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整理古籍的模范”:“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三代编辑接力完成,37年终成正果

作者:吴雪   2017年08月07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馆藏严选】岳麓书社“走向世界丛书”100种的出版,是以钟叔河先生为代表的岳麓出版人奋斗了37年的成果,是几代编辑接力完成的漫长而艰辛的“马拉松”。正如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在采访中对本书出版价值的评价:“这套丛书的出版,凝聚了老中青三代编辑的努力与坚持,体现了湖南出版人的传承与坚守。”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套装共55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谢清高,康有为,黄遵宪,张元济 等著;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老中青三代编辑努力坚持,37年终成正果

岳麓书社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是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丰碑之一。“走向世界丛书”广搜清末以来前人,包括张德彝、康有为、黄遵宪等人的出国记述,包括游记、日记、考察报告等,记录了十九世纪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的脚印,兼具文史趣味和学术价值,选题独特、视角新颖,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当时包括钱钟书、李一氓等专家学者在内的学术界、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赞誉,也给了当时刚刚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历史的借鉴,可谓开辟了出版新气象,至今在出版界仍有重大影响。

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介绍说,按照钟叔河先生原本的计划,“走向世界丛书”计划出版一百种。但就在“走向世界丛书”成功推出三十五种图书、后六十五种图书的整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之时,一场意外的选举风波中断了钟叔河先生在岳麓书社的总编辑生涯,也让“走向世界丛书”的后续出版工作戛然而止。易言者说:“未能按计划圆满出齐这一百种图书,让‘走向世界丛书’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取得更大的辉煌,一直是积压在钟先生心头的一大憾事,也是湖南出版的一大憾事。”为完成出版使命,2016年12月,岳麓书社经过长期的筹备和酝酿,终于推出了“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与第一辑形成合璧之作。至此,“走向世界丛书”经历三十余年终成完璧。正如易言者对这一书系出版价值的评价:“把这些被埋没多年的非常有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的书稿奉献给读者,不仅是完成了出版使命,也是完成了钟老的夙愿。这套丛书的出版,凝聚了老中青三代编辑的努力与坚持,体现了湖南出版人的传承与坚守。”

记录百年前复兴梦先驱者们的认识与思考

如今,中央正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易言者在介绍“走向世界丛书”的特色时认为,这套书的内涵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走向世界丛书’是走出去认识世界,‘一带一路’是走出去建设世界”。

从“认识世界”到“建设世界”,中国人历经了百多年的荣辱沧桑。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张荫桓、伍廷芳、崔国因、张德彝、李凤苞、徐建寅……他们都是“走向世界丛书”的作者,百多年前,他们正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甚至美洲,将自己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记录下来,写成出使日记、游历日记、考察报告、诗词随笔等,希望能为中国的繁荣复兴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他们是百年前的寻梦人,也是复兴梦的先驱者。

这套丛书记录的是百多年前中国人从认识世界到走向世界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中国由闭关自守到逐步开放的历史,这是一段十分重要,也十分丰富的历史,它既是文化交流史,又是人民生活史;既是外交史,又是政治史;既是“西学东渐”史,又是变革维新史。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对本书的评价:“此套丛书出版,对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对思想解放起了推动作用。其意义,甚至今天仍难以估量。”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出版过程中的灵魂人物

“走向世界丛书”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极高的史料、学术、文化价值,在体例上也十分完备。易言者介绍说,“走向世界丛书”每本图书的正文前有校注者精心撰写的叙论,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正文中有边批和日期提示,边批用及其精简的文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日期提示则方便读者查找和定位。正文后有人名索引和译名简释,均依首字笔画和一丨丿丶乚排列,以方便读者查检。人名索引不只是对人物作出注解,还根据原书内容按年、月、日三节数字,或篇章序号,或页码查检;译名简释则将文中出现的重要地名、物品名、专有名词、人文科技术语等进行解释。

尤其是边批,作为“走向世界丛书(续编)”责任编辑之一的李缅燕说:“钟先生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边批,而且整套丛书边批的体例必须规范”。为此,钟叔河还专门以他负责校点的张德彝《五述奇》为例,起草了一份《边批示例》,以实例对编辑进行指导。《边批示例》细致具体的条款、工整清秀的字体、干净整洁的稿面,无不显示出一个出版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令易言者及编辑们肃然起敬,李缅燕因此无不感慨地说道:“钟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且告别出版工作多年,尚能如此勤恳踏实地做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除制定边批体例外,钟叔河先生在“走向世界丛书”出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很多,堪称这一书系出版过程中的灵魂人物。例如,由于各个作者的出洋经历有长有短、能力才华有高有低、学识阅历有深有浅、记述风格有繁有简,再加上作品体裁的限制,导致篇幅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如黄遵宪《日本国志》,一种需要分三册;短的如潘飞声《西海纪行草》《柏林竹枝词》《天外归槎录》,三种合为一册字数还不够。如何较为合理地把它们分好册呢?按体裁?按内容?按作者?按国家?李缅燕说,他们就这个问题讨论很多次,似乎始终没有一个“一刀切”的完美方案。最后还是钟叔河先生拿了主意:原则上按照作者出国的年代排序,个别作品的顺序可以根据内容和篇幅进行小幅度调整。其中篇幅长的,该分册就分册;篇幅短的,依顺序与篇幅短的作品合并。

细致校对,耐心求证

2016年12月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所收图书种类众多(算上附的四种图书,几乎为第一辑的两倍),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再加上各书底本质量参差不齐,整理、编辑工作可谓异常繁重。责任编辑李缅燕举例说:“比如编写人名索引和译名简释,就非常考验编者学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待工作的细致和耐心。”尤其是丛书中所包含的日记体的图书,作者在提及某人时,有时用官职名、有时用名、有时用字、有时用号、有时甚至只提及姓氏,而且由于作者记忆的偏差,同一个人名在不同章节里也可能用不同却音近的文字记录。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编辑们往往需要经过数月努力,耐心地对内容反复通读、梳理、记录,才能把一种书的人名索引编写完毕。

而译名简释的编写则面临更复杂的问题。这些译名里,有的是地名、有的是物品名、有的是专有名词、有的是人文科技术语等。作者在对这些名词进行记录时,往往采用音译的办法。但当时的译名与现在的通用译名往往存在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且不同作者的音译用字也不尽相同,不能参考借鉴,整理起来耗时费力。为了将作者提及的地名准确还原,岳麓书社专门购买了多本世界地图集,遇到需要考证的地点名称,就翻阅相关地图进行搜罗和查找。此外,编辑们还利用互联网进行模糊搜索,以求为译名的匹配找到蛛丝马迹。但由于成书年代较早,书中的有些地名现在已经不复使用,当在地图上无法找到对应地点、又在互联网搜索一无所获时,编辑们就只能进一步查阅历史典籍,或者求助相关专家协助考证。在这其中所花费的精力可谓多矣。

正是有了出版过程中的不辞艰难,才使得“走向世界丛书”获得了广泛赞誉。正如李一氓对这一丛书的评价:“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在这方面,推而广之,可称为整理古籍的模范。”

(本文编辑:June)

作者:吴雪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