开的培训班并不讲大道理,而是请社里的领导、生产部门负责人和老编辑讲务实的编辑工作流程和方法。例如,今年高克勤在培训班给大家讲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历史和传统,总编辑讲出版社的选题方向和范围,老编辑给大家传授如何审稿,校对科长给大家讲校对应该注意的地方,美编室主任讲装帧,出版科长则讲印刷工艺的选择,总编办主任讲选题申报流程,营销部主任讲营销案例,数字编辑部主任讲如何运用数据库,最后人力资源部主任还给大家讲了在出版社如何得到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等切身问题。

除了实用课程外,上海古籍出版社给每个青年编辑按照各自的专业给他们指定一个老编辑作为老师,让老编辑亲自带着他们,给他们的稿子改错。这样的流程有些类似于传统的师傅手工式带徒弟过程,新编辑的学历再高、再师出名门,也都需要这个“拜师”的实践过程。

结语:在战略上,上海古籍出版社依然将国家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等作为重点布局。据了解,今年出版社入选了12个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位列全国同类出版社第一。对此,高克勤表示,上海古籍出版社从未把自己当作一个地方出版社,而是把建成海内外一流的专业出版社作为目标,“我们一直觉得我们的书要能够代表中国的水平。”

 

(责编:肖歌)

作者:刘瑞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