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长歌与城市史诗
阅读《童年河》的时候,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两本书,一本是《呼兰河传》一本是《城南旧事》。金波先生说,“读他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沉浸在我提到的两本书的那个意境当中”。的确,《童年河》就是一部关于老上海的童年长歌与城市史诗。
《童年河》讲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上海乡下小孩进城变成上海城里小孩的故事。崇明岛、上海滩、黄浦江、苏州河、石库门、大世界,地地道道的上海地名;阿爹(父亲)、姆妈(母亲)、亲婆(祖母)、“三天不吃腌鸡豆板汤,脚鼓郎里酥汪汪”,地地道道的上海“行话”。 无论城市还是郊区,在诗人的笔下都不是冷酷的遥远的,而是温情的亲切的,荡漾着超于时间之上的静美。《童年河》散发着、释放着浓浓的上海味,给人以鲜活的感觉,给人以写真的感觉,给整个儿童文学界一抹亮丽的地方特色。对于老上海来说,这样的场景是亲切的,能唤起心底最柔软的一抹记忆。
在整体大众化、整体规范化的大局下,偶尔适度地显露纯纯的地域风味,有巧夺天工之美。
但,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童年河》也绝非一部板着面孔说老黄历的城市年谱,而是字里行间透着亲切,赵丽宏以他诗歌般朴素清丽的描述,将一个城市远去的集体记忆,勾勒出了一种超越时代隔阂之上的家园感。
成名作家的“入流”带来了“意外的欣喜”
“名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名家“入流”儿童文学,好处多多,是件厚爱儿童的大好事。可以丰富儿童文学品种,提升儿童文学质量;可以凝聚儿童文学人气,提升儿童文学品牌;可以吸引儿童文学读者,推动儿童文学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乔纳森·斯威夫特、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等著名作家,就为少年儿童写过许多脍炙人口、声名远播的儿童文学名著。而在我国的儿童文学和童书出版发展史上,也有着光荣的传统。如鲁迅、叶圣陶、冰心、巴金等中国文坛泰斗,都曾留下过经典、传世的儿童文学名著。
《童年河》给人一种“意外的欣喜”。这意外,首先是赵丽宏能如此认真、投入地花了一年多时间,尝试了这部小长篇的创作。对一位早已成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来说,这无疑有几分冒险。但意外更在于这部小说的成熟和成功。赵丽宏以一个优秀的作家的资格,和他的文字的能力,和他的叙事的良好的修养,然后就这样把一个童年的记忆给很好的写了出来。小说没有许多名家回忆童年时常有的那种自哀自怜自赏的陈旧气息,更没有一些成人文学作家偶或垂顾儿童文学时信手拈来的轻率态度。他就是用他最质朴的那种方式、最可靠的那种感觉和他很多年所经营起来的文学的修养,然后把他的这段记忆,把它很轻地拿了出来,然后就是很认真的很重的把它一行行地写了出来。
成功地找到了儿童文学的“神秘入口”
儿童文学和一般文学的区别,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是天生的,是能轻易找到神秘入口的人,他们无需故意俯下身子,他们本身就是孩子的“共生体”,或者,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那个孩子”,同时,他们手中还掌握了一支可以点石成金的魔棒——或可把这理解为作家的积累、修养、哲学思考的深度等等。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童心的天真单纯和透明澄澈,也是不会改变的。”作者所说的那些情感与憧憬,童心的单纯与美好,恰恰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底色,是通往“神秘入口”的最重要的通行证。儿童文学作家往往具备天生的要素,为人的简单与单纯,人生版图里的温暖亮色和天真情怀,这样的人会更轻易地找到那个神秘的入口。
不知道赵丽宏先生在写作《童年河》时是否揣摩或者寻找过那个“神秘入口”。读完《童年河》,看到作品以真诚的儿童视角、自然的童心童趣、简单准确的笔墨写下的故事,你不由地相信,作者定是由那个“神秘入口”自由出入,又或者,童真情怀一定从没有离开过他,写作《童年河》的正是他心中那个“永远的少年”。
融汇了散文与诗的美感特质
别具一格的散文化诗化,是赵丽宏儿童小说《童年河》“与生俱来”的的显著特色。赵丽宏的散文既充满激情、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又清新优美、韵味无穷,满是文学之美的奔放,文学之美的宣泄,文学之美的享受。赵丽宏把这种散文美、诗歌美成功地“嫁接”到儿童小说中。
在《童年河》里,散文化诗化的文学风格随处可见。如一开头对崇明岛老家后门外面“一条河”的描写,对河边风、树、鸟、水上鱼、水边芦苇的描写,对河对岸田里油菜花、紫云英的描写,浓墨重彩,如歌似画,凸显了小主人公雪弟眼中童年河的亲切和美丽,为整部小说的文学之美打上了底色。又如小说对雪弟初到上海的“第一印象”的描述,黄浦江、楼房、大烟囱、大轮船、小火轮、十六铺码头、外滩、汽车、脚踏车、三轮车、来来往往的人群,直至“经过那栋高大的海关大楼时,楼顶上的自鸣钟响了,钟声那么洪亮,满世界都回荡着它唱歌一样的声音。这就是上海的声音,雪弟心里想。”文字简洁准确,诗情画意。《童年河》对故事的叙述和对人物的刻划,同样也是如此。如对雪弟在左一条右一条的上海马路、弄堂里迷路,找“我家附近有一条河”的描述;对雪弟在妈妈粉刷的白墙上画画的描述;对雪弟开学第一天上第一堂课老师全班同学点名的描述;对苏州河里落水救人生死搏斗的描述;以及对雪弟亲人父亲、母亲、祖母,小伙伴牛嘎糖、小蜜蜂、唐三彩的刻划,细致入微,文采飞扬,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它是长篇小说,字里行间却总是诗。而作者赵丽宏,也是在跨界与未跨之间自由穿行,他突破了自己过往的写作领域,却仍然是那个我们熟知的诗人和散文家。
同时蕴含了过去和现在
《童年河》是一部同时蕴含了过去和现在的作品,它或许只想白描一段过往岁月,却写出了恒久的教育通则。是能勾起人们心中那份“永恒的童年”感的。
与其说,这记忆是属于小说主人公雪弟的,不如说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
小说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样细节与温馨的把玩或咀嚼之中,而使得小说的格局变窄。小说很好地完成了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勾勒,同时,又没有将那个时代水发海带一样生发出许多离奇的情节出来,漫延出小说之外。他在下笔之时,是真正回到了童年的,所以,这不是回忆,这就是文学,是以过去那段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学。
作家以童年岁月为题材,将自己置身于童年,真正把握了童年的时空特征,用平淡、简朴、传神的笔墨,实现了准确到位的文学表达。作家是在活的素材和深入心灵的记忆的指引下创作的,作品所表现的细节是独特的,这是此书之所以感人的奥秘。作家写过去时代的生活,既写出了人生之同,也点出时代之异,体现了文学之美和文学之真。
这些过去年代的事情,让今天读者读到的,却是人生之同,它不是过来人的忆旧,而是以与当下平行的儿童视角,写出了人性中的永恒。
相得益彰的文图搭配
还要特别提到一点的是插图画家万芾对于这本书的贡献。
万芾是上海著名工笔画女画家,专攻花鸟,画风静谧、细腻,光影现代十分大气,她平时很少给书籍画插图。《童年河》的插图曾几经波折都不符合赵丽宏心目中想要的样子,当他向万芾提出邀请并发去小说原稿后,万芾当晚一口气读完,很惊喜。她说,小说中小主人公经历的年代与故事,她熟悉并相当有共鸣,创作欲望瞬间被点燃。
根据《童年河》情节精心创作了14幅工笔画,画风写实,功底扎实,朴素中洋溢着暖暖的情意,与赵丽宏的文字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可以看的小说
《童年河》调动了大量儿时生活记忆,他是在活的素材和深入心灵的记忆的指引下创作的,他不需要那些似曾相识的故事的指引;而这些汨汨流出的细节又是独特的,是“人人笔下所无”的,书中到处都是这类细部描写。看来,他是将别人可以添油加醋写成一大套系列书的材料,用平淡、简朴、传神的笔墨,写成了这本耐读的小长篇。
在自然的童心童趣指引下的文字,轻易便能俘获成人和儿童读者的芳心。
那些在好奇心诱引下的种种无知的尝试,那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想象,那些出自孩童本真的懵懂和探索,是每个人成长中似曾相识的经验,这些经验看似没有意义,但是多么“有意思”和“有意味”!它们是可以让所有人发出会心一笑,并品尝出无穷趣味的生命体验。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