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下午,2025天府书展分会场活动之《成都的那些老场镇》新书分享会,在文轩BOOKS成华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承办,以“寻味成都宝藏场镇,解锁巴蜀别样风土”为核心主题,特邀书籍作者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徐平教授,以及成都本土作家学者郑光福先生展开深度对话,带领现场读者探寻老场镇的历史肌理与烟火记忆。

成都的老场镇堪称巴蜀文化的“活态基因库”,它承载着成都数千年的文脉与乡土记忆,更是巴蜀的宝贵文化遗产。此次分享会的举办,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响应中共四川省委以及四川省政府“传承发展巴蜀文明、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的生动实践。活动旨在以书籍为载体,以学者与读者互动为契机,引领大众对乡土文化的关注,推动老场镇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与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助力。
《成都的那些老场镇》是巴蜀书社倾力打造的乡土文化抢救性成果,被誉为“成都场镇文化的活态档案”。作者徐平教授历经数年深耕,通过实地田野走访、地方文献考证、镇民口述史采集等多元调研途径,精选崇州怀远镇、大邑安仁镇、龙泉洛带古镇等39个具有代表性的老场镇来详细介绍其历史沿革、建筑遗存、名人轶事与传统习俗。书中辅以场镇珍贵老照片与民俗场景插画,生动还原“赶场”“春台会”等充满烟火气的民俗活动,让读者直观感受老场镇的浓浓的烟火气息。
《成都的那些老场镇》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徐平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成都的那些老场镇》是一本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很强的普及类读物。它既是文史研究者、地方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乡土旅游爱好者、摄影创作者、文学爱好者的实用指南,切实体现了“学术价值”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统一。
活动伊始,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总编辑白雅在致辞中,对徐平教授的辛勤创作与文化坚守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她表示:“巴蜀书社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专业古籍出版社,始终以传承巴蜀文明为己任。《成都的那些老场镇》是‘乡土文化传承’系列的重要选题之一,下一步我们还将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挖掘,推出更多成都历史文化精品丛书的优质读物。”
本次活动的嘉宾兼具专业性与本土情怀,为现场读者带来深度文化分享。书籍作者徐平教授率先分享,结合自身田野调查经历,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从顶着烈日走访百岁镇民记录口述史,到辗转各地图书馆翻阅地方旧志考证场镇起源,再到用镜头捕捉老场镇的建筑细节与民俗瞬间,每一个故事都饱含对巴蜀乡土的深情。他强调:这39个老场镇不是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串联起成都历史的“珍珠”,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看见老场镇的价值,留住这份乡土记忆。嘉宾郑光福先生深耕川西文化数十年,同时兼具媒体人的敏锐视角与民俗研究的深厚积淀。他与徐平教授在现场对谈中围绕“老场镇如何承载成都千年文脉”“书中未公开的口述史采集故事”等主题展开深度对谈。他提出,老场镇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保留建筑”,更要传承其民俗、技艺与生活方式,比如“赶场”文化里的诚信精神、“春台会”里的集体记忆,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文化内核。两位专家学者的对话引发了现场书友的强烈共鸣。

读者交流互动环节将全场对老场镇的讨论氛围推向了高潮。大家聚焦老场镇保护、传承与研究的核心主题:“老场镇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如何平衡”积极提问。此外,其中一位读者非常激动地说,书中所写的内容勾起了他的童年回忆,热烈邀请大家去他的家乡大邑县去走走看看,欣赏美景、吃吃美食。徐平、郑光福两位专家结合书中案例与实际经验逐一解答,提出“以数字人文技术介入保护老场镇风貌”等具体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的思路。交流环节结束后,徐平教授开启现场签售,不少书友有感而发:“这本书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长辈赶场的日子,既亲切又珍贵,一定要带着签名本去书中提到的场镇走一走。”

未来,巴蜀书社将继续坚守“弘扬传承巴蜀文明”的本土文化出版核心定位,深耕巴蜀文化沃土,推出更多高质量巴蜀文化读物。新华文轩将发挥文化传播优势,探索书展、分享会、实践营等多元形式,推动巴蜀文明的弘扬传承与创新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出版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