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坚守学术出版和精品出版,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量的骨干出版项目增强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竞争力,也为其奠定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大飞机出版工程”系列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学术出版和精品出版为抓手,引领出版社沿着“专业规模化、产品经营化、业态数字化、平台国际化”的路径转型发展,相继策划出版一系列有较大学术影响力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优秀出版物。2009年以来,累计已有16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8个项目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包括《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大飞机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等,项目承担数量和完成质量在全国单体出版社中皆名列前茅。在这些骨干出版项目的带动下,出版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学术声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均有了显著提升。
一、创新出版理念,推进“三大转型”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认真研究预判出版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三大转型”,即从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社向科研活动和知识生产的组织者、评判者、保存者、传播者转型,从传统意义上为教学科研服务向思想、学术和文化交流中心转型,从传统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向集团化现代企业转型。
例如,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大型飞机研制立项,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抓住我国研制商用大飞机的战略机遇,策划出版“大飞机出版工程”,迄今已完成或规划九期子项目。该项目已5次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且多次考评为“优秀”,目前已出图书80余种,荣获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其中,8种学术专著英文版权成功输出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得到国际专业界和出版界的认可。
二、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传世之作
抓住重大机遇、服务国家战略,是出版社践行文化使命、提升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社确定自身出版领域、定位发展战略的有效路径。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和学科,必定也是蕴藏着巨大的出版机会、资源和市场的新兴、高成长性领域。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锡喜 主编,丁晓萍、汪雨申、黄庆桥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效整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出版资源,主动组织策划出版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该书精心辑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并对其语境、风格特点及思想意蕴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阐释解读。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纷纷进行重点报道,《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则陆续刊发精彩章节摘编或重要书评。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该书即登上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特别是其电子书也在各大平台上受到读者强烈关注。许多高校把《平易近人》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读书目,许多基层支部也自发举办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进行重点学习研读。目前,《平易近人》英文版、韩文版已经出版,日文版也已输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八十册)(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东京审判文献丛刊编委会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国内缺乏东京审判的核心文献,关于东京审判的研究也不丰富,不利于我国政府对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罪行进行有理、有据的彻底驳斥。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积极推动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共同成立“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动策划出版“东京审判出版工程”(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标志着国家重大历史档案的正式回归。第一期工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83卷、近5万页)已于2013年出版,并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上海图书奖特等奖;第二期工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全53卷、3万余页)已于2015年3月出齐。2014-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主办的“东京审判系列图书”首发式和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国内外主流媒体予以重点报道。
三、发挥交大优势,传播科技成果
随着中国出版品牌化、数字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大学出版社独特的学术资源和专业资源变得非常宝贵。作为一所百年学府,上海交通大学拥有一系列全国领先乃至国际知名的重点学科,以及一大批著名学者。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紧紧依托母体大学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致力于把学科品牌转化为出版品牌,这也是大学出版社的天然优势。
“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
为全面展示我国近年来在光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前沿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依托交大物理系策划出版“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由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担任总主编,丛书共有8个分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邀请了9位院士联袂为各分册作序或撰写导言,每个分册包含若干该领域的前沿研究专题,由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40多家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分头撰写,这也是对大型科技前沿丛书组稿、编撰模式创新的一种探索。鉴于“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所反映的的高端原创性学术成果,德国的德古意特出版社已将全部8种专著英文版引进出版。
四、创新内部机制,提升选题品质
在内部机制方面,从过去的编辑室改为面向市场的事业部,集中编辑团队作战能力,激发事业部活力,发挥全体编辑的创造性,使事业部朝着专业化、品牌化、实体化的目标不断发展。实施《事业部考核办法》,从考核编辑个人到以事业部整体为单位进行考核。组建重点项目部、国际合作部、数字出版部、数字营销部、产业与教育培训部、先进制造技术出版中心、科学文化出版中心等新兴业态部门。连续出台重点选题遴选、内部订货会、每周讲书会等多项举措,构建了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犹太难民与上海丛书(全5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在这样的机制作用下,精品图书源源不断涌现。例如,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项目部策划出版了大型历史文献丛书——《犹太难民与上海》,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这套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讲好“犹太难民与上海”的中国历史。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举办的首发式上,这套丛书在现场引起了国际读者的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出版代表团的重要活动。
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学术出版“走出去”
当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一批重点大学的首要任务,而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大学出版社只有走向国际,广泛传播中国学者的优秀成果,才能在母体大学中发挥独特作用。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将“平台国际化”确立为四大主战略之一,组建国际合作部,致力于专业化、同步化、系统化做好版权贸易与国际合作工作,在近四年中输出版权200余种,不断探索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有效路径。
《钱学森文集英文著作系列:物理力学讲义(英文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钱学森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联合出版《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国际版,引起国内外重要反响。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向剑桥大学出版社输出《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英文版,列入“剑桥中国文库”;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共同组建“转化医学联合编辑部”,系统出版陈竺院士担任总主编的“转化医学出版工程”。
为使国内外学术出版商充分交流、通力协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连续三年承办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成为上海书展的一张名片。特别是2015年,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博睿等八大国际知名出版机构,以及中国数十家学术出版机构齐聚上海书展,成为业界探讨学术出版“走出去”的一项盛举。
六、谋划数字转型,支撑主业发展
近几年,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出版业当然也无法置身事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认为,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必须勇于开拓、转型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盈利模式。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不断延伸,既是出版社履行文化职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自2008年起步,这些年来重点在“专业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阅读”等三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展到今天,若干项目也开始开花结果。在“专业数据库”方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和专业出版上相对领先的地位,运用传统出版所积累的丰厚的内容资源,立项开发《大飞机学术资源数据库》、《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中国馆藏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民国司法档案数据库》。在“在线教育”方面,依托“英语等级测试网”,打造中国外语学习资源平台;依托优质教材内容资源,为高等院校提供学科信息化解决方案;立体开发“交大之星”品牌,建设中小学数字内容资源库。在“电子阅读”方面,接入各大主流电子阅读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尝试各种产品型态和运营方式。
《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
“专业数据库+解决方案”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探索数字出版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优势,未来可能转型成功的重要基石。2015年10月,历时三年研发的《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上线,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的初步成果,引起专业界的重点关注,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该库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也是规模最大的写本地方历史文献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内、国外多家图书馆已经开始商谈采购或试用事宜。
七、营造良好氛围,共谋事业发展
出版社党政班子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实行社务公开,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对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必经社办公会讨论决定。社里每年年初制定20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分管领导,并于年终检查落实情况。各图书事业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老中青相结合,既注重发挥资深编辑的经验,又充分调动年轻编辑的干劲和梦想,大家齐心协力为重点项目打拼,全社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营造了“讲正气、讲人气、讲书气”的社风。
“大飞机出版工程”专门引进两位博士担任项目负责人和责任编辑。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青年编辑成长很快,三四年之后即成为骨干人才。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派遣骨干编辑到牛津、波士顿总部培训实习。全社形成了脚踏实地、崇尚实干,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工作氛围,有力保证了重点出版项目按时优质完成。
(本文编辑 陈大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