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张诗忠:需要的满足靠体验,读书也不例外

作者:张诗忠   2015年10月10日   来源:百道网·张诗忠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张诗忠专栏】读书的过程就是心理体验的过程,确定无疑。它不外带来两类体验,不是苦恼、厌烦的体验,就是畅快、愉悦的体验。对此,我们的一些出版人,由于种种原因,好像缺乏足够的认识。

每个人心甘情愿参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有些人觉得这话说出来不好,过于功利。其实,完全不必遮遮掩掩,探讨行为背后的动机,以人为本,正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再说,人的需要有高低、雅俗之分,男女老少——包括你、我、他——情有独钟,从而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如此思索下去,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为了满足需要从事相关活动,能否如愿以偿,是否心满意足,依靠一把无形的尺子帮助检测。这把尺子是主观的,别人无法替代;有意思的是,尽管活动各式各样,性质、特点、效应天壤之别,但在当事人看来,这把尺子亘古至今不变,它就是体验,而且屡试不爽。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用事实说话。一个人长时间挨饿和喝不到水,体力不支,痛苦不堪,找食物吃、找水喝便是行为的第一选择。一旦吃饱喝足,饱胀感降临,意味着自己的需要已予满足,摄食、喝水行为便中止。类似地,寒冷穿衣、下雨撑伞,遭遇敌害逃脱或顽强抵抗……凡此种种,都少不了体验,它随时随地发出信号,驱使相应的行为,否则当事人就会不舒坦、很难受,甚至生命难保。

这把尺子源于生存的需要,忠诚履行职责,人人感同身受。它形影不离,不时发出信号,哪怕十分微弱,大家无不惟命是从。它要么提醒你有机体趋于失衡,须马上反应,要么唤来快感,让你好不惬意,无法拒绝。可见这把尺子客观存在,灵验得很,笔者在此不郑重提出,想必大家也心领神会。因为谁都明白,快感相对于痛苦,孰取孰弃,泾渭分明。我们依从这把尺子,采取相应的行动,趋利避害,结果就是满足主人自己的需要——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也就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须补充的是,靠体验发动自觉的行为,不只限于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使用体验这把尺子早就烂熟于心。如果说生理性快感是由于机体不适驱动行为而被动导致,那么,现在享受愉悦的体验,则是主动追求的目标,因而,借以满足较高层次之需要的行为也就变得更加自觉和执着。

如今人们参与活动谁还好意思说为了活着——满足这种需要早就不成问题。于是,喝水解渴,许多人改用喝茶,为了保健、提神、醒脑——这是能明显感受到的——而且不容忽视的是,把喝水改为喝茶,提倡慢饮细品,还能给自己带来心理、体验上的别样感受,比如趁机聊天,拉家常,打牌下棋,划拳猜谜,联络感情……这种快活,单纯喝水是望尘莫及的。怪不得,喝水变为品茶,加之新花样的问世,茶道、茶文化悄然兴起,四处传开。

同样,由于差不多的道理,吃饭、饮酒、喝咖啡,如今演变为美食、酒文化、咖啡文化,也都在意料之中。或许,这类演变为何发生,许多人未必思考,跟着感觉享受就可以了。可是,假若我们循着这个思路分析,启示深刻:这类演变之所以势不可挡,体验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尤其当它喧宾夺主,将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合二为一,能使参与者、活动者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是多么开心!

显而易见,人们热衷于各种活动,追究原因,好像均源于体验的积极效应。反过来说,社会发展到当今这个水平,心理需要作为文化人的内心呼唤,借助体验单独发声,主导各种自觉行为,自然变得越来越普遍。比如,游戏、逛街、参观、旅游、娱乐、探险、运动……统统都是。调查这些活动的参与者,询问他们为何迷恋这些活动,虽然言词不一,但归结到一点,几乎都为了寻求刺激,享受快乐。

体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述这些为了满足心理需要的活动,无不是愉悦体验显示效应的途径和舞台。不妨说一下逛街。如今的时髦女性逛街,名义上是购物,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节假日只要有空,逛街是必选的活动项目,她们从这一家商店逛到另一家商店,跑得脚酸很累,却无怨无悔,因为她们向往的就是这个享受快乐的过程。           

好了,总算可以回到读书上来了。读书是脑力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过既然属于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活动,根据上面的分析,读书的过程就是心理体验的过程,确定无疑。它不外带来两类体验,不是苦恼、厌烦的体验,就是畅快、愉悦的体验。对此,我们的一些出版人,由于种种原因,好像缺乏足够的认识。

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图书馆、书店的大门敞开,有没有书籍提供阅读是出版人的事,大众愿不愿意进来随他便。显然,与上对照,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要知道,除了迫不得已,许多人为何不太喜欢读书——尤其对经典书籍、理论书籍、科普书籍等——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同时获得的体验,苦恼常多于愉悦,倘若如此,碰到谁都会敬而远之。

没错,读书主要是获取知识,为了求知,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跟游玩不能相提并论,但换一个角度,把它视作一种活动,根据不同读者对象的心理特点,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动些手术、作些改进,使随之带来的阅读体验朝积极的方向倾斜,还是有可能的。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了这么这段话:“我更愿意把读书视为精神的旅行,它能够让读者足不出户地欣赏世界万物,从无垠宇宙深处神秘莫测的黑洞,到幽微心灵内部玄之又玄的情感,无不是读者可以悠然神游的境界。”他为何有这种看法,多半是因为阅读较为顺畅,满足了他的认知需要,或者说,阅读成为他挑战未知世界的绝佳机会……

这方面的经验有待总结。可以断言,在打造书籍时,我们只要努力为读者获得愉悦的体验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意识到阅读其实是很开心的,那么喜欢读书、迷恋书香的人必将越来越多。

体验的威力,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西方巨富不惜重金,搭乘飞船遨游太空,据说就是为了体验未曾经历的那神秘的几十分钟;当今堪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大科学家霍金,行动极其困难,偏偏也要到太空中体验一下人失重的感受,希望从中找到科学的灵感。

改善阅读,难道不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吗?

作者:张诗忠

来源:百道网·张诗忠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