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为繁荣金融文化鼓与呼——写在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60周年之际

作者:张艳花   2016年05月31日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提要】60年以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始终与中国的金融事业息息相关、脉搏相连,忠诚地坚守金融新闻出版的历史使命。中国金融出版社60年发展历程,既是中国金融事业披荆斩棘、走向繁荣发展的见证,也谱写了我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从起步到不断深入发展的探索历程。

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中国金融》杂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金融刊物,也从此迈出了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第一步;1956年5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的基础上,经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核准,“金融出版社”正式成立了,它所出版的第一本图书《金融法规汇编(1955)》,开创了我国公开编印金融图书的新纪元。1981年,由于诸种原因停办近20年的金融出版社重新恢复,并正式更名为“中国金融出版社”。至今年,中国金融出版社迎来了建社60周年华诞。

60年以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始终与中国金融业风雨同舟、相伴而行,在金融新闻出版领域里,一代代金融部门决策者、金融机构领导者、金融理论研究者、金融实践从业者和金融教育工作者,与一代代金融职业出版人及热心的读者一起,共同把金融文化定格在纸墨之上,把金融历史浓缩在字里行间,谱写出中国金融发展的华美篇章。而中国金融出版社,也从最初翻译出版苏联教材、自编银行业务手册,到今天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理论类、实务类、教材类、引进类等多系列、特色鲜明的图书品种体系,从一家每年仅出版一本期刊、几册图书的小型出版单位,成长为到今年4月底共计出版8000多种图书,300多种图书分别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行业各种图书奖项的卓越的专业出版商和优秀的文化服务商。

60年以来,中国金融出版社始终与中国的金融事业息息相关、脉搏相连,忠诚地坚守金融新闻出版的历史使命。中国金融出版社60年发展历程,既是中国金融事业披荆斩棘、走向繁荣发展的见证,也谱写了我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从起步到不断深入发展的探索历程。

金融改革开放推动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系统性的体制转变,我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中国金融出版社,则是这一历程的忠实记录者。60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紧密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和各大金融机构,陆续地辑录和出版了多种成系列的工作报告、史料年鉴、统计资料、机构年报等,《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发展六十年》《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金融统计分析报告》《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等,这些重要文献以准确的数据、权威的分析,忠实记录了我国金融业、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勾勒出我国金融改革灿烂辉煌的发展历程。

《变革:中国金融体制发展六十年》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刘鸿儒 著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套装全2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刘鸿懦 中国大陆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3年第2季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Monetary Policy Analysis Group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金融统计分析报告(2011年第四季度)》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编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2015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如何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制,无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创举。在30多年来的改革进程中,新挑战、新问题不断出现,中国金融出版社则成为探索金融改革重大问题的重要载体和平台。60年来,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了一系列金融管理部门决策者、金融机构领导人以及知名金融专家学者的权威著作,如陈慕华(中国人民银行第七任行长)的《中国目前金融工作》、 李贵鲜(中国人民银行第八任行长)的《发展经济与稳定货币——李贵鲜论经济、金融问题》、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现任行长)的《系统性的体制转变: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研究与探索》、周骏(我国著名金融学专家)的《货币银行学原理》、吴晓求(我国著名金融学专家)的《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等。这些金融政策的顶层设计者、实践从业者以及理论研究者们,他们基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视角,对中国金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和探讨,为当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引领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作为我国金融领域内的专业期刊,《中国金融》《金融博览》《金融博览·财富》在杂志主编的带领下,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了各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专业的视角、客观的立场,向社会公众全面解读各项金融政策,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传递改革声音,为各个时期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系统性的体制转变---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研究与探索》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周小川 著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变革与崛起----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吴晓求 等著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金融改革已经不再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中国既需要借鉴他山之石,更好地推进自身改革,也需要与世界作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为改革营造出更加融洽的国际环境。作为我国金融新闻出版业的主力军,中国金融出版社一直致力于加强我国金融改革的对外传播,以减少误解和偏见,增进共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同时,我们不断将国际经济金融发展成果引入国内,为国内金融改革参与者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也让中国更好地认识世界。60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失宠的美元本位制》《国际汇率监督——规则的嬗变》等图书。自1985年起,中国金融出版社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版权贸易,先后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以及国际出版公司建立了合作出版关系,出版了《世界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报》《国际清算银行年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等书籍,这些书籍成为我国了解和研究国外金融发展的重要参考。1986年,中国金融出版社策划的、由钱荣堃主编的《国外金融论著译丛》13本书陆续出版,填补了我国金融译著的空白。2003年《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出版,开创了外国经济学家著作首版用中文在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1-6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加)蒙代尔 著,向松祚 译
出版时间:2003年10月

金融文化和知识传播者

金融新闻出版不仅是金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创造金融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文化的传播,事关国家金融安全稳定和金融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金融文化的提升,是一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国内外各种金融思潮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促进;这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其中不乏媒体以博眼球和跟风炒作的方式吸引社会关注,以牺牲社会效益攫取经济效益。中国金融出版社时刻不忘主流出版人的责任担当,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和先进金融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我社所出版的书刊,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把好政治观、政策关和导向关,以鲜明的观点、坚定的立场致力于在金融系统内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的金融文化。

金融新闻出版部门不仅是先进金融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先进金融文化的创造者。金融文化的创造是多元化的复杂的过程,有实践的总结,理论的思考,也有出版的加工提炼,金融出版活动则是金融文化的升华和扩展。成立以来,中国金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中国金融通史》《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金融史》《中国货币理论史》等史类图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和研究了我国五千年的金融演进和制度变迁史。多年来,《中国金融》杂志每年组织大量文章,对金融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开辟专栏对金融系统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先进工作者进行大力宣传,弘扬了正气,鼓舞了干劲,凝聚了人心。

《中国金融通史(第一卷:先秦至清鸦片战争时期)》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叶世昌 中国大陆
出版时间:2002年05月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曾康霖,刘锡良,缪明杨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红曼 著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中国货币理论史》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世昌 等著
出版时间:2003年09月

2015年4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出版宣传工作要着眼“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突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坚持价值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中国金融出版社牢牢地记住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增强金融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引导性,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把党和政府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经济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广大金融战线上干部职工的心声反映好。

金融人才培育服务者

金融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金融人才支撑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整个进程,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因而,金融人才的培养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0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为金融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层次的服务。

首先,结合我国金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中国金融出版社组织、策划并最终形成了规模庞大、品种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金融教育教材出版体系,包括“高等学校金融类系列教材”“新编高职高专财经类系列教材”“保险类研究生系列教材”等,这些系列教材主要为我国金融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论层面的知识体系支撑,为我国金融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中国金融出版社充分发挥了金融专业定位和品牌优势,在职业培训方面与金融管理部门、各大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策划出版了大批金融系统干部培训教材、职业资格考试丛书与应试教材,如“中国人民银行干部培训教材”“全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中国企业资本市场运作系列丛书”等,这些系列丛书为金融部门从业人员的在职金融培训提供了全面的帮助。

此外,中国金融出版社还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策划出版了大量通俗易懂的金融经济类读物,如从1997年开始,中国金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并作重要批示的《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证券知识读本》《保险知识读本》三部图书。这三个读本在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金融系统、新华书店广为发行,成为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的首选读物。近年又重点推出了以《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28种模式》《百姓金融知识读本》《走进金融之门丛书》等为代表的金融普及读物,以《农村金融新知识丛书》《中国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制实务》等为代表的“三农”读物,以《纳斯达克实战100问》《中国上市公司排行分析丛书》《全球金融战纪实》等为代表的金融纪实评论系列读物,在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国民金融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第三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戴相龙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证券知识读本(修订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周正庆 主编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保险知识学习读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中国保监会普及保险知识编写组 编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60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致力于金融人才的培养,事实上,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发展同样受益于此。出版行业说到底是“内容”行业,只有把“内容”做好,出版行业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只有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作者队伍,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书刊;只有一支高素质的、政治坚定、知识广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金融新闻出版专业人才队伍,才能策划、编辑出高质量的金融读物。60年来,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发展与金融人才培养,一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金融新闻出版行业探索者

1956年,“金融出版社”正式成立,公开出版《国营工业信贷制度的实行与收获》和《苏联货币流通与信用》等早期金融专业书籍,开创了我国公开编印出版金融专业图书的新纪元。到2009年,在原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500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的整体评估中,中国金融出版社被评为“一级出版社”和“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60年来,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出版金融图书、期刊、电子音像产品为主的专业出版机构,中国金融出版社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专业出版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中国金融出版社章程》,明确中国金融出版社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实行社长负责制,实行“独立核算、以收抵支、自求平衡”的财务体制,在这一定位之下,中国金融出版社面临着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如何在竞争中壮大发展实力的问题。在此期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也在逐步推开,适应自身定位和市场变化,中国金融出版社开始了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变革。中国金融出版社对内部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位改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在出版行业率先进行了用人制度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运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出版社整体发展活力。出版社不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和品牌开发力度,紧紧抓住金融系统和营销市场两条主线,努力扩大市场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专门设立出版物质量管理机构,加强对出版物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完成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出版社质量管理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人民银行总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一个现代化金融专业出版企业初现端倪。

应该说,每一项改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中国金融出版社市场化的探索和发展之路,也成为我国金融新闻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记录和见证。60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出版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遵循新闻出版规律,坚守金融专业特色,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经营实力不断增强,从而保持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同时,也为我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大众中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潜力巨大,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部署,从趋势上讲,拓展专业出版这个富有潜力的领域,让专业出版成为专、精、特、新国际一流的出版机构,是今后调整出版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这种结构调整,毫无疑问,将对金融专业出版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我国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从业人员等方面一系列规模性、结构性的创新与变革,也将为金融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蓬勃的旺盛的无限的生机。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金融出版社将紧随时代的步伐,深耕金融出版沃土,为我国金融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编辑:王倩纾)

作者:张艳花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