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专稿】在过去的30年里,出版中的核心关系非作者与出版商莫属。而今天出版商不再全然依托于作者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技术揭示了一个真相——在这样一个年代中,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本畅销书是什么。既然大家一年都指着那么一两本畅销书挣大钱,那出版商的活头到底在哪里?
图片来源:安然的蓝
不知不觉中,全球书业变革悄然开启。相传八月份畅销书《如意郎君》(A Suitable Boy)的作者维克拉姆•赛斯未能交稿,企鹅兰登书屋要求其返还170万美元的预付稿酬。2012年9月,企鹅也因未能交稿起诉了一些签约作者。
这些都预示着作者需要快速适应出版的新经济学。现今,作者面临的机会前所未有的多,但经济方面的契机却较少。
环顾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捧书阅读;纸质书的销量轻微下滑,电子书强势增长,这是书业的基本背景。任何关于出版的讨论中,都会出现亚马逊、谷歌、苹果、出镜率越来越高的三星,以及惯常提起的企鹅、哈珀•柯林斯和阿歇特。羽翼丰满、财力雄厚、分销架构完整的技术公司迅速进军出版业。
正如业界杂志《书商》杂志编辑菲利普•琼斯所言:“行业蔓延着新气象。”数字革命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并非任何作品都需要印刷出来,之二是为某些本无面世之日的作品提供了机会。这意味着你发现一本书,并以喜欢的方式组构它,选择如何拥有它以及需要哪些部分。这对出版业中的传统角色(包括作者)都是一种挑战。
长久以来,出版中的核心关系非作者与出版商莫属。但在过去的30年里,行业整合和新冒出的电子出版改变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出版商不再全然依托于作者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技术揭示了一个真相——在这样一个年代中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本畅销书是什么。在数字时代,约80%的图书都是赔钱的。因此,一年就指望着一两本畅销书了。我从事出版的年岁里,会议室里的主题永远是神色凝重地盯着预算:“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多出点畅销书?”
和所有创业产业一样,什么书能畅销是由市场决定的。弗雷德里克•福赛斯《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 )和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都是传奇,而像塞巴斯蒂安•法奥科斯《空山鸟语》(Birdsong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以及E.L.詹姆斯《五十层灰》则属黑马。从读者发现图书再到全球范围内传播这本书,大部分还是得倚靠市场推广。出版商不能创造畅销书,而是为这些作品打通销路,投放市场。
简而言之,下一位畅销作家谁也无从预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目光投向那些尚未交付的书,比如赛斯的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卖到几十万册。作者资源圈子就这么大,通常编辑或出版商会为维系或重新谈判合同争得“头破血流”,这说明对于艺术家的保护和关切还远远不够。不过,如果从资产负债表上来看,似乎一切行为都说得通也可以理解了。电子商务的风势日趋强劲,传统的作者-出版商关系的核心地位日趋边缘化,短期财务因素日趋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作者来说,一份滴水不漏的合同至关重要。一份好的合同能够保障出版商要求返还预付稿酬的唯一理由是作者未能交付书稿。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时代。更多的分销渠道向作者展开,产品铺货面更加广泛,作品付梓的机会前所未有地多。各种创意产品为图书锦上添花,比如whispersync,它能让读者在阅读电子书和聆听有声书中自如切换,切换过程无缝对接。作者们也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会以各种格式示人。出版业正在努力使作者的作品能面向更多的市场——身为文学代理商,我们在市场上的业务半年前还没问世——比如与亚马逊合作,直接以新语种出版丹尼斯•惠特利、哈芒德•印尼斯以及玛杰里•艾林罕等作者的电子版作品。
出版“退休”之前还有好一番大展拳脚的空间。正如国际唱片业联合会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摩尔所言:“唱片业已走上复苏之路。空气中有什么嗡嗡作响,那是我好久都未曾感受到的骚动。”同样,出版世界再起的时机也已经成熟。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