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琴韵茶香 ——《荻灰馆琴谱》《稚云琴谱》《钱寿占琴谱十操》古琴谱三种及《半池居琴愫•古琴序跋文集》《世界茶文化圣山笔记》新书发布会顺利举行

2025年10月19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25年10月19日,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成都市金牛区图书馆承办的“琴韵茶香——《荻灰馆琴谱》《稚云琴谱》《钱寿占琴谱十操》古琴谱三种及《半池居琴愫·古琴序跋文集》《世界茶文化圣山笔记》新书发布会”在成都市金牛区图书馆举行。巴蜀书社总编辑白雅,金牛区图书馆馆长薛雪,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廖曼华,新书作者唐中六、孙前,及表演嘉宾唐华、唐群、张雅琪、黄丹,巴蜀书社总编辑白雅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对其文化价值的世界性认可。茶,源自中国,兴于巴蜀。2004年,在雅安举行的国际国模最大的茶文化盛会上,一致通过、确认蒙顶山为“世界茶文化圣山”。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也“申遗”成功,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琴与茶,一动一静,共同构筑了中国文人的生活美学与精神家园。活动发布的这五种图书,正是琴茶文化生命在当代的延续,是经典与现代生活相融、相生的典范。

活动在巴蜀书社总编辑白雅的致辞中拉开序幕。随后,活动按编撰分享、琵琶演奏、古琴演奏、茶艺表演及发布仪式、捐赠图书等依次展开,引领观众沉浸于琴茶和鸣、古今交融的意境,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

古琴艺术家、古琴界泰斗唐中六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古琴艺术的研究与传播。他整理出版的《荻灰馆琴谱》《稚云琴谱》《钱寿占琴谱十操》三种古琴谱均是清代著名古琴家的重要成果,再现了川派古琴的独特韵味与艺术魅力。《半池居琴愫·古琴序跋文集》则收录了唐先生为琴谱、琴著、琴会撰写的四十九篇序跋,包含着对蜀派古琴发展脉络的呈现、对古琴国际交流盛况的记录以及对后辈古琴家的殷切期望。

茶文化研究专家孙前先生,长期致力于茶文化的挖掘与推广。他所著的《世界茶文化圣山笔记》,以详实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雅安蒙顶山的神秘面纱。作为一部集记事、叙史、考辩等为一体的专著,本书也为茶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唐中六先生整理的三种珍贵的古琴谱《荻灰馆琴谱》《稚云琴谱》《钱寿占琴谱十操》,均是清代著名古琴家的重要成果。据介绍,《荻灰馆琴谱》是清代咸丰三年(1853)由泛川派琴家欧阳书唐辑录的古琴谱集,收录了《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13首经典曲目,集中展现了川派古琴的细腻质感。《稚云琴谱》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收录了《塞上鸿》《梧叶舞秋风》等多首经典琴曲,旋律悠扬婉转,意境清幽深远。《钱寿占琴谱十操》辑录于清光绪六年(1880),包含钱寿占自作的《行云》《罗浮》《九霄环佩》等10首琴曲,旋律优美动听,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韵味。本书选用金底蓝花锦绫,搭配金底蓝花四面函套,签条采用黄耿绢,同时辅以包角、印书根工艺,高度还原清代典籍的装帧风貌,兼具艺术欣赏、学术研究与收藏价值。

唐中六先生所著的《半池居琴愫·古琴序跋文集》,收录其多年来为琴谱、琴著、琴会所撰序跋共四十九篇。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其作为蜀派琴学家的人生感悟,更包含对蜀派古琴发展脉络的系统呈现、对古琴国际交流盛况的详细记录以及对后辈古琴家的殷切期望,是当代古琴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见证。

孙前先生所著的《世界茶文化圣山笔记》,立足于“世界茶文化圣山”雅安蒙顶山的文化事实,详细记述了“一会一节”举办情况、茶祖吴理真辩证、蒙顶茶文化圣山由来,及相关历史考证、文化、趣事,是一部记事、叙史、考辩等为一体的专著。

会上,唐华演奏的琵琶曲《平湖秋月阳春白雪》,唐群演奏的古琴曲《洞庭秋思》和黄丹演奏的古琴曲《良宵引》,乐音流淌,曲韵悠远。张雅琪的茶艺表演,更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诠释了中国茶的雅韵,现场观众无不沉浸于“琴韵茶香”交融的意境之中。

本次发布会聚焦巴蜀地区深厚的琴茶文化底蕴,旨在推动古琴艺术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广大琴茶文化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活动不仅是巴蜀书社在传统文化出版领域的成果展示,更是对古琴、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创新传承与推广。通过提供“书籍分享+现场演出”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助力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为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