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晋雅芬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 盛希贵
“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独特品牌,承载着学术资料汇集和学术论文评价的双重功能。3月26日,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正式发布,这个已经连续发布13年的年度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与教学科研机构排名榜,再度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就在此前不久,基于这一转载排名实践在“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上推出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也可谓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研制目标、过程和特色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盛希贵。
立足现实 开拓学术评价新视野
阅读精选:科学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基于同行评议的期刊评价体系,一直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没有形成。《“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依据“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论文转载数据研制而成。这种不同于“核心期刊”、引文数据的论文评价与精选实践,为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
《中国新闻出版报》: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核心期刊”体系,为什么还要研制《“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
盛希贵:当前,我国偏重于采用引文分析为主的文献计量方法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已形成几个比较成熟的“核心期刊”体系。各期刊评价体系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尤其给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评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尽管很多专家认为,同行评议方法理应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直未形成科学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基于同行评议的期刊评价体系。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依据“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论文转载数据研制而成。“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的编辑出版是由学科专家和专业编辑共同遴选学术论文的过程,具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持续性的特点,专家和编辑组成学术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选文质量,彰显了不可替代的同行专家评议的重要价值。这种不同于“核心期刊”、引文数据的论文评价与精选实践,为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论文精选的时空藩篱逐渐消除,使强化“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评价功能具备了更充分的条件。
另一方面,凭借收选论文范围广、学科覆盖全等优势,自2001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都会发布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和机构的排名榜。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在分析研究这十余年转载排名数据时发现,有一部分期刊始终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重要来源,具有相对较好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充分挖掘“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的价值,从新的视角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提供参考,评价研究中心对“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进行了专题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现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供图
突破困境 研制期刊评价新体系
阅读精选:文摘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定性分析相结合是《“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主要研究方法。鉴于文摘分析法的量化数据有时不全面的情况,初步遴选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还将进行同行定性评估,并参考各类“核心期刊”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新闻出版报》:《“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主要研制方法和依据是什么?
盛希贵:我们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界定为某一时间段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被学术界、期刊界同行评议为学术质量较好的、具有国家批准刊号的学术期刊。文摘定量分析和同行评议定性分析相结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复印报刊资料”是二次文献选编,以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难易程度、社会价值等指标作为评估的统一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直接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评议并择优转载。因此,论文的评选和转载数据可反映出原发期刊的质量。
这一次,我们选取了2010年度和2011年度期刊在“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量、转载率和篇均得分3项指标,及其加权求和形成的综合指数,初步遴选出应列入重要转载来源刊的备选期刊。
由于文摘分析法的量化数据有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将初步遴选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列表”提供给“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的责任编辑、专家顾问和学者进行同行定性评估;同时,又借鉴了各类“核心期刊”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位列两种及以上“核心期刊”体系但未进入量化初选范围的期刊,也列入同行评议期刊目录。
通过以上同行评议专家多次讨论、遴选、增删,最终确定772种期刊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上下求索 推动学术评价新探索
阅读精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主要依据论文同行评议的定性结果,相较于“核心期刊”研制周期比较短,更迅速。但对个别小学科关注不够,且数据样本较单一、统计指标和权重的合理性等也有待于逐步完善。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多种信息服务,将是这一评价体系继续努力的方向。
《中国新闻出版报》:《“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主要依据“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研制,这一期刊评价体系的特色与不足有哪些?在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盛希贵:《“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广泛关注,有些专家将该成果称为“第五大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其研制原理与“核心期刊”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
首先,主导思想不同。“核心期刊”主要基于论文的引用数量、刊物的影响因子等量化评价,《“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则主要依据论文同行评议的定性结果。
其次,研制周期不同。“核心期刊”的引文数据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研制周期相对较短,可更快地遴选出高质量的尤其是新兴的学术期刊。
再次,划分类目不同。除了入选期刊的总目录和分专业学科期刊目录,又按照高等院校主办学报、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和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三大系统综合性期刊进行了再组合排名,便于各类别期刊间的多维度比较。
此外,按照分学科论文的转载数据,同一期刊可能同时出现在综合期刊和不同专业学科期刊的排名中,以充分展现出各期刊的特色和优势。
当然,作为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的一种新尝试,《“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的研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比如说,既然这一成果只基于“复印报刊资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的布局和学科覆盖、选文取向等的限制,较为关注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传统大学科,对个别小学科关注不够;还有数据样本较单一、统计指标和权重的合理性等也有待于逐步完善。我们期待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多加批评、指正,指出疏漏、谬误和不足,同时多提建设性意见,以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共同推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且便于操作。
基于“重要转载来源刊”的特点,很多专家认为,“重要转载来源刊”理应在人文社科成果评价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今后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多种信息服务,以满足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认为,“重要转载来源刊”的研制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的具体行动,对于扭转我国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简单地“以刊评文”、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现状,为学术界、期刊界和科研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了一种以同行评议为主、分类评价和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新体系。
原文标题: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新体系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