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周浩正: 小说36计《借刀杀人》对谈录

作者:郭承丰VS.周浩正   2014年02月21日   来源:百道网·周浩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周浩正专栏】编辑生涯中,不得已书写的机会极多,积累案箧,恐有百万字。像《小说36计》就是例子,因为根据设计的编辑体例,篇首必须有一篇对谈,交代小说内容要旨,点出作品价值所在。主要由编辑承担所有工作,偶尔,我也纳入。以下三篇对谈乃由我捉刀,存此留念,本篇当时化名“大顺”刊出。(其他两篇将在百道网陆续发布——百道编注)

知道范文程的人,恐怕不多,但大清帝国建国之初,少了他的参与,历史发展的轨迹必然大大不同──一统大明江山的,可能另有明主了。

范文程是历史上少有的策略规划家,是和张良、诸葛孔明、刘基(伯温)一样杰出的人物。可惜他没留下太多事迹,因为他晚年纂修《太宗实录》时,为了避免功高震主,他刻意将当时参赞的种种建策,“悉焚其草,即实录史册,亦仅载什一”,他懂得如何明哲保身,所以最终得以安享天年。

这部小说,主线是讲述袁崇焕的故事,骨子里却记述着一代名将,如何一步一步跳进范文程利用崇祯皇帝的个性所打造的陷阱;高明的策略,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

郭承丰(“华威葛瑞广告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郭”):坦白说,我真没想到《借刀杀人》是这么感人的故事,有好几次我都想掩卷而起,实在读不下去了。倒不是作者写得不好,而是写得太传神了。明知袁崇焕一步步迈向死亡,眼看着历史在眼前一幕幕重现,自己却毫无改变它的能力;明明知道明朝仍然还有中兴的机会,却被“愚而好断”的崇祯给毁掉了。假使历史确如一面镜子,这部小说还真能道出一些启示。

周浩正(《小说三十六计》总策划,以下简称“周”):我读这部小说的心情和你一样,只能以二个字来形容:沉重。能够让读者的情绪如此波动,不能不归诸于作者的生花妙笔。作者很聪明地将“借刀杀人”这个计略的精神,充溢在故事结构里面,我们看到这张天罗地网漫天撒下,被网住的人,一个也逃脱不掉。

“借刀杀人”正解

郭:是啊!真是这样。我对36计里“借刀杀人”四个字,别有体会,应该顺着字义的内涵去理解。所谓借者,引用他力之意;刀,非“刀”,可以说是巨大的力量,或是一股锋锐之气;杀,也非“杀”,比喻着压制、克服、屈服他人的意志,使事物朝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让抗拒的力量消失;人,则应作“竞争对象”解。总而言之,是在描述一种策略情境:为了保存实力,巧妙地运用各种矛盾的艺术。范文程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策士,他借力使力,使对方内部的各种力量,在彼此冲突下,相互瓦解了。

周:说得精彩!请继续分析下去。

郭:小说里面讲得已经太“透”了,我相信每位读者都各有一套解析方法,不如藏拙,由大家自去领略其中奥妙才有味道啊!不过,正因为书里面对袁崇焕着墨颇多,我们不妨稍微多谈一些皇太极的智囊范文程。

周:大策士范文程有一段为人传诵的故事,倒可一说。明末,大将洪承畴在松山一役战败被俘,洪承畴誓死不降,叫骂不绝,唯求早死;范去劝降,不提投降之事,只天南地北,说古道今一番。言谈间,梁上灰尘飘落洪的衣襟上,“洪屡拂拭之”,这个动作看在范的眼中,他断定洪不会殉难,因为“其敝衣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视野高出当世之人

郭:范的观察力和对人性的了悟,确实高人一筹。在《清史稿》的记述中,我觉得他最了不起的贡献,应该是“入关大策”,他掌握住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甫亡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借势用势,建议多尔衮立即起全国之兵,挥军入关;而且要求抛弃以往掳掠、劫杀的野蛮行为,一变为“纪律严明,秋毫不犯”的、解人民倒悬的救世大军,而且为崇祯发丧礼葬,自称“义师”,为大明君臣“复君父仇”。表面上在驱赶李自成,实际上却来抢夺大明江山,范文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本领,实在了不起,他的视野高出当世所有的人,难怪后人称赞他首倡入关大计,使大清朝“万世丕基以定”。

周:他既能见“树”,也能见“林”。所策划的谋略,既深且远,日久之后,才看出他的非凡贡献。不过,我觉得他之所以能够自在地挥洒布局,跟他“老板”皇太极的充分授权,大有关系。

郭:的确如此。没有皇太极的容忍和放手,范文程那有舞台表演?人人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正是由于领导者“知人善任”,气度恢宏,所以麾下的英才,才得以脱颖而出,大展身手。根据记载:每逢朝议,皇太极一定要问:“范章京知否?”“为什么不先和范章京商议?”可见君臣之间相知至深。

周:崇祯和袁崇焕恰好是标准的反面教材。崇祯想信任袁崇焕,又担心他掌握军权后,尾大不掉:或锋芒毕露,抢尽光彩;或挟功自重,通敌造反。他总是犹豫不决,想爱护却怕被伤害。

郭:回想这一段历史,确是一场大悲剧。崇祯即位时,才十八岁,自幼娇生惯养,那像朱元璋当年吃尽苦中苦?他什么也不懂,却偏偏手握生杀大权。他有心改革,却分不清善恶好坏,无限大的权力使他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任性、自私、吝啬、猜疑……。每件事都只知责怪别人,不知自省,也不会自省。一般会步上失败悲运的老板,性格里头也常带有这种成份吧!崇祯自缢前,还在埋怨众臣误他呢!杀袁崇焕,就自毁长城了。

“老板学”的真谛

周:从皇太极和崇祯身上,可以清楚地引出“老板学”的真谛。做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最重要的要件之一,即在物色第一流人才而用之。每件事都是只有自己的看法最好、最对时,就证明你周围只剩下草包和脓包。朝中十个人才,杀掉一个,不会还剩下另外九个,而是全都跑光了,连新的也不肯来了。崇祯的覆亡,由此可知。

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君”之道,范文程也把握的很好,幕僚长有幕僚长的进退之道,皇太极固然很会用人,范文程也很懂得如何“御”君。这部小说,多多少少描绘出历史上的四种人物原型:成功的领导者VS失败的领导者;良臣VS忠臣。

周:对极了!成功的老板手下,人人能发挥一己之长,因此,都是良臣;失败的老板,听不进一句忠言,所以他的手下只见忠臣。

郭:现在再回想崇祯即位的时候,明末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结束了,阉党领袖魏忠贤也死了,东林党人重新起用,国家正处在全新的转折点上,崇祯很可以好好从头开始,有机会做个汉光武帝;然而他却因性格使然,格局太小,无容人之量,最后成了亡国之君,真是可惜之至。

周:这面历史明镜,是在警惕后人啊!

怎一个“痛快淋漓”了得!

郭:除了上述的一些心得之外,我必须要说,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很令人佩服。他成功地写出了主要角色袁崇焕的大悲剧,也正好反衬出真正的主角范文程的策士本色。一明一暗,一显一隐;忽明忽暗,亦显亦隐。两根故事轴线,相互缠绕,又各自开展,复杂中自有条理,一路读来,可用“痛快淋漓”四字形容。在小说中,虚构的平民百姓大锁一家人,在大动乱时代中的无可奈何,读来令人鼻酸;时代巨轮无情的辗过,他们也随之家破人亡。最后抢食袁崇焕的血肉之躯,是大恸之笔。

周:作者对小说主题深度的掌握,也颇具匠心。历史记录事实,而历史小说则透过人性的稜镜,反而更能彰显出真相。范文程藉由崇祯的意念,凌迟了袁崇焕,这“借刀杀人”的计略,扫除了范文程内心深处一个更高远目标的重要障碍。显然的,范文程也有一个梦,他实现了它。(整理/大顺)

作者:郭承丰VS.周浩正

来源:百道网·周浩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