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佘江涛专栏】莫扎特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声乐作品之二,完全发自作曲家的内心,没有任何讨好。其内涵过于丰富,所有的语言描述都会苍白无力。莫扎特将《安魂曲》的创作意图告知助手后,撒手人寰,结束了他伟大的一生。百道佘江涛专栏文章来源于“佘江涛的江和涛”,作者佘江涛。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
《莫扎特的另一面》前五篇都涉及莫扎特的器乐作品,这篇文章的真正结尾十二年来我一直没有写,因为涉及到我心目中最伟大的c小调大弥撒曲k427,以及他的d小调安魂曲k626。它们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声乐作品之二,完全发自作曲家的内心,没有任何讨好。其内涵过于丰富,所有的语言描述都会苍白无力。唯一的选择就是反复聆听去洗涤灵魂,让海浪冲洗顽石:放弃自我,敬畏宇宙。k427的Kyrie慈悲经和Credo信经第二段,以及k626的Dies irae震怒之日和Lacrimosa哭泣之日都是初听就夺人心魄的段落。
可以肯定,因为有了它们,莫扎特所有作品的颜色层次一下子变得更加丰厚而饱满,如深秋尽染的层林。k427阴冷的柔绵和k626饱满的力量把莫扎特所有作品整合成一个丰满而整一、明暗交错的精神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疯狂地作曲,但《安魂曲》(k626)的创作却一直被他搁置,莫扎特只是在其他作曲活动的间隙中才写上几段,就在去世前几天(1791年12月4日)他像是预感到了死亡的到来,强打精神又写了几段,并将创作的意图向助手苏斯迈尔(Sussmayr.F.X.)作了交代,12月5日凌晨莫扎特去世。
在伟大的面前,自我已经空心,结尾越短越好。这真暗合了t.s.艾略特《空心人》的名言:世界的结束,不是砰的一响,而是噗的一声。
(责编:肖歌;编助:安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