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俞晓群:王强的书装——书后的故事

作者:俞晓群   2018年10月18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书成之后,一时惊艳。美到何种程度呢?二〇一七年王强去香港参加书展,首次拜访董桥先生,席间王强送上一册真皮版《书蠹牛津消夏记》,董先生反复翻看,然后对坐在身边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林道群先生说:“我的书,也应该做成这个样子吧?”

近年,王强有《书蠹牛津消夏记》《读书毁了我》两部著作上市。书写得好,装帧也引来人们的关注。如果我告诉你,这两本书的封面设计都是王强本人所为,你一定会感到惊奇。

一部《书蠹牛津消夏记》,封面图案是王强提供,效果图是王强亲手绘制。他又请来陆灏的封面题字,陆公子的字最难求,我经手的书,他曾给沈昌文著作题字“师承集”,王强是第二位;陈子善“签名本丛考”是第三位,被放在内页上;此后再无。

这部书的封面采取凸起的工艺,将牛津的一处街市图,清晰地反压在封面上。为什么叫“反压”?因为那些图案采取正反两面制版的工艺,从背面施加压力,将凸起的画面呈现出来。封四印着乔叟的那匹小马,也是由王强亲自选定设计,我们用新技术再现出来。还有书中的照片,都是王强自己拍摄的,他认为,插图也是书稿创作的一部分。当然王强这样做,还有深一层的原因,他的西书收藏神秘莫测,不会让他人翻动,拍照更不行,那只好他自己辛苦了。最重要的是书脊的设计,上面压着标准的五个竹节,竹节间的小画也是王强提供,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再有真皮的选择,那时我们惯用羊皮,手感温润;但王强坚持他的书要用小牛皮,烫金、着色、烫线、熨平,牛皮都能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有了王强的创意,才有了设计师吴光前进一步的操作。书成之后,一时惊艳。美到何种程度呢?二〇一七年王强去香港参加书展,首次拜访董桥先生,席间王强送上一册真皮版《书蠹牛津消夏记》,董先生反复翻看,然后对坐在身边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林道群先生说:“我的书,也应该做成这个样子吧?”我们知道,董先生的书,大都在牛津出版,林道群操作,装帧精美绝伦,多年口碑极好,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日常的口头禅:“看看人家牛津的书装”。如今有王强转述董先生这样一句评价,有一点欣慰,也有惭愧,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每本书都做得那样好。

接着这一部《读书毁了我》,它的普通装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设计,编辑为它起了很好的英文名字,封面构图极富冲击力,大受王强赞赏,称其为典型的西方书装风格。但这只是出版的第一步,接手这个项目的草鷺文化,是一个志在“书业深加工”的文化企业。文景的版本,只是产品的第一波,旨在面向大众读者;后面还有唧唧歪歪的中产与小资等中众呢,再后面还有目光敏锐的收藏家、艺术家等一类小众呢。草鷺文化的指向是与出版社合作分工,在出版普通版的基础上,接着制作特装版,将大中小三个读者群一网打尽。

《读书毁了我》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强 著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所谓特装版,要彻底改变图书的装帧设计、制作材料、营销风格与价格标准,在品质上、格调上、创意上下功夫,走艺术品、收藏品和奢侈品的路径。相对而言,书籍的创意空间很小,正如西方人把书装称为“艺术中的灰姑娘”,想要突破更是难上加难。

好在我们有王强,他是一个道地的书痴,性格上追求独立、完美与洁净,思想中饱含着承继与创意的强烈欲望。我问他《读书毁了我》特装本的设计建议,他再度表现出极为认真的态度,思考很久之后,他给出第一稿的设计方案:用沙黄色的材料为底,远处是海浪,近处是礁石,一位裸体的半卧者,身体健壮,他(她)抬起头,望着远方。书题字表现出海水倒映的感觉。设计师吴光前按照王强的设想,将第一稿设计出来,装成样书征求意见。品评者意见不一,王强也觉得未能尽意表达。

期间我们还请一些设计师参与创意,推荐一些西方经典著作的装帧样式,请王强选择。没想到我们每发给王强一本西方书的书影,他立即指出这是某年某人的设计,现在这本书由谁收藏等等,无需思考,如数家珍。推荐者感叹:“王强对西方经典真是太熟悉了,我真的要跪了。”王强表示:“我喜爱西方的书籍装帧,也支持这一门艺术在中国的的推广,但是我反对简单的移植与模仿,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具有个性的艺术。”

某一天,王强发来消息,他说废掉《读书毁了我》前面那个设计方案吧。他经过重新思考,由一个雕塑的摆件,触发了他的设计灵感:那是一根粗粗的树桩,上面站着一只象征着智慧的猫头鹰,地上站着一只硕大的棕熊,那熊举着手,望着树干的上方。王强告诉设计师吴光前,围绕着这个构图做整体设计,将树桩换成一摞颜色不同的书,再在地上散落几片鸟儿的羽毛。

工艺的细节要求:材料用小牛皮,整幅画以及书题字都要凸起,封四那只草鷺书标也要凸起,书脊依然是标准的五个凸起的竹节,运用烫花工艺,加热使皮革变色,呈现出典雅而含蓄的花色。

有了设计方案,我们开始研究制作工艺,结果还是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替换树桩的那一摞书,五颜六色,运用传统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最后还是采取三D技术,将书的颜色完整地表现出来。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