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下午,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办的“藏在大街小巷名字里的成都故事——《写给孩子的成都掌故》”主题分享活动,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活动区成功举办。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前来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频。
本次活动特邀《写给孩子的成都掌故》作者陈凯担任主讲嘉宾。陈凯老师是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也是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梦想家”书屋主理人,曾受国家汉办派遣赴法国从事中文教学与文化推广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国际视野。

在50分钟的活动中,陈凯老师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走进成都街头巷尾的名称背后,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与文化记忆。他从《写给孩子的成都掌故》一书出发,延伸讲述了与三国人物相关的趣闻轶事,引导孩子们在熟悉的地名中发现历史、感受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
“你们知道成都的‘九里堤’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吗?”陈凯老师以提问开场,娓娓道来:九里堤相传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主持修筑的防洪工程,虽历经千年变迁,至今仍在成都西北部留有痕迹,是古代水利智慧的见证。
他接着讲述了“武担山”的来历——这里据说是刘备即位称帝的地方,位于今天成都北较场附近,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土丘,却承载着蜀汉开国的重要记忆。

提到“衣冠庙”,陈凯解释道,这里并非关羽真正安葬之处,而是成都百姓为纪念这位忠义英雄所立的衣冠冢,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崇敬与怀念,也映射出三国文化在成都民间深厚的根基。
而“和平街”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子龙街”,传说因赵云故居在此而得名。赵云作为蜀汉名将,勇猛善战、忠诚护主,其形象深入人心,这条街的命名变迁也折射出城市发展与历史记忆的交织。
陈凯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地名故事,将三国历史与成都的城市肌理紧密连接,让孩子们感受到历史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我们每天走过的街巷之中。
现场不少孩子表示,原来自己每天上学、玩耍的街道,竟然藏着这么多精彩的三国故事,“以后路过衣冠庙、九里堤,感觉都不一样了!”

参加活动的孩子家长们表示,本次活动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成都、爱上成都,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