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雪岗最新著作《我当编辑》作为“书林守望丛书”中的一本,最近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本书上编中,雪岗先生写作了与他的编辑活动有关的故事,编学研写四位一体,相伴前行。下编收入他有关编辑与文化的论文、专文与演讲。本书十分具有可读性,信手翻开,便让读者沉浸其中。少儿专委会是中国编辑学会下属的二级学术团体,雪岗先生自1999年始,做了十五年专委会主任,十分注重编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工作。本文选自于《我当编辑》,讲述了专委会自成立以来的运行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专委会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为少儿读物编辑提供了思想表达和分享的空间,也留下了编辑思想活动的足迹和成果。
点击相关文章:向融合出版转型,编辑大有可为——2017全国少儿读物编辑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
到2015年下半年,我与中少社的编辑约定,基本完成。我此刻还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少儿专委会成立二十年,如果从它的前身知识读物研究会算起,已经是二十五年了。我从1999年当专委会主任,当了十五年。
少专委成立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研讨会,一共开过十几次研讨会(包括中国编辑学会直接召开的两次)。还有和其他学术团体合办的交流研讨会,以及小型专题会、交流会、工作会等多次。先后出版了六种论文集,一部学术专著《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一本纪念文集。至于一些个人参与的讲学、报告、撰稿、会议等学术活动,难以统计。可以说,少儿读物专委会是中国编辑学会所属部门中活动最经常化、制度化,也最有成效的专委会之一,多次受到中国编辑学会领导的表扬和称赞。我们的浓厚学术研讨气氛和严谨认真态度,在少儿出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在多种场合讲过我们研讨活动的意义和经验。
《我当编辑》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雪岗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意义,也可以说是内容和目的,有三方面。第一,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内容包括:编辑人员撰写并提交论文,在研讨会上宣讲论文,评选和评议论文,将优秀论文集结出版;选择优秀论文或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邀请专业人士举办业务讲座和报告;专委会负责人报告工作;观摩各社的图书;到有科研价值的场所和馆室调研考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倡理论研讨的风气,加强编辑的理论提升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全国少儿编辑工作的水平,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第二,加强全国少儿读物编辑的往来和交流。来自各地各单位的编辑聚集一堂,进行广泛交流,沟通信息,切磋经验,开阔眼界,广交朋友,相互学习,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认识东道主,学习东道主。每次研讨会,承办会议的出版社都做了大量工作,展示了相关人员的组织能力和研讨水平,给与会人员印象深刻。当地有关领导到会讲话,承办单位的领导介绍经验,都使大家受益极多。通过东道主的精彩亮相,与会人员获取了经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承办单位也展示了风格,扩大了影响。
经验,也可以说是做法和体会,有四方面。第一,坚持以学术研讨为中心,以推动编辑业务交流为己任。编辑学会,自然是以研究编辑活动为宗旨。两会从打成立以来,就把编辑业务研讨当做最重要的工作,仔细规划,从筹备到开会,从撰写论文到评选论文,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机制,长年坚持。1999年以来,我们在业务研讨的方式上,又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如请专家讲座、进行专题讨论、举办小型座谈、合作撰写专著等,成效十分显著。开幕式的庄重大气,讲座的专业水平,宣讲论文的认真,讨论发言的热烈,评选评析论文的严谨公正,闭幕式的深刻和团结气氛等,已成为我们研讨会的重要特征。
如果思想不端正,很容易发生偏向。如有的认为开研讨会就是凑在一起放松放松,对研讨本身兴趣不大。又如有的把关注点放在各社的改革上,评头品足,互相攀比,影响研讨气氛和情绪。对这些倾向,我们一再表明反对的态度。我多次表示,对各社的改革措施,我会无权也无力进行评判,我们将始终把握住编辑业务研讨的方向,不把这些作为议题讨论。
第二,坚持面向全体编辑人员。参加我们研讨会的,有社长总编辑,有编辑室主任,有普通编辑;有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有成为骨干的中年编辑,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编辑;还有已经退休的老专家。在业务研讨上,人人平等,没有身份和资历之分。无论是谁,在研讨会上都畅所欲言,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编辑经验和体会,包括教训和问题,只能来自一线人员的实践。每次开会的通知,我们都强调,欢迎青年编辑参加,欢迎不能参会的人员提交论文。这样,我们的研讨活动才能生动而有朝气,不断反映新情况,总结新经验,避免僵化。
第三,坚持节约办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个二级学术团体,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没有专职的。无论是主持工作的主任、秘书长,还是副主任、副秘书长、委员,都是在本社的支持下,凭着热情、兴趣和积极性在干这项工作。同时,我们从不收取会费,也没有“小金库”。中国编辑学会多次指示清查账目和小金库,我们都没有任何问题。每次开会,除了收取必要的会议费(由承办方掌握)之外,没有任何额外开销。在食宿交通等方面,也强调简朴、实用和安全,不求豪华。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和主客观条件,我们从不搞力不能及的活动。因为那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花费极大精力,效果则很难说有多大。
第四,坚持“开门办会”,不搞小圈子。编辑业务研究是思想上的交流,属于文化层面。容纳百川,各抒己见,各展风采,这是一切文化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研讨活动不能关起门来自我欣赏,神秘化,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这样才能广泛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经验体会,提高研讨水平。我们反对画地为牢、我不出去你也别进来的狭隘思想和做法。少专委成立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除了专业少儿出版社以外,我们也欢迎和接纳非专业出版单位的少儿读物编辑,包括民营公司的少儿读物编辑,参加我们的活动,提交论文。
我们的研讨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必然的,更是人为努力的结果。一个证明就是,最近几次研讨会,即2006年河北会议、2009年的福建会议、2011年的安徽会议、2013年四川会议,2015年的河南会议,我们收到的论文都达到了百篇上下,超过以往历届,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中国编辑》《中国少儿出版》等杂志,多次选登我们的文章。
在2011年安徽会议上,由安少张社长、辽少许社长等提议,我们决定编一本关于专委会成立二十周年、知研会成立二十五周年的纪念文集,安少社出版,我来当主编。会后,我和王洪涛、孙全民二位一起研究了方案,并向各社老的、新的朋友约稿。我的想法是来一次大团圆,“全家福”,要汇集全国各主要少儿社和其他参与单位的代表人物的回忆文章。经过普遍约稿、定点征稿、指名索稿三个阶段,这个目的达到了。书中汇集了各社人员的回忆文章43篇。除了内蒙、青海、西藏以外,各省、区、直辖市的代表社都有。作者都是我们研讨活动的骨干和热情分子。这些文章中,正说的,侧记的,庄重的,笑谈的,各具风采,各显其用,加上活动照片和资料,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以往和成绩,是一定程度上的二十五年总结之作。我在后记中说:“愿这本纪念集的出版,对已经过来者是个慰藉,对正在行进者是个鼓舞,对初始入伍者是个启示。”
还在2009年,我就提出专委会主任换人的事,编辑学会领导没有同意,认为我完全可以继续当,并让我注意物色下一届主任人选,等中国编辑学会换届后再说。我考量了一段时间,认为安徽少儿社社长张克文最合适。张克文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当编辑,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当社长后成绩斐然,人气很旺,对理论研讨有根基也有热情,又年富力强。2014年下半年,中国编辑学会换届完成。我便在2015年春与郝振省会长面谈,又给学会写了书面报告,推荐张克文为下一届少儿专委会主任,推荐中少社的何强伟为秘书长。郝会长很理解我的想法,在征求相关人士意见以后,同意我的推荐。我接着就与各社领导和相关人员用电话或电子邮箱沟通,征求意见,请各社推荐专委会新一届委员人选并协商副主任人选。完备之后,又给学会正式提交换届报告。学会很快批准了这个报告。
2015年10月,专委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学术研讨会。郝振省会长、乔还田副会长兼秘书长亲自到会祝贺。郝会长还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是我最后一次主持专委会研讨会。回想十五年来,我和各社的同行们一道,为少儿读物的理论研讨所付出的心血,自有百般感慨。正如我在纪念文集《回顾·思考·前行》的后记中所说:
有的朋友对今后专委会的前程很关心,在文中有所流露。如果从社会高度来看,我们这个团体,不过是全部中一个局部再局部里的一个角落而已。从出生岁月和组成人员来看,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产物。尽管规模不大,范围有限,但有了这样的活动空间,也足够了;所取得的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也足以使我们感到欣慰。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个时间段,有那么一群少儿读物编辑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和成果,刻下了印痕,这也是值得自扬自乐的美事。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活法和想法,都会创造,今后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将由后代人决定。我愿借此机会代表“我们”向“他们”表示祝福。
(本文编辑:吴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