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招聘】本文的核心焦点,即为百道网六大频道延揽新人,欢迎有志有识的编辑加入百道网内容团队。关于对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和学术出版的理解,请应聘者参考“理解现代出版业”一文。该文将在四期招聘文告中连载,作为百道网内容团队与新人对行业的认知与共识。
百道网内容团队需要什么人
转眼又到年底,百道网网站微改版工作正在进行中。所谓的微改版,其实是让百道网的编辑部建制进一步与出版业的产业结构结合更紧密。从去年年初开始,百道网早期的出版频道裂变出大众、教育、专业和学术三个独立频道。近几年来,少儿图书市场成为全国几乎所有出版社的聚焦点或新视点,我们为少儿出版开辟出专门的频道。以百道好书榜为圆心的做编辑频道,2017年将围绕着百道好书、好书作者与编辑,为出版社的好书事业摇旗呐喊。在百道网过去近八年的专业出版信息服务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书店的发展,因此我们配置了帮书店频道。
百道网一直关注海外同行的发展与探索,关注数字出版的前沿与趋势,关注新媒体营销的案例与成果。百道网手机站连通了百道网的PC站以及微信,为行业人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平台。在我们的全网微改版计划中,将把海外频道、数字出版频道、新媒体营销三大频道移到手机站平台,与专栏、名社微站等一起形成百道网手机站区别于百道网PC站的频道集群。
本文的核心焦点,即为百道网六大频道延揽新人,欢迎有志有识的编辑加入百道网内容团队。其中,大众、教育、专业和学术三大频道应聘者须有一年以上出版业从业经验。新闻与出版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优先录用。
大众出版频道:编辑1-2人;
教育出版频道:编辑1-2人;
专业和学术频道:编辑1-2人;
少儿出版频道:编辑1人;
做编辑频道:编辑1人;
帮书店频道:编辑1人。
联系方式
联系人:郭女士
联系电话:010-58773858
电子邮箱:guoxue@bookdao.biz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峻峰华亭C座2003
百道网站:www.bookdao.com
百道手机站:m.bookdao.com
理解现代出版业,才能做好百道网六大频道编辑
关于对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和学术出版的理解,请应聘者参考“理解现代出版业”一文。2002年,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在研究西方出版业的基础上,写作了"理解现代出版业”,在文中明确提出了出版业三大出版的结构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本文最早发布于《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0月11日)。该文将在四期招聘文告中连载,作为百道网内容团队与新人对行业的认知与共识。
理解现代出版业
程三国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充满了变化与悬念。比如格局在变,集团化、连锁经营、教材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加速中国出版产业转型和重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环境在变,中国已加入WTO,国民经济将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并融人全球化浪潮,作为服务业的出版业也必将随之改变,尽管目前开放承诺不多。出版业概念也在变,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传媒趋向融合,出版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今日之出版已非昨日之出版。当今世界,当今社会,当今出版业,变化已成为主旋律,变得越来越快,变得越来越复杂,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也许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是需要用一个简单的图景来描画,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性框架来把握,以便为解释纷杂的现象提供一个简单视角,提供一个观察的工具。这正是本文的尝试和初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如何与市场经济结合是一个大课题,本文是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作的思考与探讨。
一、现代出版业的结构框架
■现代出版业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
■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分别对应着出版业的三大功能:娱乐(文化)、知识和信息。
(一)现代出版业的基本结构
简而言之,现代出版业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或者说我们笼而统之称作的出版,事实上可分为三种,即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它们的产品就相应为大众图书、教育图书与专业图书。
大众出版是指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休闲阅读以及文化体验相关的出版。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出版,多数人理解的出版,是最活跃、最丰富、最有魅力、最经典、最多元、最热闹的出版。大众图书有时也叫一般图书,或消费类图书,英文对应的常有trade books,consumer books,general interest books等。其实叫大众有时未必很确切,有很多书并不是很大众;但也很难找到一个十分准确的名词来称呼这类出版。下面将会看到,大众出版更多的是一个商业上的界定,显然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大众图书的细分通常是以人们的生活娱乐和兴趣来分类,常见的类别有小说、传记、少儿、艺术、旅游、保健、文化、科普、理财、自助、励志等。
教育出版是指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教育出版是最不会引起歧义,最名副其实的出版。但在很多人的出版概念里似乎并不包括教育出版,因为这是一种产品最模式化、标准化,而过程最复杂、计划性最强的出版,读者无法感知背后组织和过程的复杂,只知道产品的单调,教科书常常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教育图书通常以知识深浅程度和门类为分类标准,主要分为基础教育出版和高等教育出版两大门类,后者还常常把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读物的出版涵盖进去,二者各自又都可按学科和课程细分。一个国家对教科书的重视远远超过其他任何类图书。一个国家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第一步,通常是从出版教科书开始,但一个国家教育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往往与其出版业发达程度成反比。
专业出版是指与职业和行业有关的出版。它是最专、最深、最细分的出版。这类出版在我们传统的出版分类中也很难找到恰当对应称呼,我们常常笼统称之为学术出版或科技出版,这二者虽然也都是与职业和行业有关的,但涵义都不如专业出版广泛,专业出版对应的英文为Professional,有专业和职业两个意思,二者内在有一致性,专业的通常是职业的。在国际出版界,专业出版以职业和行业为分类标准,通常包括四大类:财经、法律、科技与医学,后两者常被通称为STM。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财经与大众出版中的理财有很大不同,这里是专指为以理财为职业的读者出版的书,比如职业会计师、审计师、职业经理人等;而不是炒股之类的大众理财读物。医学应当可以归入科技,因其出版规模大而单列;法律图书也是一种典型的职业图书而不适合称为学术图书或科技图书。
对图书出版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按门类和系统分为社科出版、文艺出版、科技出版、少儿出版、大学出版、古籍出版、美术出版、辞书出版、教育出版等;按载体分为纸介质出版、电子出版、音像出版等。美国出版学者阿尔伯特·格里柯教授在《图书出版产业概论》中将图书划分为:商业图书,大众市场纸皮书,图书俱乐部版,直邮图书,宗教出版,专业出版,高教出版,基础教育,大学出版等九类,另一位美国出版人达塔斯·史密斯所著《图书出版指南》一书中将图书分为商业性图书,教科书,儿童读物,大量发行的图书,图书俱乐部与预约图书,工具书,技术和科学图书,职业和专业图书等类型。通过不同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出版业的结构,相比之下,将出版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是出版业的最基本的分类,据此描述的出版业的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
(二)现代出版业框架结构的由来
之所以说三大出版的结构是现代出版业最基本的结构,理由有二。
其一,现代出版业的基本分类主要以出版业的基本功能为尺度,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对应着出版业的三大功能:娱乐(文化)、知识和信息。出版业广义上属于内容工业,事实上,内容工业基本功能也是这三个,娱乐(文化)、知识和信息。至于现代出版业为什么承载娱乐(文化)、知识和信息这三大基本功能,是由出版业属于服务业这一性质决定的。
出版业是服务业,服务业不同于制造业。制造业通常是价值链和产业链的龙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可以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需求,比如汽车行业,可以拉动和决定许多行业的发展。出版业则不然,它是典型的服务业,其结构、功能、规模等是由其服务的对象决定和塑造的。
从终极的角度看,出版是为人服务的,出版业的功能体现了人类对出版内容的基本需求。通常情况下,人的状态无非两种,工作和休闲。满足工作需要的主要是专业出版,满足生活休闲需要的主要大众出版。而教育出版呢?是为工作和休闲做准备。教育难道不是为生活和工作提供知识基础吗?
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出版业的服务对应是这样的:从看图识字开始,直到人生终了,都会与大众出版发生关系,都会是大众出版的目标对象;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直到参加工作,如果能受教育,接触最多的当属教育出版,是教育出版的目标对象;待参加工作后更多的是接触专业出版,即与职业和行业相关的出版。事实上,进入高等教育,更多的就与职业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专业出版与高教出版有大量的交叉,不易分开的原因。
从社会历史角度,现代出版业的形成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发展需要,在为各行各业服务中发展起来的。
古代和近代出版业结构并不像现代出版业这样完整而清晰,是糅合在一起的,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并未形成规模和独立的分支。直到20世纪初,在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学校和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出版商意识到了学校中的商机,才开设教科书出版分部和专门机构,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在全世界盈利最高的出版门类。二战以前,教育、专业和参考书就已成为出版业的最重要部分,而不是大众小说。二战以后,许多国家发生社会变革,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献的需求急剧增长,使价格昂贵、发行量较小的科技书刊也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发展加速,知识经济成为现实,产品和报务中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从而带动各种行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从业人员中知识人口比重加大,特别是专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大。由是专业出版成为一个显赫的出版类型。
其二,由于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在经济特性,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集团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未完)
(本文编辑:吴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