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丛帖目》到《容庚藏帖》,千秋翰墨再放光彩——帖学研究史上空前巨著出版背后

作者:朱海波   2017年09月2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馆藏严选】容庚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篆刻家和书画鉴藏家,曾历时三十余年陆续搜集历代刻帖,著成《丛帖目》。《容庚藏帖》一书中所收内容全部是容庚先生精心收藏的丛帖,大致与《丛帖目》所录自藏帖品种数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体面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

《容庚藏帖》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存洁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容庚藏帖》,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义重大。《容庚藏帖》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容庚藏帖》一书中所收内容全部是容庚先生精心收藏的丛帖,成书共172种、182函、755册,这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容庚藏帖》在学术界、出版界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曾荣获“国家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和国家“文化遗产图书奖”。而这一浩大的文化项目得以完成,在责任编辑王俊辉看来,与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团队精神密不可分。

从《丛帖目》到《容庚藏帖》

《容庚藏帖》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它的出版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其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先生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内容珍贵,包括不少珍本、善本。

丛帖,也称丛刻、丛拓或套帖(集拓),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已开始出现。从承拓材质上讲有石拓、木拓等,从汇集方式上有历代、断代、个人、杂类等,从拓印主体上有官拓和私拓等。从文化传承意义上,丛帖除了书法价值外,其所承载的海量文献信息也是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容庚先生是最著名的金石丛帖研究专家,同时还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书画鉴藏家和收藏家。1934年他与友人发起组织金石学会,后易名为考古学社。容庚先生毕生著述不辍,先后编撰专著32种,合计约800万字,著有《丛帖目》等书。容庚先生所藏丛帖是最珍贵的一批善本丛帖,包括《式古堂法书》等海内孤本。同时,容庚先生不仅收藏宏富,而且大公无私,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自己珍藏的大量商周彝器、历代书画、古今图书陆续捐献给了国家。

责任编辑王俊辉介绍说:“容先生对帖学的研究始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那时他编成《鸣野山房帖目校补》一卷,后陆续搜集历代刻帖。1953年再至北京,又收得丛帖百余种。以后往来杭州、上海、苏州、北京、武昌、山西各地,续有购藏,共得二百余种。历时三十余年,成洋洋百万余言,著成《丛贴目》,凡二十卷,1964年誊清写定。该书资料丰富,考证精审,编次明晰,成为帖学研究史上一部空前巨著。”

1979年10月,广州博物馆幸运地入藏了这批丛帖。经过整理审定,最终确定其中的170多种丛帖为《丛帖目》所著录并为容庚先生自藏。在容庚先生收藏的这批丛帖中,除5种外,其余167种丛帖均在容庚《丛帖目》一书中有所介绍。《容庚藏帖》一书所收录的内容即为这170多种丛帖。

此次整理出版《容庚藏帖》,广东人民出版社所秉承的出版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完整呈现丛帖原有面貌和原有历史信息,并将其传承下去。

王俊辉说,《容庚藏帖》在内容上,收录的全部是容庚先生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在编排上,也依《丛帖目》种类顺序排序,以保存原貌为准则,完整保留版本信息,忠实反映原版面貌。“大致按照《丛帖目》的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最后成书共172种、182函、755册,装17箱。按线装本函套封装,开本为:纵三十七厘米,横二十五厘米;在工艺方法上,采用手工宣纸印刷,选墨考究。整体上编校精当、制作精美。”

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

《容庚藏帖》作为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瑰宝,对其进行出版研究,将对很多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首先,将极大地推动书法及帖学研究”,王俊辉介绍说,“《容庚藏帖》对书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不仅为我们研究前人书法提供了实物,而且通过这些首次面世的丛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历代书法理论的形成过程,为当下研究提供更为广泛的书法理论思维角度和研究实物。而对于书法临习来说,《容庚藏帖》同样提供了大量的书帖珍本,对书法的承传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也为古籍校勘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王俊辉说,“容庚先生生前收集和珍藏的丛帖,内容涵盖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政书、诗文、尺牍、楹联、像赞等等,作者多为文人或政治家。”以帖观史,可以考证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或重要历史事件,所以研究容庚所藏丛帖,学者可以从中获取语言、文化、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使其发挥文献史料的参考作用。同时,丛帖还可以发挥文学史、诗文集等方面的校勘校补作用,为校正古籍刊刻、传抄过程中的讹误提供了新的资料。“《容庚藏帖》中存有大量的诗文刻帖,为研究整理历代名人诗文集提供了新的佐证资料。”据悉,目前对《容庚藏帖》的释文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在未来的古代文化史研究当中,《容庚藏帖》也将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

“此外,《容庚藏帖》也将助力丛帖版本研究。”《容庚藏帖》中的不少帖目为善本,同时不乏珍稀版本、孤本,如《式古堂法书》中怀素书《近代帖》为海内孤本。王俊辉在采访中介绍说,自己曾因选题策划的需要,对《容庚藏帖》中有关佛教的帖目进行过初步归类整理,发现藏帖中的稀见佛教刻帖竟有洋洋数百种之多,如欧阳询书《心经》;徐浩书《不空和尚碑》;黄庭坚书《七佛偈》;米芾书《倒念揭谛咒》;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苏轼书《与佛印禅师书》、《过南华寺诗》等,而这些内容也将对历史学、民俗学、政治学、宗教学、地方史志等专业学术方向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全员通力协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正如王俊辉所告诉我们的那样,这个巨大的出版项目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价值大,“只有做好计划,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顺利出版”。王俊辉说:“千百年来,丛帖的刻制与流传一直保持着自身固有的特点,从材质到拓工,从形制到尺寸,从缀补到装池,从题跋到钤印,从流转收藏到版本鉴别,均有规矩。”既然出版《容庚藏帖》的目的是要还原丛帖原貌及历史信息,并将其传承下去,那么在编辑的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编校及印制原则,即“一依其旧,严格按照容庚自藏帖原貌复制,不得更改版本信息;所有品种按《丛帖目》顺序进行归类和编校整理;各帖卷次基本按照《丛帖目》所录信息,原稿卷次不符、错简、倒页、脱页另置等情况改正;高精度扫描,套红按选定色标制作;缺卷缺册不补,附页、夹页保留;各帖笔锋、字口清晰自然。”

围绕这样的总原则,广东人民出版社从原稿梳理(包括修复、去重、鉴定等)、稿件扫描复制、编校、印制等各阶段全部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扫描技术参数和流程规定》、《出版工艺方案》、《项目出版流程和进度计划》、《项目质量管控方案》等,并严格执行。

有了完善的标准和要求之后,出版方要做到的第二点就是对人力、时间、原材料科学配套调度,这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王俊辉表示,这一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全体人员通力协作的成果。“社里项目组人员由社长总编带队分工协作,项目组由财务、编务、编辑、出版、行政等科室抽调人员组成,各司其职,密切协调。定期召开碰头会议,由社领导统一调度,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出现难点不拖后,不耽搁,保证了项目计划的顺利进行。”

《容庚藏帖》出版以后,作为一部值得世代传承的国家重要文化典籍,已经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如今,随着营销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一典籍的市场表现也逐步向好,可以说,这也是对广东人民出版社认真、专业的出版态度的最好肯定。

(本文编辑:June)

作者:朱海波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