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美)提摩西·赖贝克 著,金城出版社,2012年12月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的作者蒂莫西·W·赖贝克通过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希特勒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是哪些书,哪些人影响了他。我们能够通过这本书窥见,知识与思维碎片是怎样组合在一起,林林总总,转化为一个政治暴徒的思维体系。十个章节,十份藏书材料,十个重要的节点,它们圈定出希特勒生命周期中影响他个人、影响世界历史的事件。
希特勒的导师迪特里希·埃卡特临死前说:希特勒将继承自己的遗志,在世界舞台上“热舞下去”,其舞曲正是自己为之哼唱。作为反犹太主义者的埃卡特带希特勒进入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教会他写作,引导其成为政治秀场的战士。是他放大了希特勒神经质的情绪,让他在烟雾缭绕的啤酒馆中脱颖而出。然而在遇到埃卡特以前,作为下士的希特勒办事极其严肃认真,甚至有些古板,而且通过水彩画展示了他的画家梦。他精神紧张,敏感内向,很容易让人看成一块可以被打磨成梵·高那样著名画家的美玉。
要么成为疯子,要么去做艺术家。但埃卡特将他变成了政治狂人。希特勒就好像是政治版的“科学怪人”,从热爱宗教和艺术的青年变成了嗜血恶魔,给人类的历史留下一块永远不会被忘记的伤疤。培育他的“弗兰肯斯坦”便是一摞摞图书。
希特勒通过阅读,追随书中描写的人物或事件导演自己的人生。他仰慕腓特烈大帝,因此制订并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在他生命即将终结时,妄想同腓特烈大帝一样再次遇见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获得出乎意料的外力以扭转颓势。
有人说,诺查丹玛斯通过《诸世纪》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预言了希特勒的出现。实际上,希特勒曾仔细研究过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打响战争的时间、战争运作方式,也都是他根据预言一手策划的。
关于希特勒有很多猜测和研究;围绕党卫军也编写了不少天方夜谭般的故事。有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有被杜撰出来的臆想与猜测,我们已经听到太多关于希特勒和二战的故事,真假难辨。赖贝克这本通过藏书研究写成的希特勒传记,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在进行本书的编写前,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研究。这些资料分布在欧美各地,均是当年被希特勒收藏的图书。在阅读中,赖贝克仔细分析了书上的眉批、勾画的重点,以此作为依据展开分析。在素材的选取上,赖贝克将无法定性的笔迹摒弃,因此他的论述是完全基于希特勒亲笔书写的内容展开的。他将希特勒的一生清晰地勾勒出来,让我们脱离了那些妄加揣测的呓语,还有不切实际的超自然假想。一个历史人物的世界观就此被搭建起来,令人信服。
除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作者还借助自己飞扬的文采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他描绘了希特勒如何在凄清的早晨为了一本书而出门,也记录了希特勒以怎样的眉批勾画出重点:如发射出枪膛的子弹一般,他的下画线密集地在文字间穿行。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不但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希特勒一生,更让我们了解事件背后的思维方式:希特勒不光在反复吸收科学、伪科学知识,他还在不断模仿自己的偶像,就好像幼稚的孩童学父亲走路、学哥哥抽烟一样。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统统与他崇拜的那些政治家、哲学家息息相关。希特勒爱读哲学,爱读尼采。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1900年便与世长辞。尼采的生命像“一叶轻轻驶向远方的小舟”,漂向生命的尽头。希特勒在“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这个幻想破灭后亦彻底崩溃。他走进地堡的卧室,与那些藏书死在一起。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