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凭这样的小说诺奖只能对村上君说“撒哟娜拉”!

作者:穆尔   2013年12月19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村上春树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我是村上粉,每次他出新书,总是第一时间想看。这几年大叔被搞成了诺贝尔文学奖陪跑专业户,于是每年都隐隐希望他能拿奖———想来,那感觉就像逼迫这世界终于承认:文学这东西的赢家,也不全都非得是泰戈尔、罗曼·罗兰和海明威等等大家伙们。光是写一场雨、一只猫、一个女孩和一种孤独,“小”村上也能得个诺贝尔。

说到底,我喜欢村上,正是喜欢这种“小”。但显然,村上早就已经不满自己的小格局了。从《海边的卡夫卡》开始,他一直在努力构筑一种大场面。这种“大”,不是巴尔扎克式卷轴史诗般的场景再现——— 再怎么写,村上的小说还是像无数个快门摁下的瞬间,一个“咔嗒”摄取一个场景,连缀起来成为一个故事。村上想要的“大”,貌似是写一种能够深入人类内心层面的小说,在这样的“大”格局小说里,现实世界只不过是依附于内心世界的虚幻存在,什么情节合理啊,有章可循啊的,都是扯淡。只要能展示一个(群)人的内心世界,将其捧出来给大家看,从而明白现代人类的孤独从何而来、又有何处可去,村上大叔可是不管什么情节合不合理的哟。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来自《1Q 84》:一个雨夜,女主人公青豆居然隔空受孕!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村上大叔你可真是固执啊!为了达到目的可真是不择手段啊!这样的情节你也敢写啊!也就是从《1Q 84》开始,身为一个自诩还算及格的粉丝,我对村上到底会不会得诺贝尔这事不太执着了,换句话说,是不抱太大希望了。

在读完村上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后,我的“不抱太大希望”变成了彻底放弃:仅凭这样的作品就想得奖?恐怕诺贝尔文学奖只能对村上君说一句“撒哟拉娜”了吧!

有评论认为这是村上大叔的回归之作,他终于从复杂的成人社会退回到了单纯的少年世界,希望从一个人的少年生活中找到个人性格的起点。但其间情节之匪夷所思,依然是我无法接受村上新作的主要原因:少年多崎作突然被五人小团体中的其余四人集体踢出,他选择一言不发但萌生了死的念头(勉强接受吧);多年后,成熟女友鼓励多崎作重返家乡寻找当年被驱逐之理由,并事先做好功课,利用互联网找到了其他三人的联系方式——— 除了死去的“白”(上不了Tw itter的国度果然是没有希望的);多崎作顺利找到两位男性小伙伴“赤”与“青”,并得知当年驱逐自己的理由是因为“白”说多崎作强奸了自己(接受无能!);多崎作远赴芬兰找到“白”的闺密、也是当年小伙伴之一的“黑”,黑证实了这一说法(解释为“白”有精神疾病),并透露白因此怀孕,莫名流产后独自一人在外地生活,并于一个雨夜被人勒死在家。(苍天!)最后,黑凝视着多崎作,静静说出了自己曾经相当爱慕他的人生秘密。多崎作回到日本,卸下多年思想包袱的同时面临另外的挑战:在自己和充满成熟魅力的男性之间,那位思想同样成熟的女友到底会做出何种选择?(历经沧桑的男主人公你辛苦了!)

这就是多崎作的巡礼之年,其间穿插他在大学时结识的男性友人灰田讲述的更离奇的故事:灰田之父年轻时临时起意退学,去某偏僻的温泉打零工,过无所事事的生活,结果遇到一位爵士钢琴演奏家。钢琴家自述只有一个月好活,并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沿着身体轮廓微微发光,浮在表面。就像是佛光或者背光。我的眼睛能清清楚楚地看见这种颜色。”

整部小说在此点题。当年的五人小团体,白黑青赤多崎作,没有色彩的只有多崎作。他由此成为一个空荡荡的容器,只有被动接受别人指控的份。看到这里,我有点怀疑:村上大叔是不是被王林之流的大神接见过了啊?!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就是这样一部主题先行的小说:为了说出自己一早想要说的话,再离奇的情节安排都不为过。所有情节都是为所谓“中心思想”服务的,任凭“中心思想”拿捏,在其之下,什么现实的合理、生活的轨迹,都不在村上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村上也肯定觉得与像我这样的读者没什么好谈的,早在《海边的卡夫卡》里,他就鄙夷过:

“更让我厌倦的,是缺乏想像力的那类人,即T·S·艾略特所说的‘空虚的人们’。他们以稻草填充缺乏想像力的部位,填充空虚的部位,而自己又浑然不觉地在地面上走来窜去,并企图将那种麻木感通过罗列空洞的言辞强加于人。……缺乏想像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 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

我肯定就是让村上感到厌倦的、缺乏想象力的那类人,无法看着他在通往一名魔幻悬疑作家的伟大道路上拔足狂奔。顺便说一句,作为一部悬疑小说,我认为这小说相当成功:从拿到书到看完,我花了一天半时间。真是上班之余也看,吃饭也看,开会也看。公平地说吧,小说情节虽然离奇,但还是蛮吸引人的———作为一部悬疑小说,它甚至没有在最后给出任何具体答案,够高级的。

实际上,以一部小说表达人类内心生活的哪怕一个侧面、一种情绪,应该是所有作家的梦想,也是文学之所以存在的意义。无论格局大小,文学作品的尽头就应该通往人类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毋庸置疑———包括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门罗,她正是以极短的篇幅抵达了这一终点:以自己脚下生活的土地为依据,踏踏实实地和读者共同抵达了。

与此相比,从《海边的卡夫卡》到《1Q 84》再到《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貌似只有在荒诞不经(当然也可称之为想象力充沛)的长篇里,才能抵达自己以为的那个终点——— 而在离奇不堪的情节里,我早就半路出戏了。更好笑的是,我深深觉得村上君其实早就已经抵达过他梦寐以求的终点了: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里,在《挪威的森林》里,在《斯普特尼克恋人》里,在他早期一切精彩的作品里。

另外,村上新作吸引我看下去的,除了悬疑感外,竟然也还是和他早期作品一脉相承的那些琐碎又日常的生活细节:成熟女友的栗色漆皮手袋、父亲留下的豪雅牌手表、还有身为车站建筑师的多崎作挚爱的JR新宿站:人来人往,热气蒸腾,身处其间,真实地感受到了一种没有去处的孤独。

说起来,村上春树这个名字也是没有颜色的。

@胡紫微:这本书真好看。虽然看完后,心里会升起很大的遗憾。这有点像人生,结尾的遗憾,一点不妨碍每天活着的兴头。呵呵。我想,《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大概想告诉我们这么一件事:每一场相聚,都只为了再一次确认,你是孤独的。

@内陆飞鱼:《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读完,真好,治愈系,年度小说,还有十多岁时读《挪威的森林》的掩卷沉思和叹息,如果畅销、好读就不能拿诺奖,那不拿好了。村上就是文学圈的王家卫,固定格度固定色温,疏离优雅,又心怀千山万山风吹雪的心事,痴迷者不能自拔,不爱者早已离开。

@崂啤铁汉:《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抛出了谜团却不给你解释,其实本来也不是非解释不可。小说写成这样,也体现了作者对“取悦读者”所抱的无所谓的态度。

@止庵:与友人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不是一本“疗伤小说”,因为到结尾处,“多崎作没有自己的去处。”对多崎作来说,赤、青、白、黑乃至灰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沙罗:“总而言之,假如明天沙罗不选择我,我大概真的会死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会完全失去颜色,从这个世界悄然退场。”从夏目漱石到三岛由纪夫,日本文学是完全独特的品种。但现在的日本文学已经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了。村上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和他此前的作品,似都不应在传统日本文学这条线上去考虑。如果在世界上找一部它最接近的作品,就是卡夫卡的《城堡》。村上的前辈如安部、大江,亦是如此。 

作者:穆尔

来源: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