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胡宝亮:坚持在一线当编辑,源自我的使命感与职业自豪感

作者:胡宝亮   2018年05月3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对普通读者来说,印在版权页的编辑姓名只是一个符号;但对于编辑来说,这是一份使命和自豪。编辑的工作很平凡,联系作者、策划选题、审稿,和所有人一样按部就班、兢兢业业。编辑的工作也很崇高,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需要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编辑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每天都会做些什么?本文是岳麓书社的编辑胡宝亮对自己11年编辑工作的一些总结,从这些简单但温暖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这份工作的平凡,也能窥见其中的崇高。

夏天又来了,我当编辑也有11年了,写点东西总结一下,不断总结经验,人才能更快地进步。

我选择当编辑,是在南开大学读研一时确定的志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书,喜欢阅读,当编辑可以一直跟书打交道;我在读书时,发现了不少书中存在错误,有些还是高校教材里的,心里产生了给书纠错的想法;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较大,我在读研究生时,曾给我的导师、著名社会史学者常建华先生校对过一本待刊书稿(《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的部分引文,经历了校对引文这件事,校对引文的时候,我师兄王洪兵(现任教于中国海洋大学)对我强调,一定要找到确切的书与页码,我认真地执行了他的要求。经历了这次实际操作,我发现了自己可能有当编辑的潜质。

图书编辑的日常工作:联系作者、策划选题,当然更多的是审稿,审查图书中的各种错误,从字词到知识点、引文,再到书的结构、所做的结论,还有书的格调、导向,都要严格审查。审稿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毅力与眼力缺一不可。在日常工作中,编辑要本着对国家的出版事业、对读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地编好每一本书,崇高的使命感与职业自豪感是动力之所在。

我每天早晨6点10分左右起床,洗漱后看会儿稿,然后坐公交车去单位,家离单位比较远,为了不浪费在车上的时间,我会在手机中存一些书稿,在车上看,有的时候走在路上也看,买早点排队也看。到单位后看纸质书稿。一小时休息一小段时间,走动一下,并与学界朋友交流各类信息,分享各种资料;与实习生交流等。下午如是。下午下班后在公交车上或看稿,或看些公众号,或与学界朋友联系。晚上回家跟孩子玩两三个小时,其间也会看两眼手机里的稿子。10点多孩子睡觉,再看一到两个小时书稿,一般12点睡觉。不存在业余时间,但会挤出一些时间,针对典型的书稿错误,写一些文章(短小的直接发在朋友圈);或在一些群里,利用自己的所学或掌握的资源帮助其他编辑。

我从事编辑11年,可以说一直兢兢业业,我要努力编好每一本书,为传承文化、弘扬学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曾放弃过去更高一级部门工作的可能,坚持要当编辑。我能坚持在一线当编辑,主要是源自我的使命感与职业自豪感,因为很多书稿存在字词错误、引文错误、史实错误、结构错误、结论错误,有些还有导向问题,离开了编辑是无法示人的,这也印证了我们编辑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编辑这一工作给我带来的收益甚多: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社科数据库来查找、分析、判断问题;熟练地在网上搜索各种电子书资源;语感更好了;又认了很多字(包括它们的繁体字与异体字)、词;交际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开阔了视野;性格由内向转为外向;结识了众多学者及编辑同行,从他们身上又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从事编辑工作的11年,一面经营作者队伍,一面致力于书稿编校,在考验智力与眼力的日常工作中,摸爬滚打,锻炼成长,积累了不少编校经验、技巧,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受到了同行的认可与好评。

当编辑一定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要有持久的学习意识,像我就时刻准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除了数据库外,我还很重视微博、微信、网站在编辑图书中的作用,微博、微信中会有大量的学术信息,编辑要善于捕捉它们;而有些专业微信公众号、专业网站对编辑的培养作用也十分明显,像木铎书声公众号、百道网,都是编辑出版界重要的学习、交流平台,对我的帮助极大。当编辑还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盲从,不能迷信,要能清晰地判断书稿中内容的正误。 在案头编辑工作中,编辑应持“怀疑一切”的态度对待书稿,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图书的质量。编辑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勤于动手,心中时刻要有“不懂就查”的观念,并且要敢于质疑、勤于质疑。更重要的是,编辑要有充分的职业自豪感,以及为书稿把好质量关的使命感、责任感,认真处理书稿,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书中的差错,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我一直想当一名“手段高强”的编辑。让自己的书里的错误(特别是知识性错误)降到最低,让读者获得正确的知识,是我这个图书编辑最大的愿望。

(本文编辑:吴雪)

作者:胡宝亮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