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人民出版社举行《金岳霖全集》新书发布会暨专家座谈会

作者:飞禹 整理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金岳霖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六卷八册本《金岳霖全集》。这套《全集》收录了金岳霖先生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自传等内容,350余万字,耗时近五年编辑整理,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一套金岳霖著作集。4月3日下午,《金岳霖全集》的新书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出版社举行,当代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参加。

会议现场

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同志介绍了《全集》的出版情况,充分肯定了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学术出版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了老一辈学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黄书元表示,2014年是金岳霖先生逝世30周年,出版这套丛书意义非凡。人民社2011年申请国家出版资金立项出版《全集》,经过五年努力终于出版面世。《金岳霖全集》的整理、编撰和出版,得到国家出版资金的资助,体现了对学术出版的巨大支持。从立项开始,社内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使得这套丛书顺利出版,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黄书元对《金岳霖全集》的编者表示衷心感谢,编者对《全集》认真编辑,科学合理架构,为读者了解金岳霖提供了边界。《全集》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必将推动金岳霖思想的系统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而有助于推进道、式、能的现代化及道、式、能的普及。

黄书元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金岳霖全集》编委会主任邢贲思在发言中指出,金老是现代著名学者,是哲学和逻辑学的大师,《全集》是他一生学术的心血。第一,金老在哲学上的一大特点就是融通中西哲学,进行独立创造,形成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完整观点,成为我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位哲学、逻辑学学派的开创者,其中西融通,勇于创造的学术精神,值得当代人学习和继承。第二,金老学术造诣极高,但是学古不离古,学洋不洋,继承借鉴前人总是有所创新,有所超越。第三,他能够熟练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逻辑用到了极致,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研究有启发。

邢贲思

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表示,理论思维的成熟才是一个民族的成熟,在当今中华民族实现自己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哲学和逻辑学特别重要,有必要唤起对大师的崇尚。大师学识的力量影响民族,人格的力量熏陶后来者。这种执着和追求,值得钦佩和学习。另外,从《全集》的出版也可以体现出版社的文化责任。一个出版单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曾经出版了一些站得住,留得下的作品。出版单位的文化职能,一定要体现在出版一些具有文明高度的出版物,要具备强大的传播功能与传承作用,这是一个出版社所达到的高度。要促进出版单位和大学机构的合作,优势互补。

桂晓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汝信表示,金老是哲学界第一人,其创造性是近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作为学术价值来说,金老的著作是里程碑式的,《全集》的出版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金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那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我们看到老一辈学者的风范和人格,都是学术界的泰斗,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汝信

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金岳霖基金会秘书长、《金岳霖全集》主编刘培育等学界的老专家、出版界的老领导,纷纷畅谈对于金岳霖先生的缅怀和对于当前学术出版的思考,对《全集》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予以高度认可,认为《全集》的出版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必将推动学术界对于金岳霖思想以及逻辑哲学的系统研究,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进而有助于推动我国逻辑学的现代化及逻辑普及工作,对于研究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变化历程也很有意义。人民出版社作为党和国家的公益性出版机构,出版这样具有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扛鼎之作,既是出版社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开创公益性出版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担当,更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历史选择。

出席座谈会还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宋文坚,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张家龙,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张尚水,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金顺福,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社科院哲学所所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研究会理事长谢地坤,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杜国平,社科院哲学所逻辑室博士后贾青等专家学者及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乔还田同志。会议由人民出版社常务副总编陈亚明同志主持。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精通英文,最早把西方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影响了一大批学人,开拓了中国学术的视野,同时还深入研究逻辑哲学,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中,融会中西文化的意蕴,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为核心,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构建起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金岳霖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在中国哲学界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等皆出于其门下。他一生卓有建树,留下了大量哲学与逻辑学方面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是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哲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者:飞禹 整理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