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朱文秋:转型要从选题资源和作者队伍开始

作者:陈贤 采;凌寒执笔   2020年03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疫情倒逼变革,“以变应变”才能“化危为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朱文秋认为,出版业要根据疫情所改变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及时的响应,要对市场格局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研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选题的质量。融合出版转型实现不易,一步一步走扎实,转型还是要从选题资源、作者队伍和编辑的专业能力开始建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  朱文秋

绘本传情,致敬逆行者

疫情发生后,很多出版社在第一时间出版了疫情防控的相关科普读物,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做了一些调研,决定另辟蹊径。

“如果找不到更为权威的专家,就避让开这个领域。特别是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月24日除夕就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电子版全文。我们对同行的处境感同身受,也十分佩服他们的专业精神,征得湖北科技社的许可,我们出版社官方微信于除夕当天转载,传播了权威信息,扩大了该书的影响。”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朱文秋介绍道。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出版社的一线编辑特别策划了绘本《逆行的天使》。几位编辑选择资料,搭建框架,与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合作,邀请沪上十多位知名画家联手。目前正在紧张的编辑制作过程中。

“我们想借这个绘本,说出亿万人民的心声,赞美医务工作者在危难时刻展现出来的专业水准、职业精神、责任担当和人性光辉,以此铭记他们为中国和世界所作出的贡献。”

此外,同时策划即将出版的还有《方舱记忆:万众一心抗疫情》《抗疫简史》(修订版)和《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与康复25讲》三本书。

以变应变,特殊时期有特别之策

防控时期,实体书店闭店,甚至会有一部分倒闭,物流恢复缓慢,发货受影响,员工复工受影响,社会消费也有一定的萎缩。受这些情况的波及,和其他出版同行一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日常工作和营收都有所冲击。

朱文秋说,这场疫情给社会经济和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出版业要根据疫情所改变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及时的响应,要对市场格局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研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选题的质量。

接着,她介绍了出版社内部疫情防控安排。在这个特殊阶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门成立疫情防控小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保障业务平稳运行。

她表示,疫情防控小组24小时微信和电话值班,建立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台账,落实信息报送机制,

各部门及时更新职工行程动向、健康状况,特别是每天回沪员工情况等动态信息,每日向疫情防控小组报告,由小组按时如实向上级单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报送相关情况。对于假期流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居家隔离。

根据疫情变化,复工的工作方案每周迭代更新,采用弹性工时、轮流到岗、居家办公、网上办公、预约办公、变通考勤管理等方式有序复工、工作研讨改用微信会议等形式,到岗人次逐周增加,既保障工作恢复正常,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服务战“疫”大局。

扎实走好融合出版转型之路

这次疫情,对出版社的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内容储备都是一个考验,很多出版社免费公开数字资源,平常阅读量在一千上下的出版社微信号,这期间达到了10万+甚至更多。在朱文秋看来,这些出版社都是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深度报道还是即时资讯,都是网络媒体占尽优势。大部分出版社的抗疫图书也是通过网络媒体首发的。出版的长处是,有系统性和权威性,短处是,如果融合出版的程度不够高,内容的更新就会存在问题。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更新到第六版了,最早出版的抗疫科普纸质书就面临着更新的难题。很多出版社远未实现像《财新》《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发布机制。”

她指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社在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内容生产方面尤其薄弱。我原来是在教育出版领域工作的,去年转入科技出版领域后,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出版社的使命应该是什么。”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以科普和文献出版为特色的出版社。朱文秋思考的初步心得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使命可以表述为“公平、可靠、便捷”,用英文表达就是equitable,reliable 和 accessible。保障信息公平,是图书馆的使命,作为图书馆下属的出版社,也有责任让读者能够公平地获取信息;“可靠”指内容的权威性,出版社就是要降低读者甄别信息的成本,科技类出版社尤当如此;而“便捷”的概念就注入了融合出版的意蕴,科学知识可以学习、积累,但更需要及时更新,能够即查即得。这个目标,依靠融合出版才能实现。

但是融合出版的转型,既依赖资金的条件,更需要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资源的储备和组织架构的配套,目标很明确,路径很清晰,但是实现不容易。特别是当作者都在各种知识付费媒体或互联网平台开出自己频道的时候,出版社能为作者提供什么样的专业服务,与这些网络平台相比,出版社又能发挥怎样的独特价值?“出版社还是会争取一步一步走扎实,因为内容是基础,转型还是要从选题资源、作者队伍和编辑的专业能力开始建设。”最后,她总结道。

(本文编辑:)

 

作者:陈贤 采;凌寒执笔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