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专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类书稿,如何在其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来做选题并出版?其中如何展现编辑的独具匠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若干问题》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吴敬琏 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在经济波动期,图书竞争的核心是解释权竞争,是分析能力与见识水平的竞争,是选择与判断所形成的影响力在起核心作用。读者要求经济类图书要有相应的深度与宽度,要求不仅提供数据与事实,更要对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和分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面对各种各样的经济类书稿,如何选择最有价值的来做选题并出版?如何展现编辑的独具匠心?下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若干问题》来谈谈。
作者团队
本书作者吴敬琏、樊纲、刘鹤、林毅夫、易纲、许善达和吴晓灵等都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该论坛是由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于1998年6月在北京共同发起组成的、独立的学术群体。论坛聚集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他们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前沿问题,本书编辑与作者团队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合作出版了二三十部图书。其主办的“长安讲坛”(现由新浪冠名赞助)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了200多期。论坛集中国内重大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把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理论研究的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集合起来,希望用他们研究的思想精华对中国经济改革及各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新浪•长安讲坛”第九辑,论坛发言者及其演讲题目主要包括郑新立的“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凝聚改革共识”,白重恩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郑秉文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瓶颈与出路”等,集中讨论了中国经济在当前改革新阶段的一些热点问题,会议发言文集本身具有出版价值。
书名由来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正在兴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鉴于此,编辑团队将“新浪•长安讲坛”第九辑的发言稿收为文集,得以使论坛研究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使更多不能身临论坛的读者能够及时了解论坛上的话题,以各种方式加入到经济问题的讨论中来。毕竟,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参与,需要有更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办法,需要有更多的民主机制,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各种难题,确保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因此,为了使书名既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又符合该论坛最新研究主题,编辑在与作者多次沟通后,最终确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若干问题》。
书稿打磨
关于论坛演讲稿,在这套丛书出版过程中,编辑对演讲稿进行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本书最终定稿不完全同于当初在论坛上演讲的内容,但这其实也是论坛本身的成果,体现了论坛的作用,因为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更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当中,使大家的观点得到修正和完善,而图书则对论坛上很多言而不尽的内容进行直观地展现。
封面设计
对于封面版式设计,“新浪•长安讲坛”系列图书封面由过去的书法字体为主转为弱化书名字体、增大留白这种更为简朴、雅致的风格。这种转变也切合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学家们对国计民生更为冷静、沉着的思考。留白的本身也代表存在着想象的空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讨存在各种答案,而本书的意义在于可以开启一扇对话的窗口,带领读者一起讨论变革,感受时代的变迁。
宣传推广
在图书后期的宣传中,我们主要借力作者团队的极强影响力。由于作者团队品牌好,在中国经济学界有极强的影响力,所以读者群比较高端、专业、固定,读者认知度高。而且历年来“新浪•长安讲坛”图书已经形成套系,属于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的思想集萃,无论对于思想的吸收还是理论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因此在图书的推广上,并没有在市场上做大规模的常规宣传,而是借助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的历年年会及其他相关会议,借助该品牌的影响力,为参会的经济学家、研究人员做宣传。这样一种圈内小范围的宣传可以让受众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图书的定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乔卫兵 方雷 李亚婷)
(本文编辑 晨瑾)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