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讲书堂 | 《血液循环:东西方之间的一段发现史》:科学史就是非理性主义的失败史

作者:侯苗苗   2019年04月03日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学习·讲书堂】今天要与你分享的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出版的《血液循环:东西方之间的一段发现史》。本书作者弗朗索瓦·布斯塔尼是法国心血管领域专家,法国-黎巴嫩心脏病协会副秘书长。这本书曾获法语作家协会法国黎巴嫩文学奖,作者通过对心脏病学史的讲述探究影响医学或科学前进的因素,最终认为政治、自由以及理性是影响科学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作者引用加斯东·巴什拉的话,认为“科学史就是非理性主义的失败史”。

《血液循环:东西方之间的一段发现史(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法]弗朗索瓦·布斯塔尼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你好,欢迎来到“百道学习·讲书堂”,我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侯苗苗。

侯苗苗

如同科学发展的历史一样,人类对于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过了数个世纪的探索、前进甚至倒退。在了解它的道路上,古希腊、阿拉伯地区与西方基督教国家三个区域、三种智慧、三种语言、三种历史文化不断交汇。它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这三个“世界”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现代科学的诞生,正是因为阿拉伯人翻译了古希腊的智慧,而南欧人将它进一步丰富并发扬光大。本书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克罗顿的阿尔克迈翁区分了静动脉谈到20世纪最前沿的成果,从古罗马哲学家盖伦谈到17世纪证实血液循环现象的英国人威廉·哈维,回顾了这一段医学发展史,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史,更是文明与思想的发展史。字里行间激发了读者们去思考促进科学进步的条件,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书的最后谈到了心脏病学,这也是人类寿命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代人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向大众普及人体知识,轻松幽默的气氛下,大家认识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些深藏于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构成。现在看来,这是再寻常不过的知识了。然而,在人类最初对人体内构造进行思考的时代,这一切都是如此陌生与费解。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有关血液循环与心脏病学发现的认知过程,亦是一段自古希腊起,经由阿拉伯,再到中世纪欧洲的东西方交流史。

从公元前6世纪克罗托内的阿尔克迈翁到17世纪的威廉·哈维,人类为理解和描述血液循环在人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走过了22个世纪。这一漫长之旅由三条知识链构成:古希腊—罗马之链,阿拉伯—伊斯兰之链和西方基督教之链。尽管有语言空间和地理空间的变化,但其仍是同一种科学,古希腊科学为阿拉伯人所继承和丰富,一变而成为古希腊—阿拉伯科学,最后又进入中世纪的西方世界。

本书宣传照

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到了哈维对血液大循环的发现。如哥本哈根大学的哲学史学家哈拉尔德·霍夫丁氏所说:“在现代科学的建立者之中,哈维是第一流的人物。他之于生理学,如同伽利略之于物理学。他给生理学领域的神秘主义力量以致命一击,证明了血液的运动并非由于自身的力量,也非灵魂的力量,而是由于心脏的收缩,是心脏将血液控制在体内。”

从古希腊开始,经由阿拉伯世界,再到中世纪欧洲,人类对血液循环思考一直随时间延续着。这一旅途并不独属于血液循环理论,它为所有的科学发现所共有。科学的人通过发现真理,阻拦了非理性主义的持续。

血液循环的学说辗转过许多不同的精神空间。它取道于诸多语言江河:希腊语、叙利亚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拉丁语,接着是英语,并途经各种宗教的道路,从古希腊和印度的泛神论教再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神论教。在大谈跨文化交际的今天,此历程不啻为文化对话的一个重要范例。正是由于这一历程才使人类在 2500 年间,拥有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武器——心脏病学,延缓了死亡与疾病的脚步。

为何荣光,为何衰落?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文明,正如西罗马帝国,是如何被剥夺去科学的果实?为何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选择希腊科学及理性教育来开启阿拉伯文明黄金时代?西方的科学思想如何产生?又是为何直到17世纪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才被理解?在大谈跨文化交际的今天,这场有关医学与哲学的历史对话,值得人们耐心思考与品味。

翻阅记录这段东西方交流史的好书《血液循环:东西方之间的一段发现史》,相信你会收获真知与感动。

好了,今天就推荐到这里,欢迎继续收听百道学习更多精彩内容。愿好书与世界同在,成就你我精彩人生。

(本文编辑:绘里)

作者:侯苗苗

来源: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