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广陵散》作者郭平:能善待俗事俗情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作者:刘瑞丽   2022年10月13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广陵散》是一部以当代思维书写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在作者郭平看来,能善待俗事俗情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而责编李珊珊则认为,《广陵散》是一部事关每个人的精神之书,我希望它的出版可以帮助每位读者,以回望传统的方式获得前行的力量。为了更深入理解作品,百道网专访《广陵散》作者郭平、责编李珊珊,请他们介绍本书背后的创作与出版故事。

《广陵散》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郭平 著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2022年6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家、诗人、古琴演奏家郭平潜心二十二年的新作《广陵散》。这是一部当代罕见的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巅峰之作,填补了以古琴为题材的小说史空白,完整呈现古琴艺术和琴人世界,也是首届“凤凰文学奖”获奖作品。

“跟很多阅历非常丰富的作家比,我阅历不够,只能写自己,我无法做到像《广陵散》这首曲子一样充满杀伐之气。但我可以更加慷慨、更加慈悲、更加磊落,从而以这部作品对自己有一个交代。”郭平说。

百道网专访《广陵散》作者郭平、责编李珊珊,请他们介绍本书背后的创作与出版故事。

《广陵散》作者 郭平

文化精神的传承重在“对话”

郭平从1980年起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读研、留校、教学,在古琴研究、魏晋文学与音乐研究、陶渊明研究、古代瓷器研究等多方面均卓有建树。他曾多次前往印尼,为印尼培训了大量的华文教师,更是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带到印尼,在印尼数十个城市进行巡回演讲和古琴演奏。教学研究之余,郭平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笔耕不辍。1998年,郭平开始《广陵散》的初稿写作,因为远赴印尼交流访学等变动,创作历经多次停顿,但他关于小说的思考和储备从未停顿。本书定稿发表于2020年,成书出版于2022年。

《广陵散》是中国传统古琴曲的重要代表,曲情是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慷慨,也是中华民族义薄云天的精神风采的代表。因为此曲与嵇康临刑前“《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浩叹密切相关,它又成了某种难得的优异精神从此断绝的象征。这是一首伟大的琴曲,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都极高,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郭平在接受百道网采访时表示,这部小说以此为名,一是此书是古琴题材,用“广陵散”一目了然;二是书中所写一应珍贵的情感也归于破碎和沦丧,但同时又是对往昔的回望与对未来的期望。

知音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但知音也跟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总有失去的时候。所以,《广陵散》也是一部写不断失去的小说……我在40岁不到时开始写这个小说,那时我在无尽地眺望。但活到今天,看着亲人走了六个,我觉得我看到了生命的尽头,回头再拿这个小说来写,好像是现在的自己对青春的自己做了一次审判。”郭平这样谈他的创作体会。

小说的情节是以周明和徐大可两人追求艺术的坎坷经历为主线构建的。周明和徐大可,两人作为知音,但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出身农村的徐大可深谙人情世故,凭借突出的个人能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他的同学,古琴家周明却埋首书斋,热心研究古琴文化,以孤身之力抵御时间磨砺,二人在命运中不觉地活成了对方的样子。郭平将古琴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编织在叙述中,书中很多立场分歧和思想对立是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态度的一个反映。

郭平介绍称,《广陵散》一开始是用复调的方式写成的,由两个不同声部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第一条旋律是以徐大可和周明的友情为主线的当代社会,随着《明子日志》的出现,生活在当代的主角周明、徐大可开启了对民国时期的另一对好友,作为小说的另一个“声部”的隐匿主角“明子与大庄”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的探索。第二条旋律时隐时现,和主人公的人生互为对照,让两个时代两个主角的友情,形成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对话。“文化精神的传承,不仅是知识技艺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人与人、时代与时代的对话。而时代与时代互为镜照的意义,在于回归具体的人,尊重具体的人。”

郭平强调,小说的任务就是要写好具体的人,否则就有可能被先验的各种观念钳制住。但是写作逐渐深入后,郭平意识到上述写法会使篇幅过大,加上他本人想把更多笔墨留给值得思索的当代,所以最后把过去时嵌套在当代叙述里。这样处理,时空结构得以腾挪,语言风格可以换用,于作者于读者都是一种新鲜的旅程。

能善待俗事俗情,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广陵散》同时也描写了几代琴人的历史境遇与现实纠葛。古琴家陆近春、齐丹青以及他们的前辈大师钟鸿秋、顾传松,徐大可的父亲徐道公,民间唢呐艺人刘柱子,一群音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以及商界人士严重等,他们在时代中各自凭着本能和直觉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其中,钟鸿秋这一人物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是古琴文化品格境界的一个象征。郭平透露,他最早想写这部小说时,其实就是冲着这一人物去的。而这一人物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型,就是近代著名的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

“管先生的艺术境界极高,对古琴这一传承千载的艺术的贡献百多年以来无出其右。他为什么会在那么艰难的处境下打出那么多重要的琴曲?琴弹到那样的境界?是什么支撑着他孤行独往?结论或许不难得出,传统艺术太有魅力,他太热爱传统艺术了。但是管先生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各个领域的高士在时代风雨中的具体的生命痕迹才是更令人着迷的。”郭平表示,钟鸿秋所代表的是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也是对人间深深的眷恋,他不懈地寻求一种语言,将这一切表达出来,成为与知音、后来者分享的美的存在。

郭平还谈到了自己对琴艺术与生活的理解。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来说,艺术、哲学、宗教等有先在的、预设的作用,往往人们还未真正生活,已经有了个人的“理论”或理念,它们非常强大,闪闪发光,动人心弦。然而,事实上人们无法全然在实践中实现预设的目标,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些有限光阴中的人间烟火才是我们都深爱的唯一的家园。郭平表示,他一向认为,能善待俗事俗情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这比什么艺术都难也都重要。文艺这事,往往在纸上做些有利于“美”、实际是有利于己的花样。真正呕心沥血、挚情至性的艺术家很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首先应该真实。我想周明的意义就在于他是真实的,有艺术理想,也有艺术格调,但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跟绝大多数读书习艺的青年一样,在热望和纠结中,在生活的泥泞中辗转前行。”

在责编李珊珊看来,《广陵散》的结构内核其实是一部“成长小说”。成长小说这个类型我们其实很熟悉,比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托马斯曼的《魔山》、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等等。《广陵散》讲述年轻的主人公周明和徐大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接受教育,长大,成熟,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就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满怀好奇、真诚和信仰去寻觅生活的意义。我们跟随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在城市、学校、街道、房屋、寓所和大自然中穿行,慢慢理解世界的状况,“琴”的本质,思考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旅程的意义。

李珊珊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深耕自己的专业能力。可是,如果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成绩、获奖、名次、成名,那就势必会破坏了你心中的“琴”。“作者一方面借此表达了深邃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交融,以‘儒道互补’的形式呈现了‘知音’在当下的意义;另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这些有限光阴中的人间烟火才是我们的家园。小说激发我们去思考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知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意味着什么。”她说。

古琴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关于古琴的著作,以文献、社科类居多,文学作品则少之又少,尤其是长篇小说。可以说,《广陵散》是一部以当代思维书写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李珊珊表示,在经历了疫情、体会到外界世界的剧烈变化后,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和传统、先人的关系,现代人越来越需要通过厚重、深刻的阅读,来寻找自身在当今世界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广陵散》是一部事关每个人的精神之书,我希望它的出版可以帮助每位读者,以回望传统的方式获得前行的力量。

传播好《广陵散》是文艺社的使命

作为古琴演奏家,郭平的写作也融入了音乐性。音乐比较直抒心性,如同古人说的“唯乐不可以为伪”,人们通常将这句话理解为只有音乐不应该伪装,但郭平的理解是只有音乐无法伪装。文学可以反复地改,不免“为伪”,所以琴弹得多了会推动写作的“真”,尽管真正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他希望自己的写作能直接和自然,做到敞亮和通透。另外,音乐比较抽象和灵动,主要是律动和气息,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文字的气息。“文字也是有声音的,强弱、长短构成具体的节奏起伏。弹琴的人可能在这方面会有特别的讲究吧。除了弹古琴,我也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比如我在书中提到的卡萨尔斯演奏的巴赫的大提琴组曲,那种厚重、干硬而又炽热、深邃的风格也会成为我写作的审美榜样。当然,弹琴对写作的影响也包括对日常情绪的帮助,是一种调剂。”郭平说道。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表示,《广陵散》既厚且重,还能把读者的阅读感受拿捏得很好。这不仅是写古琴的长篇小说,更把音乐、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聚拢在一部长篇小说里。它对当代音乐文化的诸多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全景式构筑出了当下社会的存在面貌。

著名评论家、《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认为,《广陵散》中,郭平老师真正做到了人、器、道的三位一体,所谓器就是小说所写的各种古琴,小说给他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部分,其中就有对各种古琴的描写。然后是人,就是围绕古琴周围的人,有当下时代的,还有历史的。道,就是小说所表现出的深刻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此外,这个小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既表现了文化的理想主义,也表现了文化的世俗主义。所以整个小说既有对现实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世俗化倾向的批判,也有对兄弟之间手足之情的抒写和表现。

在对本书进行编辑的过程中,李珊珊最大的感触是,郭平在古典文学和古琴文化领域深耕多年,功底扎实。在小说文字上,除去个别笔误,郭平的作品挑不出一处“不准确”的毛病,细节文风严谨至极,特别是有关古琴文化的表达他全都字斟句酌。而在编辑时,李珊珊感到最有难度的地方是如何提炼这本书的“感觉”,通过设计、版式、文案等元素让整个书的品相传达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力量。“文化小说曾经在当代文学中兴盛过,比如汪曾祺和阿城,但后来渐渐少见了,因为它对作者综合文化素养要求非常高。《广陵散》这本书的作者郭平老师,在我看来,就具备这样的条件。整个编辑过程我学到了很多,郭老师身上有那一代知识分子深厚的人文情怀,我们聊天也说文学,但总是还会从文学荡开去,历史、现实、当下、生活,非常开阔。你会觉得,呀,久违了,现在还有人过着这么安静的内心生活。”李珊珊还表示,郭老师对于古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专业的忠诚与锲而不舍,和对人生、家庭的认识都给她很大启发。

古琴艺术虽是我们的国粹,但观众年龄层普遍偏高,考虑到如果是抽象封面,第一眼能传达的信息比较模糊,于是李珊珊还是想用古琴的元素来呈现封面的效果。但是如果古琴太具象,又会给人感觉这是一本“社科”文化类的作品而不是长篇小说,为此她与设计师尝试挑战了很多风格。郭平的《广陵散》的主题非常丰富,小说不仅是古琴精神领域的“高山流水”,也是一部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图卷。为了表达这样一种文化张力,他们最终选择了更加厚重的配色方案。最终,书法家许静的题字和设计师周伟伟的设计效果以及印好的实体书,给人的感觉是有力道的,独具古琴的悲怆而深沉的气息,她认为当得起《广陵散》这个书名

作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重点原创长篇,图书出版后带动了一股了解、进入传统文化的热潮。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表示,《广陵散》是一部以当代思维书写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古琴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古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广陵散》是第一部将当代人生境遇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机融合的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代代琴人的命运,绘制了一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图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陵散》这样优秀作品的出版,是文艺社深耕原创文学领域的成果展示,我们去年策划承办了首届‘凤凰文学奖’,在这个奖项的评选过程中,我们挖掘出了《广陵散》这样一部兼具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接下来,传播好《广陵散》是文艺社的使命。”张在健说。

2022年8月10日,出版社组织召开了相关研讨会,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层面深刻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李珊珊告诉百道网,因为古琴这个题材非常独特,郭平自身“音乐”+“文学”的身份让社里可以在传统打法的基础上发力新的传播途径,所以他们在考虑邀请“跨界”艺术领域的嘉宾与郭平一同分享自己在不同艺术门类自由行走的经历,让读者感受作家在文学、音乐、美学与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与魅力,从而增进对《广陵散》的独特性的理解,呼唤每一代人当中不甘平凡者内心的冒险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添加新的可能。此外,郭平更在央视拍摄的纪录片《国乐的侧脸》第一集中出镜,通过更为直观、更广的角度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了古琴的魅力以及他对古琴文化的感悟。

(本文除采访《广陵散》作者郭平、责编李珊珊外,还参考公众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文章《一本用22年写出的音乐人生奇书 |<广陵散>首发暨研讨会召开》,以及现代快报的文章《郭平<广陵散>:一次结合自身经验的揽镜自照,写尽当代琴人的抉择和命运》)

作者:刘瑞丽

编辑:道之

终审:令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