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佘江涛专栏】说不尽的古斯塔夫·马勒:(四)马勒的音乐世界和精神世界

作者:佘江涛   2020年09月02日   来源:佘江涛的江和涛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佘江涛专栏】作为作曲家,马勒生前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只是夏季假期的匆匆产物。而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感情泛滥,结构松弛拖沓,甚至哗众取宠,至多是一个冒牌的、勉强算得上是作曲家的作曲家。百道佘江涛专栏文章来源于“佘江涛的江和涛”,作者佘江涛。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

作为作曲家,马勒生前人们对他毁誉参半。许多人认为他只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只是夏季假期的匆匆产物。为了获得指挥家的声誉和谋求生计,他两头用力,精疲力竭,难免顾此失彼。不少音乐专家进一步认为他的作品感情泛滥,结构松弛拖沓,甚至哗众取宠,至多是一个冒牌的、勉强算得上是作曲家的作曲家。 

同时,他的极少数门生和仰慕者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理夏德·施特劳斯、布鲁诺·瓦尔特、威尔伦·门盖尔贝格、奥托·克莱姆佩莱尔、阿尔班·贝尔格、安东·韦伯恩都对他的作品大力支持和鼓吹。 

20世纪50年代,马勒最忠诚的弟子布鲁诺·瓦尔特也对马勒在音乐史中的地位感到疑虑。到20世纪70年代,马勒的音乐出人意料,风潮突起,真的应验了他是我们时代精神和音乐气质的预言者。专场音乐会难以计数,全套唱片录音和优秀的录音版本层出不穷,皆出于大指挥家和大交响乐团之手。马勒的时代真的降临了。 

最伟大的指挥家伯恩斯坦(他和马勒很像,是杰出的指挥家和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其作品的价值也许也远远没有被发掘)、布莱、海廷克、库布里克、索尔蒂、阿巴多、辛诺波尼对他的作品竭力诠释,捷杰耶夫、夏伊、尼尔森斯、杜达梅尔这些后起之秀,无不以指挥马勒作为自己能力的证明。他的音乐成了上世纪60年代之后指挥家展示指挥艺术的巨大试验场,成为交响乐团、演唱家的竞技场。 

马勒交响乐有四个要素:空间宏大的结构、变幻无穷的配器、突如其来的情感变化和鲜明对比、复杂多端的精神内涵。当这些要素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具有了被不断阐释的巨大潜力。他的交响乐已经被普遍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传统维也纳古典音乐和新时代音乐的桥梁。勋伯格把他视作为一位传统的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位拓荒者。 

他的音乐目标是:展现丰富破碎而变化无常的心,包孕自然万象,从而传达灵魂和宇宙的全部奥秘。他的音乐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最后高峰,耗尽了浪漫主义的所有精神内涵和艺术工具。他奇特新颖、标新立异的音乐语言,动荡不安、神经质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共鸣。 

马勒的音乐虽然成了古典音乐的时尚,但对许多爱好古典音乐的中国听众而言,依然是一种行走在声音和灵魂边缘的音乐。他的音乐本质上是彻底的小众知识分子文化,不可能被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大多数知识分子也会对这种音乐在心底里持有保留态度。去听马勒是因为他已经成了一个时尚符号,去听马勒是一个自我认同和被他人认同的过程和标志而已。 

就音乐表现而言,马勒作品中让人窒息的绵长音乐线条、表现效果丰富的和声、眼花缭乱的音乐色彩,都使他跻身于最杰出的交响乐大师和配器法大师的行列。他经常采取室内乐的手法来处理大型交响乐的音色表现,使音乐织体清澈明亮,避免了因采用大块音响所造成的凝重效果。这种手法后来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马勒的交响乐中,通俗的乐句和深奥的句子双管齐下,错综复杂的转调和明确的调性相辅相成,难以捉摸的复调手法和大胆革新的和声、配器相互交织,使得他的音乐表现毫无俗套,给人巨大的“陌生化”的刺激和震撼。 

马勒扩大了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始创的声乐交响曲的概念,他的第二、三、四、八交响曲以及《大地之歌》中都不同程度采用了人声。同时他的交响曲和他的艺术歌曲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第一交响曲和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第二、三、四交响曲和声乐套曲《青年的魔角之歌》在主题上有直接的联系;第五、六、七交响曲又和声乐套曲《亡儿之歌》在内容上相互渗透。马勒的这三部声乐套曲是他交响乐的“草稿”,他的交响曲则是这三部声乐套曲内涵的延伸和扩展。他的艺术歌曲精雕细琢,且用乐队伴奏,充满交响性,是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之后的又一高峰,为阐释他的交响曲提供了最好的证据。他的声乐作品和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气质完全不同,器乐部分的交响化使艺术歌曲失去了钢琴和人声配合的亲切感和私下感。在交响乐的海洋中,声乐部分成了大海上的航行。 

马勒的交响乐是集大成的熔炉,不仅有维也纳古典音乐优雅、甜美,也有维也纳人不曾有的自怨自艾、悲天悯人的悲观主义气质,更有德国人才有的神秘主义和哲学色彩。他把奥地利的音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和水准。另外,他的音乐对奥地利田园的刻画和山林风光的描绘,辽阔壮美,无人可出其右。

他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解忧杂货铺,除了浪漫主义的所有主题,死亡、命运、悲观主义、感伤主义、生命、大自然、神秘主义、民间传说、理想主义、人类博爱、上帝信仰全在他音乐的熔炉中。甚至奥地利的流行歌曲和维也纳的圆舞曲也融入其中,但都变得感伤起来。 

童年时候兄弟的夭折、中年时候慢性病的纠缠、晚年时候女儿的夭折、自己的心脏疾病,都使马勒难以摆脱浓郁的悲观主义情结。尽管如此,他通过时而爆发无羁、时而隐忍不发的力量,生机勃勃地把死亡的情结提升到从未有过的精神高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音乐的话,那就是对死亡的体验,以及对死亡的各种处置方式——大自然、救赎、自我嘲讽、妥协、抗争。

最后以最肤浅和无聊的方式来概括他的主要作品的内涵,但是可能是一条路径,走进他气象万千的世界。《旅行者之歌》:失恋者的孤独之旅;第一交响曲:青春的生命之歌、反讽之歌;《青年的魔角之歌》:对德国浪漫主义艺术家的世界的回应;第二交响曲:死亡的恐惧和救赎永生;第三交响曲:大自然奇迹的咏叹和沉浸;第四交响曲:清丽明澈下飘动的死亡阴影;《亡儿之歌》:充满感伤的回眸和预言;第五交响曲:死亡与光明的交织;第六交响曲:宿命的悲剧之歌;第七交响曲:音色缤纷世界中放松的歌;第八交响曲:生命、希望和救赎的咏唱;《大地之歌》:自然大美和生命最后时光的安然;第九交响曲: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不可舍弃的爱;第十交响曲(不残的残篇):战胜死亡的决心和希望。 

浪漫主义者和古典艺术的关系是多元的,马勒和勃拉姆斯正好站在对立的两个极端,贝多芬站在中间。马勒对古典艺术一直保持着无限的崇敬和依恋,这种心态一方面使他为自己的某些灵感而震惊,一方面几乎使他多次丧失能力。

马勒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同勃拉姆斯全心全意在爱好和创作上完全认同古典艺术不同,马勒具有敏锐的现代感受力和气质。同贝多芬充满激情和控制的巨大内在张力不同,他人格丰富而未被完全统合到整体当中,汪洋恣肆未被完全约束到形式当中。马勒的音乐特别需要指挥家、交响乐团的二次控制。一般的指挥家和交响乐团很容易在他的音乐世界里迷失和散架。 

他的交响乐难免给人过于庞大、芜杂的感觉,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出于他的亲身感受。每次听完他的音乐,都想穿过爱沙尼亚作曲家Arvo Part的《镜子中的镜子》,把自己简化一下,平静下来。

《世界音乐家传记丛书:弗朗茨·李斯特》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布赖斯·莫里森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责编:肖歌;编助:安安)

作者:佘江涛

来源:佘江涛的江和涛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