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忆江南,江南文化的精神家园|范小青、王尧对谈苏州文化

2025年10月20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10月12日,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尧一起做客苏州桃花坞子畏书院,共同对谈《苏州故事》《桃花坞》两本新书。活动现场,两位长期书写苏州文化的作家围绕城市记忆、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与地域文化写作展开对谈,带领我们走进文本背后的姑苏风韵,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文学博士、《苏州故事》责编蔡晓妮主持。

书写苏州文化是内心深处的情感依托

活动现场,范小青主席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作历程。《苏州故事》中的作品虽然大多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也包含了一些近年之作。然而,这些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却始终如一,那就是对苏州文化的深沉热爱。范小青表示,尽管已过去三十年,她对这些作品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它们更像是场景小说或情状小说。由于这些小说的故事性并不强,更多侧重于人物对话,可能会显得平淡,但她希望能做到淡中有味。三四十年后再审视自己的作品,范小青坦言,写作手法确实有所变化,但内容依然围绕苏州展开。苏州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写不尽。在九十年代,范小青常漫步于苏州小巷,书写普通人的生活,于是便有了《苏州故事》中的这些场景故事。苏州文化是写不完的,也是她写了四十年仍未尽兴的题材。

桃花坞不仅仅是桃花坞

活动现场,王尧谈及自己第一次见到在苏大见到范小青的情景,当时范小青是教文艺理论的老师。王尧表示,他们这代人的记忆,往往与历史文化遗存和家族往事交织在一起,使得文学书写具有了特殊意义。他一直推荐范小青的《苏州故事》,认为该书堪称“文学的苏州读本”,觉得每个苏州人都应该读一读。活动现场王尧也谈及了自己创作《桃花坞》的缘起,桃花坞不仅是地名,更是文化符号,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小说中有许多真实的场景和人物穿插其中,文中的各种细节都力求真实,多方考证,方才落笔,体现了一个学者写小说的严谨性。

地域文化对写作者的影响是深入血脉的

活动现场两位老师还对谈了对对方小说的看法,也分别谈到了对各自作品中女性人物的看法和理解。范小青表示自己在用吴语的方式写作,不是方言,只是思维方式是吴语的方式。地域小说有的有明显的地域符号和标识,有的则符号标识并不明显,但无论形式如何,骨子里地域文化的血脉都在的,哪怕你写一个机器人,只要和苏州沾上关系,他或许就是一个苏州机器人。苏州地域文化的渗透性是很强的。

王尧表示苏州是一座有韧性的城、有人性的城市,之所以喜欢苏州,因为他不是单一的苏州,而是一个全面的、敞开的苏州。王尧在写苏州的时候,也是把它放在一个大的时空里写,不仅写苏州,也写了杭州、上海、北京、昆明、哈尔滨,这些呼应和交织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家国情怀。

主持人蔡晓妮在发言中提到,《苏州故事》和《桃花坞》都聚焦苏州的地域文化,虽角度和切入点不同,但两部作品中都有时代的影子,都在书中展现了一种坚定的信念,这就是中国人的爱国爱家的精神。

《苏州故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范小青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