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那个地方》——于烟火岁月中寻根,于真诚叙事中见力量

2025年10月21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当下,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奔波,被内卷裹挟、被乡愁牵绊,一边追逐远方,一边回望故乡,却常常在现实与回忆的夹缝中感到迷茫。近期,演员郭晓东的散文集《那个地方》,为每一个心怀牵挂、坚守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份温暖的情感慰藉与精神滋养。真正的心灵归宿,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对过往的珍视、对情感的坚守;真正的人生力量,源于故乡的滋养、追梦的执着,以及对生活最本真的真诚。

《那个地方(印签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郭晓东
出版时间:2025年09月

郭晓东出生于山东临沂莒南大坊前村,从农村少年到实力派演员,他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充满韧性的追梦史。他辍学后掏下水道、清理防火路、蹲守北影厂当群演,怀揣 120 块钱北漂闯荡,最终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实现了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梦想。《那个地方》既是他的人生自传,更是他写给所有读者的“心灵之书”。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故乡、亲人、青春与追梦岁月的赤诚记录,每一个文字都浸透着烟火气息与真挚情感。

一、乡愁为根:藏在细节里的情感底色

内卷的时代,人们渴望寻找一处心灵栖息地,而“故乡”正是多数人心中最柔软的牵挂。《那个地方》以郭晓东的家乡为原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最真实的乡土记忆:母亲连夜纳的千层底布鞋、父亲亲手挖掘的清甜老井、奶奶迈着小脚去往坟前的蹒跚背影、院子里柴火炊烟的味道、麦田里拉犁时的汗水与欢笑声……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细节,构成了郭晓东生命里最坚实的底色。

书中“34 块 5”的辍学故事令人动容,为了不让父母为学费为难,他主动放弃学业,却将这份遗憾悄悄藏在心底;母亲把病痛“打包”回老家才敢医治,把对孩子的牵挂藏在沉默的目送里;父亲为凑电影学院学费奔走全村,最终用一书包毛票铺就了他的追梦之路。这些文字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亲人的影子,读懂亲情的隐忍与厚重,找到属于自己的乡愁共鸣。

二、追梦为翼:于坎坷中生长的坚韧力量

对于无数在追梦路上挣扎的人而言,“坚持” 二字往往沉重又艰难。《那个地方》中记录了郭晓东自己跌跌撞撞的追梦历程:在潍坊四五米深的下水道里清淤,在淤泥中开“演唱会” 给自己打气;北漂时住地下室,潮湿到分不清白天黑夜,膝盖落下病根;蹲守北影厂当群演,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表演的执念;骑一小时山路打电话确认艺考录取,用一书包毛票凑齐学费,在困境中一步步靠近梦想。

书中“世界属于那些踏实肯干、不轻易认输的人” 的人生哲学,给了追梦人最实在的底气。它没有宣扬捷径,而是用真实经历证明: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泥泞中前行、在挫折中坚守的结果。无论掏下水道时随身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汲取力量,还是北漂时被陌生小伙子资助一毛钱车票的温暖,这些片段都让读者看到:追梦路上的每一份艰辛都不会白费,每一份坚守都终将开花。

三、真诚为魂:治愈人心的叙事力量

在充斥着浮躁与功利的当下,真诚的叙事愈发显得弥足珍贵。《那个地方》最动人的特质,便是郭晓东毫无保留的坦诚——他写自己辍学后的迷茫,写北漂时的窘迫,写对父母的愧疚,写对爱情的珍惜,写青春里的遗憾与美好。书中没有明星的光环,只有一个普通人对人生的回望与思考。

他写与爱人吵吵闹闹却不离不弃的烟火爱情,用 9999 朵玫瑰搭建婚礼花墙的真挚;写 “赶潮乐队” 排练时的青春热血;写大舅跨越千里的牵挂。这些真实的情感、鲜活的细节,让这本书拥有了治愈人心的力量。正如毕飞宇在序言中所说,郭晓东在书中 “没有捕捉他人,只捕捉了曾经的、另一个地方的自我”,这种不设防的真诚,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卸下疲惫,在他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

四、全民共鸣: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 “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的读者群体遍布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有背井离乡的打工人,在书中找到乡愁的慰藉;有追梦路上的年轻人,在其中汲取坚守的力量;有关心亲情的普通人,在亲情叙事中读懂爱的重量;也有喜欢郭晓东的观众,通过这本书认识了屏幕之外更真实的他。

读者在书中看到的,不仅是郭晓东的人生,更是自己的过往:或许是故乡的某条小路,或许是父母的一句叮嘱,或许是追梦路上的一次挫折,或许是藏在心底的一份牵挂。这本书中没有复杂的道理,却能让读者在回望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在共鸣中获得前行的力量,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 “那个地方”。它是故乡、是亲情、是青春、是初心,是支撑我们走过人生风雨的精神根基。

总而言之,《那个地方》是一部充满温度与力量的 “治愈之书”。它于烟火岁月中打捞记忆的碎片,于真诚叙事中传递情感的重量,于坎坷人生中提炼坚守的力量。对于每一个在生活中奔波、在回忆中牵挂、在梦想中前行的人而言,这本书都是一份珍贵的馈赠。它让我们懂得,无论走多远,“那个地方” 永远是心灵的港湾;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真诚与坚守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翻开这本书,便如同回望自己的人生,在他人的故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与心灵归宿。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