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一本书、一座城、一曲中国新史诗 ——专访《雄安记》作者叶梅

作者:贾志甜   2023年09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17年,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如春雷乍响,从白洋淀畔传遍大江南北。6年过去,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如今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雄姿初显、气势磅礴。城市的灵魂是国家灵魂的一部分,中国故事也需要通过一部部城市传记来书写。今年6月,浙江教育出版社携手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赵晏彪,中国作协会员贺颖,重磅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雄安记》,全书真诚书写了雄安建设者的风范、科技者的智慧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全景式展现了雄安之风、雄安新风、雄安雄风,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中国新史诗。日前,百道网对《雄安记》作者之一叶梅做了采访,听她讲一本书如何书写一座城,这座城又是如何谱写新的时代史诗。

叶梅

雄安,作为地理概念,特指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取“雄安”,寓意深长:雄韬伟略,长治久安。

2017年4月1日,一则重大消息正式对外公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安始建,作家叶梅和浙江教育出版社都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千年大计”。正当雄安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时任总编辑周俊直接邀约叶梅书写雄安。雄安新区是报告文学写作极具历史意义、现实价值的重大题材,但由于涉及面宽,时间紧,叶梅决定团队行动,召集了赵晏彪、贺颖三人一道采访,相互切磋,共同书写。

三位作者数下雄安,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研,细致采访,以雄安新区建设五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为脉络,真实记录了雄安新区成就的一系列科技、生态、文化等创造性、创新型的时代奇迹,生动勾勒出这座“未来之城”的崭新风貌,以及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内核。

他们与当地村民的深聊;在工地上机器轰鸣之间,对“雄一代”的寻访;也因疫情影响,在雄安的多日滞留……通过一系列与雄安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小人物”“建筑企业”“智能公司”“银行”等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最终真诚书写了雄安建设者的风范、科技者的智慧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绘出新时代建设者们的精神图谱,再现了雄安新区崛起的壮美进程,“他们的故事就是雄安故事,他们的经历和谈吐就是‘雄安记’”。

雄安新区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城市建构创新,需要作家用笔来见证

百道网:从历史沿革来看,雄安这个地名的出现还是在2017年的雄安新区成立以后。为什么会想到给一个成立仅仅六年的新区做传记?

叶梅:雄安新区是中国第19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成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既然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又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作家,可以说是雄安新区以下几点核心要义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一是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作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承接着北京部分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校等机构和人口,形成了与北京互补互动的关系,提高了京津冀整体发展水平,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计。

二是雄安新区以“一张白纸”着墨,从顶层设计到规划建设,都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绿色低碳、智慧环保、共享包容等理念,打造现代化绿色智慧新城。比如雄安车站,是亚洲最大的车站,雄安速度,是中国最快建设的速度,雄安建设者,是三年疫情最不怕“传染”的群体。

三是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雄安新区所在地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好白洋淀等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挖掘好宋辽边关地道等文物古迹,传承好河北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好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和文化高地。

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空白地突然拔地而起,需要作家用笔来见证,回眸这千年大计的初始模样,为冲锋在前,吹响号角的“雄一代”留下时代的记忆。

 

《雄安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叶梅 赵晏彪 贺颖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百道网:为城市做传记,一般都会选择具有悠久历史传承或者风格成熟的城市。雄安是一座建设中的城市,变化日新月异,您怎么看待这个变化?怎么看待这部传记在雄安这座城市发展中所承载的价值?

叶梅:我们不仅把雄安看成一座建设中的城市,更把它当作中国进入21世纪的城市建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创新,新与旧是相对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段“历史”写作有着一定的时间性、过程性,但史学写作的最终价值和文学的最终价值是一样的,都取决于公共分享的价值和对这段历史的真实书写。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事实上,恰恰是雄安未来将要发生的不断的变化,才使得今天这本《雄安记》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具有了一座城宝贵的历史记忆。一座建设发展中的城市,势必一切都在日新月异之中,在迭代升级中奔向未来,这样的速度与进程,势必会令发展历程中的一切急速被甩在身后,而这些历程作为城市的记忆,铭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太多不可或缺的时代基因,是必须以书写来完成铭记的,这也正是我们书写这本传记的价值与核心要义之一。

着重落笔在历史的回顾与辉煌、当今的继承与创新

百道网:用一部书写一座城的难度可想而知,请问动笔之前主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叶梅:写一座城并不难,难在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们确定了以报告文学形式真实记录雄安,并以主要书写建设者的思路之后,首先做的是了解雄安的今世前生。一方面是大量阅读有关书籍,一方面寻求中国作协办公厅的支持,联系当地的部门和社会各界,多次到雄安采访,甚至规划了要采访的企业和建设者的联络图。

百道网:采访和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叶梅:最大的难题还是疫情,三番五次准备妥当后,不能够前往现场采访,当时任务紧,压力很大,个人防护也承受严重的威胁,但我们没有惧怕。只是在采访中“四处碰壁”,遇到这种情况让人“欲哭无泪”。还有几次正在采访中,突然某个区域被封控了,大家都出不去了,衣服没有多带,食物不多,心情难免焦虑。那种感受,永远会留在记忆里。

我们的采访在多次这样的“被动”中见缝插针,最后终于如雁翎队员们“神灵附体”般,以速战速决,几进几出,完成了我们有史以来最艰难的采访。

百道网:这部传记的着力点或者重点内容落脚在哪些方面?

叶梅:雄安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由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组成,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成立。《雄安记》着重落笔在历史的回顾与辉煌,当今的继承与创新。

雄安有驰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队,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

雄安有古代容城“三贤”:曾诞生过不少仁人志士,辉耀千秋。其中容城的元初著名理学家刘因,明朝弹劾权相严嵩的义士杨继盛,明末清初的大儒孙奇逢被称为“容城三贤”。他们的思想、学养、处世之道一脉相承,体现了河北人慷慨悲歌、重信尚义的千古精神。

古今辉映,重在当下,就是我们的着力点,落脚点和书写点。

小视角反映出的是大历史、大格局、大时代和大精神

百道网:为城市做传记,都会通过城市的描述,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本书的描写,雄安的城市性格特点是什么?

叶梅:眼下的雄安还只是从无到有,刚刚建设完成一部分城区,若要说它有什么性格特点,那就是雄安已迅速成为全国的建筑样板,万众一心聚天下英豪,三年新城出现,创造了新时代的建筑奇迹。新科技的“未来之城”、“智慧之城”,或许就是目前这座城市的性格特点吧。

百道网:《雄安记》这本书适合哪类读者阅读?

叶梅:这是一本记录“千年大计”雄安建设史的书,对于想了解河北雄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读者,都是可以阅读的。这也是一本参加雄安建设的几十万建筑大军可以阅读并拥有留作纪念的书;这更是一本可以给年青人看的书,让他们知道,一座城的兴起,所需要的付出,一个人的成长,又恰是在这些付出中。

总之,可说这是一本奋斗参考书,适合将要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适合将要走向社会的人,将要去全国各地“漂”的人阅读,漂,可以漂出精彩,可以漂出根来,可以漂出人生的意义。

百道网:我们常说“笔墨当随时代”,您认为报告文学创作应如何更好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在这本书里是如何体现的?

叶梅: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年轻的文学体裁,其面向历史、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真实报告的特点,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与新闻学之间最好的对话载体和桥梁。其承载的“时代报告”使命既要遵循新闻学真实性、客观性、实效性的原则,又要服从于文学的手法、技巧和修辞,给读者提供一种高于新闻语言乃至于接近小说的阅读快感和艺术享受。

《雄安记》这本书体现的是当代小人物、平凡事件,有血有肉的故事,是时代产物,脱离不了当下人们的视野和生活,我们重点体现的是劳动者,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主宰。小视角,一群群人物群像,反映出的则是大历史、大格局、大时代和大精神。

百道网:您以前的作品以散文、小说为主,这次的《雄安记》属于纪实叙事类作品,您如何转化自己的语言风格?

叶梅:事实上,我已经有过撰写纪实文学作品的多次经历,曾有《第一种爱》、《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大对撞——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等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大对撞》一书获得过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后经再版的《粲然》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但的确,我也写过不少小说、散文作品。在我看来,这些文体之间,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阻隔,相反,如果很好地把握好每一种文体的特点,同时融汇贯通,得心应手地使用一些技法,是十分有趣的写作。

百道网:您最近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

叶梅:我一直关注生态写作,我不断写作的散文大多为生态散文,从《根河之恋》到《福道》,正在继续写。另外近年来我因孩子们的需要,写了长篇儿童文学《北斗牵着我的手》,也得到小读者们的关注,也将继续。同时,还有多年来一直计划的关于长江三峡的长篇小说,也在写作中。


作者:贾志甜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