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福州市文物保护工作,今年6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福州市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工作实施意见》,福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即对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出让前依法由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让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开始聚焦到考古上。那么,福州,这个地处东南沿海的城市有哪些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存?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这个被称为“八闽首府”的地方有着怎样特色的葬制和葬俗?这个“海丝”的重要港口又有哪些重要的窑址、沉船和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呢?
近期,由福州市文物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所编的《闽都探源——福州考古三十年图录》一书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可谓欣逢其时。前面诸问,皆有答案。
《闽都探源——福州考古三十年图录》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福州市文物局、 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这是一部关于福州考古近三十年成果的精品图录,是关于福州考古遗产的系统总结。“考古遗产”包括人类生存的各种遗存,如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点、被遗弃的结构、各种各样的遗迹(包括地下和水下的遗址)以及与上述有关的可移动的文化资料等。该书用丰富地图片将枯燥的历史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读者领略闽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体例编排上,全书对各遗址进行分类整理,分为史前考古、城市考古、墓葬考古、窑址考古、海洋考古5个板块,涵盖福州重要考古成果48项;甄选近400幅图片,包括150余幅遗迹图和200余幅遗物图,还有部分考古发掘现场图、线图、拓片图等,品类多样。每个板块都是先综述考古成果,再按照出土成果反映年代顺序对各个项目遗址进行概述,加上相应的遗迹图片,遗物图则是按项目或出土单位(墓葬、灰坑等)呈现,如果出土遗物的材质和数量都很丰富,则收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该书不是单纯的文物图录,而是完整的考古项目的呈现,文与图成为相互印证的整体。许多遗迹图片只有在考古发掘现场才能看到,如福州芝山遗址中青铜时代木构建筑基、建筑木桩,福州文儒坊西段遗址中的唐五代城墙基槽、宋房基,福州怀安窑址的石岊山废品堆积,连江定海湾沉船遗址中考古队友下水、“白礁一号”沉船内器物排列等,各种考古遗迹呈现在读者眼前,使得考古调查、发掘和文化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该书既是展示、研究“考古遗产”的图录,也是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文化景观有机结合的成果展示。而遗迹、遗物图的共同展示,在增强历史信度和活化历史场景方面意义重大,能够帮助读者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联想成一个整体,不用脱离原本的时空背景,观感上的强烈印象,可以增强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该书收录的考古成果,多数遗址和图片都是首次公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城市考古”收录的16处重要考古遗址中,诸如闽国夹道、唐代马球场、唐罗城延远门、唐北夹城东城墙、鼓角楼、唐城宋街、明府城井楼门、公正明城墙等重要建筑基址的发现,填补了福州考古领域的多个空白,反映了福州城市的建立、演变和发展。福州地铁屏山站遗址则是城市考古发掘中尤其重要的一处,涵盖西汉、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层,从地层剖面图可见一斑,发现各类遗迹现象279处,出土遗物种类多样,有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特别是“常乐万岁”瓦当、龙凤纹“万岁”瓦当、卷云纹“万岁”瓦当等的出土,足以表明当时建筑等级之高,应为西汉闽越国都城冶城的宫殿区的一部分,为考证西汉闽越国都城的地望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唐五代遗存主要以大型建筑基址为主,推测与闽王王审知修建的宫殿有关;诸如西汉铁锚,宋建窑兔毫盏,宋瓷犬、瓷灯、骰子等更是品类各异,可见时人生活之丰富。该遗址发掘为研究福州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此外,还有文化内涵丰富的福州横屿遗址,涵盖新石器晚期、商周至汉代等遗存,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属福州城区首次发现;福州芝山遗址填补了福州城区青铜时代遗存的空白,为研究前闽越国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福州怀安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外销瓷窑址;“海洋考古”则是收录了沉船、航标、近代炮台群等海洋文化遗产,反映了从沉船考古到全面海洋文化遗产考古的转变。这些考古发现,在探索福州地区史前文明、溯源福州城市历史、丰富闽都文化历史内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反映着福州古代文明的“高光时刻”。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更是让学术轻松化,似乎可以带领人们重温古代的悠远和容光,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化。
该书的执笔和摄影,都是福州市考古工作队的一线考古人员。他们表示,考古工作的特别之处就是,经常可以体会到新发现的喜悦,但又必须面对后期整理的单调与琐碎。曾几何时,普罗大众对考古学、考古工作、考古成果等认知有限,那些艰涩枯燥的考古报告更是让人敬而远之。考古是严谨而细致的,文物不可再生。考古人要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揭开那些被尘封的历史面纱,铁锹挖掘、手铲刮面、划分地层、记录详情、测绘拍照、分拣出土标本,等等,每一项都是考古人的必备技能。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曾说:“考古学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现在对静态实物材料的观察逐字逐句地翻译成动态的过去生活。”不仅如此,考古学还要把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反馈给人们。也许,这便是考古人坚守的初衷吧。
而《闽都探源——福州考古三十年图录》,正是这个优秀的反馈!
(本文原载于:福建教育出版社公众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