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开放时代惟“故事永恒”

作者:百道新出版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林成林   2012年10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专稿】百道新出版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林成林为百道网独家撰写了2012年法兰克福书展的综述。百道网将于10月22~26日陆续在每日推荐栏目中重点推出。敬请关注。
 
    第64届法兰克福书展于2012年10月14日当地时间下午6点闭幕。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尤尔根•布斯说,本届书展“见证了欧洲以及国际出版界的勇气和创新力量”。

    令人不意外的是,法兰克福书展作为国际出版业的第一展会,维持并正常发挥了它的地位和作用。总参加人数比上届略增0.6%,为28万,除公众日之外的专业场参加人数略减1.6%,为14万8千多人。版权交易功能有所加强,参展版权公司数量增长4.4%,平均每日版权交易会谈1300场。书展继续成为各国各地区出版业的文化展示窗口,主宾国新西兰全面展示了毛利文化和英语出版实力。书展切实促进文化交流,美国小型文学出版社集体参展,展位免费。参展者再次承认并赞美了延续历届书展的重要价值——见面和交友。

    不过,维持传统地位和作用,与“勇气”和“创新”并没有强烈关系。应对南欧地区金融危机,也不会特别需要勇气和创新。而从传统走来的世界出版业,在书展上展现面对数字时代的勇气和创新,应该不是严重的曲解。关于数字时代,在一篇论述书展基本态度的文章中,布斯承认,只是到了今年才走过了吃惊和慌乱,对数字化趋势开始形成基本的把握。从各种参展总结和体会看,参展者乐见展场上Kobo展台力压某六大出版社、背景中Kindle展台隐约可见的视觉效果,乐见豺狼维利与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的人同处一室、相逢一笑不泯恩仇,乐见拥有对撞机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奇异地与疯狂小鸟开发商合作参展,称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对撞。

    书展上级单位德国出版商和书商协会今年对展会定下的调子是“故事永恒”。意思是,数字出版大势之下,除了讲故事这个文化行为永恒不变,出版业的所有领域均呈现开放状态。这一基本思路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世界书业盛会来了大量非常规单位——游戏、电视、电影、新闻,全都来了。正因为此,以下事实变得不突兀:搞了几年的“全球50强出版企业排名”活动,今年除了发布一个教育出版、专业出版企业依然占优的毫不令人意外的榜单之外,居然忽略主角,邀请重量级电子书平台企业代表在研讨会上演讲。

    数字化已经进入世界出版业的主流,我们只能假装看不见,不会真的看不见。

    于是就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数字化程度并不高的德国,汇集世界各地的出版机构展会上,不成比例地、大面积地流行数字化——很不容易了。自认为在数字化领域见多识广的美国《出版商周刊》倾向于认为,这里流行的数字化大多老生常谈。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看也符合事实。

    比如顶尖的数字出版盛会TOC大会,频频以会前会形式出现在国际性展会上(世界几个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书展都有参与),挂靠法兰克福书展已经4年,被认为是展会期间阐释数字化水平的地方。不过,TOC在美国本来是思路连传统出版业跑着都跟不上的顶尖数字出版盛会,到了法兰克福却并不如二月的纽约版分量重。《出版商周刊》就认为他们着重论述的元数据问题(这本来是两三年前就已经提出的),过于老生常谈。的确,今年法兰克福版TOC主推“开放出版”,貌似每年一个的TOC新理念(TOC背后是O’Reilly出版社,早年因Web 2.0理念一举走红,美国书业数字化大潮中,更是新理念频出),实际上只是一个解释力超强、能最大程度综合现象的观点,本身并不新鲜——你可以对比以前陆续推出的什么“元数据”、“可见性”、“情境出版”,乃至今年的“敏捷模式”、“大数据”等启发性极强的、真正的理念。“开放”出版大概的意思是,以前的出版都是封闭的,从理念到实践,各个层面上都封闭——连亚马逊的电子书生态系统也是封闭的。显然,纽约版之外的TOC,重在传道授业。

    书展本身也极为鲜明地、极为时尚地突出了传播数字理念经验的用意。展场上专门针对数字出版的SPARK两年前推出。法兰克福学院(Frankfurt Academy)一年前推出,已经出版自己的刊物,今年更是推出4种普及数字化基本情况的免费电子书,获得Fellowship的学员达到3000。从今年起,展场里推出了随时交流数字化经验、答疑解惑的几十个HotSpot,更是方便参加者了解数字化。我们认为,法兰克福书展作为各国各地区出版界认识全面学习、跟踪、恶补数字化的超级平台,更为值得重视的是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证实理念,展场上主要的、风口浪尖的数字化企业悉数亮相,数年来看似前卫、抽象的理念,竟能大部分找到对应案例——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数字化发展迅猛,实践领域持续活跃。

    法兰克福书展堪称世界出版业数字化最大的宣教舞台。

    不管是要展示自己多彩的文化,还是要扎实地多做几单版权交易,参展者都时间仓促。尽管如此,每年10月去趟法兰克福,集中强化“培训”数字出版,必将成为一个新的、越来越强大的参展理由。这不是给法兰克福书展做广告——这种级别的书展还需要广告吗?

    媒体云集的法兰克福书展无疑是世界出版业最新最重要信息的集散地。书展期间,世界主要书业媒体都会重点报道。百道研究院当然要利用这个信息集散窗口关注书业最新进展,同时也注意到书展期间一个讨论书业报道自律的、特别的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出版洞见》主编Edward Nawotka主持,基本精神是在目前正规的和非正规的书业评论、报道极为活跃的情况下,杜绝无助于正确把握事实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党,比如数字化时代里“什么什么已死”“什么什么为王”以及“什么什么再为王”等。研讨会提出,正确的书业报道要提供新闻的来龙去脉,要有历史深度,事实要数据支撑。研讨会还提出,书业报道人员要成为专家,甚至要具备图书编辑的功力,一般的记者水平不够用。图书编辑面对的都是相对博学精深的作者,一如书业数字化严肃紧张活泼不团结,八卦肯定只是开自己的玩笑。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重视这些观点。

    由此,我们跟踪、择要、解读本届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传递出来的信息。
 
   明日请继续关注:2012法兰克福书展综述之二:认清形势——世界电子书市场趋势

作者:百道新出版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林成林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