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风景与西方艺术》:风景”的制造

作者: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深圳晚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风景与西方艺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著 张翔 译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风景与西方艺术》 插图

《风景与西方艺术》以文艺复兴后近五百年来的西方著名风景画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风景画是如何从传统作品中的背景,转变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全面考察了作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风景”。

我们作为独立消费者,其程度可以清楚地从卡伦·克诺尔的一幅摄影作品《想象的乐趣:鉴赏家》中获得。在这幅图像里,房间的完美对称,冰冷、经典的装饰格调,克制、均布的灯光,平滑、镇静的轮廓线,都展现了一个极度优雅并且绝有涵养的、用来观赏自然景观的房间,而那些被观赏的自然景观,却恰恰与这室内空间的构成方式毫无相通之处。画中的风景有着粗糙的质地、自由扩散和蔓延的有机形式、不对称的构图、高度变化的灯光,以及不可度量的深度。它们沉重的镀金画框标志着它们昂贵的价格,它们的高贵身份又因周围小心布置着的警戒线而得以强调。

摄影作品的标题——《想象的乐趣:鉴赏家》——无疑是一种反讽。人们会纳闷这个孤独的、衣着光鲜的观赏者究竟能从中得到怎样的想象的乐趣——当他暂时停下来,将上身向前倾斜,观赏这幅大型风景画时。

“观赏者倾向于不加消化地囫囵接受一幅影像”,卡伦·克诺尔评论道。消费一幅绘画是什么意思?“风景”在这里到底代表了什么?一种局限于文化精英的、高尚的、特许的经历?如果是这样,又该如何解释自然世界对于我们所有人是免费的并且是开放的?在参观者与风景绘画作品相遇的情形中,有多少是鉴赏家的专业评估,又有多少是投入到画布上描绘的诱人世界中的一场白日梦?在画廊里闲逛的参观者觉得他自己与画中闲逛的人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反过来,我们觉得自己与那个参观者,以及被描绘的图像本身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类问题看起来可以无休止地延续下去,进入到接下来的章节中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本书的意图并不是成为一部风景绘画——或者更广义来讲——风景艺术的历史。我的初衷不仅是引领读者穿越另一类型的艺术画廊,尤其是那些专注于“风景画”的展厅(虽然那是种非常令人愉快的做法),而是提出一些问题来探讨我们与风景画主题之间,以及与它在欧美近五百年来的表现方法之间的关系。

作者: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来源:深圳晚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