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晚,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文轩BOOKS成华店协办的“解读《世说新语》中的历史现场——《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图书分享会”在文轩BOOKS成华店举办,主讲嘉宾董上德教授围绕其著作《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从三个历史现场与读者分享解读《世说新语》的新思路,并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和互动。
历史现场之一:阮籍写《劝进文》
活动现场,董教授首先以“阮籍写《劝进文》”为话题,拉开了分享会的序幕。他说,司马昭于景元四年(263)十月受封晋公,并于次年进爵晋王,是魏、晋交替时期的标志性事件,而事件中起了特殊作用的《劝进文》, 就出自阮籍的手笔。
《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魏元帝曹奂在位时,拟封司马昭为晋公,已经备好了九锡大礼,司马昭一再辞让,不肯接受。当时,一批公卿、将校纷纷到司马昭的府邸,恳请、敦劝司马昭接受朝廷的嘉勉。司空郑冲急切派遣使者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找阮籍求助,请阮籍写《劝进文》。此时,阮籍刚好在袁孝尼的家里,头一晚喝醉了酒,勉强让人扶起来,在木片上书写草稿,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删改痕迹,再楷写后交付来使。时人都称赞阮籍是“神笔”。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司马昭为何如此有耐心,前前后后辞让朝廷的加封五次之多呢?
董教授如此解读这个故事中的细节和深意:阮籍写《劝进文》,是代郑冲等人写,语气、口吻都并非阮籍自己的。郑冲是一位甚有权势的人物,资历很深,早年做过曹丕的文学侍从,还是高贵乡公的经学老师。按说,以郑冲的学养和文笔,他自己也可以写,本来用不着十万火急般地去麻烦阮籍做枪手。然而,郑冲请阮籍操刀,是事实;阮籍与嵇康等一批跟司马氏有矛盾的人物交好,也是事实。高贵乡公已经驾崩多年,事件也慢慢淡化;而阮籍作为与体制内外均有交往的名士,他似乎更有代表性,连《劝进文》也是出自阮籍手笔,司马昭这一回大概能安心地接受加封了。这或许是做过文学侍从的郑冲非要请阮籍做一回枪手不可的主要原因。
至于阮籍本人,他自然清楚明白司马昭的多番辞让表演的深意所在,以他的世故心态,不会不知道事情的最后结果:加封是必然的,是迟早的事情。故此,他接到郑冲的求援信之后,乘着未消的醉态,文不加点,以倚马可待的速度完成,除了说明他是“神笔”、文思泉涌之外,恐怕更重要的是,他早有劝进的文章在肚子里;不是他真心劝进,而是他看了三番五次上演的戏码,心中有数了。
在董教授看来,司马昭需要身边有一个阮籍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一枚棋子,这是阮籍的无奈(需要一份俸禄),也是他的悲剧所在。我们不要忘了,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应该就是他写出《劝进文》之后不久。他内心受到多少谴责,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世说新语别裁详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董上德 著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历史现场之二:八王之乱中的乐广
董教授为大家分享的第二个历史现场是八王之乱中的乐广。
乐广(?—304),字彦辅,西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曾任吏部尚书等职,一度代替王戎出任尚书令,故世称乐令。
乐广是中朝名士之一,有政治头脑,能清醒地分析时局,为人颇有底线。但是,他虽有心保素,无奈他的女儿嫁给了成都王司马颖,在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岳父的身份为他带来较多麻烦,“群小谗谤之,竟以忧卒”。一代名士,以此收场,未免令人唏嘘。
董教授感慨道:按说,乐广守正道、人缘好、影响大,他的一生应该风平浪静才是。可人不能超越时代,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乐广也不例外。且不说他的言论和观念与当时的一些权贵不同,会招惹他人的议论或引来麻烦;且不论他也算身居高位,官至尚书令,会有意无意地陷入某种政治旋涡;仅说他的一个身份,即成都王司马颖岳父这一角色,就会要他的命。乐广所信奉的名教即儒家的纲常伦理在这场凶险、混乱、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中荡然无存。
乐广似乎也在自保,他为了释除司马乂的猜疑,表示自己有五个儿子,比女儿重要,暗示自己会跟女婿成都王切割。可是,于事无补。这是乐广的无奈。
无奈,悲哀,还有悲剧,这是乐广的一生。一个聪明而自律的人,一个名满天下的乐令,一个拥有著名女婿的岳父,竟然如此收场,令人无限感慨,深叹尘网之险恶,名教之无效。
历史现场之三:东晋初年王敦谋反
董教授最后提到了东晋历史绕不开的人物——王敦。
他如此评价王敦:王敦有破坏,无建设,蓄意谋反,制造动乱,涂炭生灵,祸害社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王敦从小就表现出并非善类。他为人阴狠、狂妄、张扬,虽然出身名门望族,接受良好的教育,自己也颇以熟读《左传》等书而扬扬得意,但是,性格粗豪,目中无人,与一般的文弱名士绝不相类。
在“王与马,共天下”的局势下,王敦为何要谋反?对此,董教授指出,王敦与晋元帝司马睿识于微时,这是他的无形资本。他利用司马睿早年许下的“管鲍之交”来要挟已经登基的晋元帝,将所谓的“管鲍之交”当作一笔可观的股金,不断要分红;后来发觉晋元帝也不是蠢人,便有意扶植忠于自己的势力,如刘隗、刁协等人,让他们把持要职,而逐步疏远王氏一族。有道是“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以为这本是一家合资银行,如今看来,晋元帝有把它悄悄地变为独资银行的苗头,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挥师直逼建康。他除了无形资本之外,还有不可小觑的有形资本,那就是比王师还要强盛的军队。
《世说新语》用了不少篇幅写王敦谋反的各类故事片段,十分具体,很有现场感,是十分珍贵的历史瞬间。王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固然极具个性,可是,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权力欲望叠加野心阴谋是怎样将一个人转变为失去理性的狂魔。
董上德教授最后总结,故事碎片是历史现场中的重要“构件”,希望这些历史现场能给开拓大家解读《世说新语》的新思路。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