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网·佘江涛专栏】在莫扎特早期最著名的小调作品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和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中,都带有不可抑制的悲剧色彩,体现了莫扎特精神世界的另一面。百道佘江涛专栏文章来源于“佘江涛的江和涛”,作者佘江涛。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
莫扎特早期最著名的小调作品是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304)和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1777年,莫扎特因与萨尔茨堡大主教不和,便同母亲一起开始了一次巡回旅行演出,目的地是巴黎。莫扎特在巴黎的生活并不成功。他不喜欢“快乐的”巴黎人,总觉得他们并不怎么精通真正的音乐。他们喜欢的是热闹、绚丽,能够引发人们生成具体形象的音乐,而对那些乐思抽象、音乐性太强、织体细腻、情绪内向、触动内心的深层情感音乐没有太多兴趣。他在法国创作了一些委托之作,如木管交响协奏曲(K298b)、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五部钢琴协奏曲,但没有一部取悦了巴黎的听众。他们需要华丽炫耀的法国宫廷音乐,而不是意味深长的德奥音乐。
也许没有任何成功的迹象,莫扎特感到前景暗淡。在加上母亲于1778年7月3日突然去世,黯然神伤的莫扎特用小调写下了这两部充满了强烈戏剧性和悲伤情绪的奏鸣曲,在莫扎特早年光明的天空中布下了两片黑色的浓云,格外令人注目。
图为莫扎特的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扎特(1720-1778)。据推测,她有可能是喝了不干净的水而导致消化系统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研究莫扎特的专家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堂兄弟)认为:A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悲剧性的,而它的姐妹篇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是“抒情性的,其中没有一丝天国的光线,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难以解脱的黑暗”。A小调钢琴奏鸣曲对莫扎特意味着绝望,这种“绝望”在第一乐章快板的第一小节就被沉重地敲击出来。第二乐章尽管歌唱般的开端给人感到它可能是一首如歌的行板,但不久就向狂暴的、接连敲打的音型发展,与第一乐章绝望的情绪靠拢。最后一个乐章以一个令人窒息的走句开启和收尾,在效果上几近疯狂,阴暗的情绪得到了强化。
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是莫扎特同类体裁中惟一的一部小调作品。尽管此作不失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一贯的优雅纯真,但是感情格外的强烈,带有不可抑制的悲凉色彩。通过第一乐章感伤而忧郁的第一主题,小提琴和钢琴直接制造出弥漫在整部作品中压抑的悲凉气氛。这一主题在发展部得到了加强,钢琴声部沉重而急促,小提琴也不时发出凄厉的声响,把呈示部里甘美的气息和明亮的音响完全掩盖了起来。尽管再现部有云开日出之感,但与“漫长”的发展部相比较,刚刚透出阳光实在短暂,还不足以消除消解感伤的氛围。第二乐章虽然以优雅的小步舞曲速度展开,但浓浓的悲情在徐缓的旋律中显得更加沉重,没有任何兴高采烈的踪迹。在三声中部中,小提琴、钢琴断断续续的音型如泣如诉,把忧郁的气氛更为表情化。最后在急促的走句中,这一音型把全曲的悲伤化为一声叹息。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强烈的感情和戏剧化,直接显示了莫扎特在巴黎的失望和失去母亲的痛楚。这部作品似乎命里注定与30年多后贝多芬成熟的钢琴作品在气质上有着亲缘关系。
这两部作品是莫扎特维也纳时期之前创作的作品,如此强烈的忧郁无疑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显得十分特别,但它们确实体现了莫扎特精神世界的另一面。这一面在后来维也纳时期创作的钢琴作品(K396、K397、K457、K475、K511、K540)、D小调弦乐四重奏(K421)、G小调钢琴四重奏(K478)、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和C小调钢琴协奏曲(K491)、G小调弦乐五重奏(K516)、G小调交响曲(K550)中得到了延续和强化,并且更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情和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同时,这些小调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与表达内容难以配套的传统形式。
(责编:肖歌;编助:安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