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
内容简介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是由货币、经营和管理货币的企业、金融产品交易市场、金融调控和监管、金融开放等几个重要环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行,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杠杆作用。研究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就是要在研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发展重要阶段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发展事件,归纳和研究当时国家财政金融界决策人、众多金融专业学者和重要金融机构代表人物对这些事件的主要观点。要达到这个标准是很不容易的。《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1卷)(套装上下册)》共设50章,选择这个时期50位各种金融代表人物,对其有关货币、金融企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和监管、金融开放等的观点论述有选择地进行重点介绍。我对这种编写方法十分赞同。对过去100年中国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和各种代表人物的学说观点,如何归纳和研究,各方面会有不同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应欢迎和支持有条件有兴趣的学者深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曾康霖、刘锡良、缪明杨教授编写了《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1卷)(套装上下册)》,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各方面研究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提供了方便。我相信,《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1卷)(套装上下册)》的出版发行,会在活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研究、促进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开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曾康霖,四川泸县人,出生于1935年11月8日。解放后从事过几年税务工作。L956年考入四川财经学院财政与信贷专业深造,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金融系主任,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金融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金融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金融学会副会长,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金融教学研究工作。出版的专著有:《金融理论问题探索》(1984年出版,获四川省政府优秀著作奖)、《资产阶级古典学派货币银行学说》(1985年出版,获四川省政府优秀著作奖)、《货币流通论》(1987年出版,获人民银行总行优秀著作奖)、《资金论》(1990年出版,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利息论》(1991年出版,获国家教委优秀著作奖)、《信用论》(1993年出版,1998年获国家级优秀著作奖)、《金融实际问题探索》(1994年出版)、《银行论》(1997年出版)、《金融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1997年出版)、《经济金融分析导论》(2000年出版)、《金融经济学》(2002年出版)、《虚拟经济:经济活动新领域》(2003年出版)。此外,主编全国高校金融类本科教材《货币银行学》、《银行经营管理学》(获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奖),以及研究生类教材《金融学教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撰写了不少论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金融高层次人才--博士和硕士。为我国金融教育、金融学科建设及推动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连续三年被四川省成都市评选为劳动模范,1990年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1993年被评为人民银行系统优秀教师,1996年被授予人民银行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再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刘锡良,四川自贡人,出生于1956年,1978年至1985年、1993年至1996年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原四川财经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长江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现任中共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8-200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应用经济学组成员,中国金融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目前主要从事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刘锡良教授擅长于货币银行理论与政策,尤其在中央银行理论、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等方面有着精深的学术造诣。主持科研项目有: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课题、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0多部。《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经济学)”二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其他科研成果奖10多项。
缪明杨,重庆江津人,出生于1960年8月。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金融学、金融史教学研究。现任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主管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钱币学会理事、成都市政协委员。
独著《中国近现代政府举债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台湾硕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版)。合著《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996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2005年三等奖)。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信用制度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金融国际化中的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研究》等课题。合作编著普通高等学校金融类“九五”规划重点教材《中国金融简史》。参撰《中国金融百科全书》、《中华金融辞库》等大型金融辞书。参编《货币金融学》、《货币金融学解读》等教材。在《中国钱币》、《社会科学》、《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研究》、《财经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宋代纸币政策初探》1997年获四川省钱币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宋代纸币发行准备金述略》1997年获中国改革成果通报编审委员会、红旗出版社优秀改革理论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